查看原文
其他

睿米特约访谈 | 医大一院吴安华: 国产神经外科机器人手术是中国技术革新的重要标志和面向未来的神外利器

神外前沿采编 神外前沿 2022-04-16

睿米特约访谈

第1期 


神外前沿讯,被誉为辽宁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傲人的成绩。科室手术量每年接近5000例,其中神经肿瘤手术逾2000例,整体实力在东北地区名列前茅。


在2018年发布的复旦版《2017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12名,连续九年位居东北地区第一名。


近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吴安华教授就科室规划、国产机器人手术等话题接受了神外前沿的专访。


吴安华教授表示,国产机器人手术是个革命性的进步,并且随着机器人手术经验的积累,很多的神经系统疾病,我们都可以通过机器人手术来解决。


对于发展手术机器人技术,吴安华教授团队的“野心”绝不仅仅只是血肿抽吸和深部病变活检以及电极植入等,目前其团队正在计划采用机器人技术做脑深部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这在国内是率先开展的,将对一些小病灶或者复杂病灶的肿瘤,降低手术难度等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还在组建东北地区的手术机器人中心,以推动该技术的培训和普及。


以下为访谈内容:

辽宁省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

神外前沿:请您介绍下医大一院神经外科的发展历史?

吴安华:我们神经外科1956年就建立了,是东北地区最早的神经外科,而且辽宁省大多数的神经外科医生基本上都是从我们这培养出去的,或在我们这有过进修经历,或在我们科室工作过,如现在中国医大盛京医院的神经外科主任刘云会教授,辽宁省肿瘤医院院长朴浩哲教授等等,都是从我们科走出去的,所以我们科室相当于辽宁地区神经外科的黄埔军校。


我们神经外科第一任主任是翟允昌教授,翟教授在全国也是赫赫有名的,他开创了我们医院的神经外科,后来杨国瑞教授接任第二任主任、王运杰教授为第三任主任,我是第四任主任。我们在前辈基础上能够保持而且发扬光大,是东北地区领先的神经外科。


我们起到作用,一是在技术上的引领和推广,一是对于整体神经外科医生的培训,我们一直在进行的工作是像“黄埔军校”一样,不断培养新的人才,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我们也能够推广国内外新技术并有所创新。


神外前沿:您是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吗?

吴安华:我研究生毕业后留在神经外科了,从住院医生做起,然后读博士,导师是张学教授,现在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我2001年-2005年出国留学,四年多时间在美国学习做胶质瘤研究,同时也做颅底培训。


其中,在美国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Spetzler教授颅底实验室很长时间,做了很多解剖学的工作。我过去发布的文章里有三四篇都是那时在Barrow神经外科研究所期间发表的关于颅底手术入路的文章,所以这个经历对我来说是很有帮助的,对大脑的认识了解更清楚了。


神外前沿:之前采访您的主要内容是胶质瘤(访谈链接[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 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  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近期您的演讲多为内镜鞍区肿瘤手术,这两方面是您日常工作的重点吗?

吴安华:对,颅底和胶质瘤领域。上次我们主要谈胶质瘤,这次可以谈谈颅底肿瘤,我目前是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家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前一段时间,在张亚卓教授指导下,我联合辽宁,哈尔滨, 吉林,内蒙四省建立了东北地区微侵袭联盟,旨在推动神经内镜等微创技术和手段在东北地区神经外科领域的应用。


年手术量5000例以上

神外前沿:科室一年手术量有多少?哪个最多?

吴安华:手术量约每年接近5000例,其中神经肿瘤排第一,一年约有2000多例手术。


神外前沿:科室亚专业如何设置的?

吴安华:我们科室分7个亚专业方向,有神经肿瘤、神经创伤、神经血管、功能神外、脊柱脊髓、颅底、小儿神外等,这些亚专业方向互相协作,互相联合,共同促进科室发展。


神外前沿:科室在病种上的特色,或有哪些技术是领先的吗?

吴安华:分临床和科研两方面,在临床上,微创的内镜技术、多模态指导下的神经肿瘤手术、全麻下的DBS手术、血管病手术、国产机器人手术等等都是比较领先的。科研上我们在神经肿瘤诊治方法的创新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国产机器人手术

神外前沿:国产机器人手术是什么时侯开展的,首例情况如何?

吴安华:国产机器人手术,国家也比较推崇,因为国产机器人的发展也体现了我们国家科研实力和研发水平,基于国产机器人的神经外科手术作为国家技术革新的重要标志,受到国家领导人等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今年孙春兰总理视察我院时,国产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作为标志性成果向孙总理进行了汇报,之后包括新华社,辽沈晚报等媒体又做了深入的报道。在我科,手术机器人由韩帅医师负责,现在已经开展了血肿的治疗,脑深部肿瘤的取材、穿刺、活检,下一步准备做脑深部肿瘤的射频消融治疗,这在国内肯定是领先的;我们和美国某大学合作做射频消融,对一些小的病灶或者复杂病灶的降低手术难度等都有巨大的作用。


2018年11月7日,我们顺利开展首例国产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脑血肿抽吸手术,患者术后血肿腔消失,语速增快,表达流畅,达到预期效果。这是东北地区首例国产机器人手术,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相比于进口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疗设备的应用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将载入东北神经外科发展的历史,我为我们团队感到骄傲。


神外前沿:现在国产机器人手术开展情况如何?

吴安华:国产机器人手术,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十多例了。刚开始,国产机器人手术可能半个月时间才做一台手术,现在一天基本上就预约了很多病人。目前,韩帅医师开始严格筛选病人,昨天一天就有两台机器人手术。(数据为截止访谈时间,2018年12月中旬,编者注)


将来机器人手术会朝着越来越多的趋势发展,随着我们对于脑功能理解的深入,特别是国家脑计划的开展,并且随着机器人手术经验的积累,很多神经系统疾病的诊疗模式将发生变化,以前有创的治疗模式将逐渐被微创治疗模式所取代,越来越多的神经系统疾病我们都将可以通过机器人手术来解决。


神外前沿:哪些适合、哪些不适合呢?或者说国产机器人手术的适应症是哪些?

吴安华:机器人手术是比较精准的,目前一些功能性的疾病,如脑深部电刺激手术,我们可以通过机器人直接植入电极。相对来说,现在适应症还是相对狭窄,将来适应症可能会越来越宽广。目前在神经肿瘤领域局限在取材,但对于一些深部肿瘤或性质难以确定的病变,可以通过精准定位,进行取材确定诊断,将来随着技术进步,我们可以通过精准定位对部分肿瘤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甚至可以植入生物治疗药物,调控局部微环境,或注入病毒进行基因治疗等,总之,机器人神经外科手术的前景是无限宽广的,神经外科未来有无限可能,而机器人手术将是关键和支柱。


神外前沿:国产机器人手术技术在东北区域有什么规划?

吴安华:现在我们这里开始做开了,相当于国产机器人在我们这是基地,而且我们和几家医院联合,准备建立神经外科机器手术中心,相关申请文件院里已批准并上报国家卫健委。机器人中心的作用,一是促进机器人技术到基层单位,一是培训功能,还可以让老百姓都了解和认识到机器人手术技术。


神外前沿:对于神经外科或功能神经外科来说,国产机器人的出现有什么样的意义,未来的定位是什么呢?

吴安华:实际上,神经外科要解决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定位精准性,因为大脑是密闭和功能非常重要的空间,需要非常精准的定位。以前的定位对病人是有损伤的,或者时间长、费事、病人很痛苦(如戴头架)、不精准(如导航的误差)等等,机器人解决了精准的问题,而且病人不痛苦,耗时非常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国产机器人肯定是革命性的技术。


功能手术有很多种,包括有一些手术必须手术开颅,这种机器人可能起的作用不是很大,但对于一些只做穿刺或微操作,比如肌张力障碍疾病,或需要深部电极刺激就能解决问题的一些疾病,机器人会比之前的微创手术更加微创,而且更加精准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机器人和智能诊疗相结合,先进的设备配上前沿的技术才能发挥最大优势。目前我们机器人辅助下脑出血血肿抽吸和深部肿瘤活检手术取得不错的效果,如果我们有足够多的数据,就能够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深度学习的效果。欢迎加入我们,我们愿意成果共享。


未来发展

神外前沿:科室未来的发展如何?

吴安华:我们准备建立一个院士工作站,现在已经在协商洽谈且很快要建成了;同时,我们准备建立脑研究平台,参与国家脑计划研究中。

 

我们将来的目标还是能够在现在知识基础上有所创新,能够更好的推动和服务患者,特别是针对东北地区的现状,针对东北地区影响人民生活健康最明显的一些神经系统疾病进行多学科联合科研攻关。另外,神经外科的趋势是微创化,病人也越来越关注微创技术的应用,这些都依赖于合格医师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区域手术的培训,如颅底领域,学生不熟练解剖和掌握入路困难,我们目前建立了设施完善的颅底实验室,也建立了相应的手术入路创新科研模式,希望对国内神经外科特别是颅底医师培养模式的革新能有所帮助。


神外前沿:科研方面,下一步有什么规划?

吴安华:我们科研现在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脑认知研究,我们和精神医学科王菲教授,共同研究神经外科疾病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治,王菲教授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我们同时准备建立脑研究平台,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神经科学、药理学等,主要从脑功能、脑认知、脑微环境等角度进行研究。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脑肿瘤方面研究,我们建立了神经肿瘤创新团队,包含了我们医大一院和二院很多科室、包括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理科、细胞生物学、药理学、健康学院等,这方面研究主要集中脑肿瘤的免疫微环境,基于免疫微环境的创新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我们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包括建立了新的预测系统,而且也申请了专利,将来可以提高患者的预测并且指导治疗,希望将来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提高患者预后,服务于广大群众和病患。


受访者简介

吴安华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


精通神经肿瘤手术及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胶质瘤的标准化治疗,是中国胶质瘤专家协作组核心成员和组建者之一。关于胶质瘤免疫领域的研究得到了Neuro-oncology杂志主编Patric Wen教授的高度赞扬。


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举办东北地区首届垂体瘤高峰论坛。在东北地区率先开展颅颈固定手术。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攀登学者,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辽宁省特聘教授,辽宁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

 

学术任职: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侯任主任委员,辽宁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卒中协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颅底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肿瘤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教育部霍英东基金优选项目1项,参与国家863神经肿瘤专项1项,主持其他省部级基金7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累计共发表论文132篇,SCI收录论文71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论文59篇。


相关报道

[专访]医大一院吴安华: CAR-T等胶质瘤免疫治疗曙光初现  但革命性进步当在调控免疫微环境 | 神经肿瘤周刊第4期

[文献]IL⁃13Rα2及IL⁃13在胶质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邹存义 吴安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演讲]中国医大一院吴安华:如何准确预测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生存期 T淋巴细胞NK细胞是敌是友?| 领星东北脑胶质瘤MDT会议

[前沿] 吴安华团队建立首个中国人群胶质母细胞瘤预后评估模型  研究成果发表在Neuro-oncology杂志(附论文全文)

[快讯] 神外专家吴安华 陈罡入选2016年度长江学者 分别研究神经肿瘤和脑血管病


联系我们

医生或患者联系我们请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行注册;


支持机构

睿米特约访谈

 

《睿米特约访谈》由国内领先的医疗机器人机构Remebot与神外前沿新媒体共同采写制作,报道本领域最新前沿进展,欢迎业界专家供稿与支持;转载需注明出处并保障文章的完整性,联系邮箱53880941@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