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诗词日赏:2023年2月22日

姚尧 姚尧 2023-02-25

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美好的一天,从欣赏一首诗词开始。大家好,我是姚尧。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李白的《赠孟浩然》。一般认为,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年),李白时年三十八周岁,孟浩然时年五十周岁。第二年,孟浩然就病逝了。

首联“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孟夫子,就是孟浩然了。夫子,是古代对于男子的尊称,尤其是那种年长而又学问好的男子,相当于老师。风流,是指风度潇洒,不受拘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非常敬爱孟夫子,他的风度潇洒是天下闻名的。

颔联“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即红润的容颜,指年轻的时候。白首,白色的头发,指年老的时候。轩冕,即古代公卿大夫的车驾和礼帽,用以指代官位和爵禄。松云,即青松白云,用以指代隐居的山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孟浩然年轻的时候就鄙视功名利禄,年老了之后依然安心在山林里隐居。

颈联“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中(zhòng),读去声,是动词,受到之意,与“中毒”“中暑”的用法一致。

“中圣”一词,典出《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徐邈》:“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大祖,大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要理解这段话,我们首先得解释一下清酒和浊酒。

今天,我们喝的酒基本上都是清澈透明的,这就得拜酿酒过程中的一道蒸馏工序所赐。可是在元朝之前,酿酒基本上是没有蒸馏工序的,所以用粮食酿制成酒后,里面就会有很多残渣,使得酿出来的酒显得很浑浊。于是,人们就会再增加一道工序,即将酒中的粮食残渣过滤掉。因此,凡是过滤后的酒,就称为“清酒”;凡是没有过滤的酒,就称为“浊酒”。一般来说,清酒的品质较高,故而在古诗文中通常用来指代优渥的生活。如李白《行路难》记:“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浊酒的品质较低,故而在古诗文中通常用来指代贫困的生活。如杜甫《登高》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由此可知,上述《三国志》中这段话的大意是说,魏国刚建立时,徐邈担任尚书郎。当时的法令是禁止饮酒,可是徐邈私下饮酒,直至沉醉不醒。校事赵达向他询问曹事,徐邈回答说:“中圣人。”赵达不知道他在讲什么,就汇报给曹操。曹操非常愤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言道:“平常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这个人,平常还是注重修养,行事谨慎的,只不过是偶尔喝醉了,才会说这样的话。”徐邈由此得以免除刑罚。于是,后世就用“中圣”或者“中圣人”来指代酒醉。

所以,李白颈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孟浩然对月饮酒而频频沉醉,迷恋花草而不事君王。以此来突显孟浩然作为隐者的清高。

尾联“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徒此,就是只能如此。揖,就是拱手行礼。清芬,就是比喻高洁的德行。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孟浩然的品行之高洁,就像是高山一样,我又如何能够仰望呢?就只好在这里拱手行礼,以表敬意了。

这首诗的结构非常清楚。首联直抒胸臆,以表达对于孟浩然的喜爱和称赞。颔联和颈联阐明之所以对其喜爱和称赞的原因,即孟浩然是个鄙视功名利禄,安心隐居山林;只想对月醉酒,不愿事奉君王的人。尾联则是将对于孟浩然的喜爱和称赞之情升华,上升到仰望和崇拜的高度。这样,就将一个清高到近乎不食人间烟火的隐士的形象描绘得极其充分。可是,在我们昨天欣赏完孟浩然自己写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后,就感觉好像也不是那么回事。按照李白的说法,孟浩然是“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仿佛这辈子就从来没有对功名利禄动过心。可是按照孟浩然自己的说法,他也是曾经“端居耻圣明”的。孟浩然也有过“欲济”的念头,也曾经有过“羡鱼”的想法,所以他才给张九龄写信,只不过张九龄那次没有给他“舟楫”,没有帮他“结网”而已。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亦即孟浩然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四年后,李白作这首《赠孟浩然》的两年前,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孟浩然还入了张九龄的幕府。所以,孟浩然其实并不像李白所说的那样一点凡心都没有,只是他的性格不适合在官场生存而已。苏轼在评价陶渊明时曾经说:“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在我看来,出仕做官本就是士人的正道。如果无意仕途而归隐山林,这同样无可厚非。只是,实在没有必要将仕途不顺后的归隐,追捧成一种比山还高、令人膜拜的道德楷模。

好,今天的诗词欣赏就讲到这里,喜欢的读者请帮忙点赞、转发和评论。谢谢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