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针刺,在时光中雕刻美

王蓄之 天下无疾 2023-04-20

针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一门技术,实用是第一位的。不过,无疾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针刺这种方法,其实还具有十足的艺术气质。有了这样的体验,针刺的过程,就不再是插秧、拔草,更是像艺术家,在精心雕琢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艺术,是来表达美的。而针刺,正是这样一种,在时光中雕刻美的艺术


美是什么?美是一种和谐。左和右,上和下,内和外;无等量齐观,总要错落有致。左肥右瘦,头重脚轻,外强中干,总说不上美。而经过精心雕琢,左右匀称了,上下复位了,内外均衡了。这样的雕琢,不是在创造美,又是什么呢?针刺临床上,每天的工作,正是如此。


雕刻师,需要用敏锐的眼睛,发现那一点冗余与瑕疵;再用一把刻刀,来呈现美好。针灸医师,则是用手指去触碰脉搏的跳动,在脉动中感知气血的运行;再用一根银针,为偏倚的气血,点明和谐的方向。不同的是,雕刻出的作品,呈现在眼前,任你我都可以赏心悦目;针刺调平的气血,却只有医生,用手指来聆听。


当左寸脉滑数炽热,如火球上攻;而左尺部竟空空如也,毫无生机。心火亢盛,肾阴不足。这分明是因为枯竭,缺少滋润,而呈现出的一种躁动,一种焦灼。这一团腾腾燃气的烈火,宛如一个孩子,找不到回家的方向,心里满是慌张;表现出来的,竟是粗暴和烦躁。一阵喧闹,通过手指,传进医生的心里。那一声声刺耳的呐喊,听着让人不安。


于是,医生用针道出自己的想法:百会、神聪,你们是领袖,不要乱,要镇定;太溪、复溜,你们是根基,不要怂,要守住;照海,你是关键,引火下行,全靠你了!随着时光分分秒秒的流逝,眼睁睁看着,左寸的火,慢慢降到左关,再降到左尺。接下来,左尺这一团火,再慢慢从躁动转为安静,最后把自己封藏进肾水深处。一切,消无声息间,从乱到治,从迷失到回归,从心烦意乱,到神清气爽。一身被调平的气血,终于呈现出一派和谐景象。这件精心雕琢成的艺术品,在医生的手指下,在脉搏的涌动中,一览无余,赏心悦目。


和谐,除了形状上的不偏不倚,还有姿态上的不急不慌,以及数量上的不卑不亢反映紧张脉象,叫做弦;如同琴弦一样,紧、僵硬。表达慌张的脉象,叫滑数;宛如火球般,躁动、亢盛。气血不足的脉象,或无力,或纤细;形状臃肿的脉象,或濡滑,或滑数。每次针刺,每次雕琢,方向都是一样:将脉调平。让脉象从一根琴弦,转为和缓;从一个火球,逐渐回收;从细弱无力,变得充实饱满;从臃肿笨重,最后步履轻盈。


创造美,欣赏美,是一种享受。医生用手指,一次次触碰脉象里那些充实饱满、从容和缓,其中的美好,竟也分毫不差。与此同时,随着气血被调平,患者身心的感受,往往也会随之舒缓。

本文选自无疾学社主办“中医爱好者的成长家园”,长按识别下面的二维码 ,了解详情。无疾学社,2022年学习主题:针灸进阶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加入中医爱好者的成长家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