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手术治疗增加未破裂颅内动脉瘤高龄患者的死亡风险

2014-09-19 曾小安 神外资讯

很多研究表明,对于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不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年龄越大,其预后越差。然而,对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年龄的影响却并不十分明了。美国爱荷华州爱荷华大学Carver医学院的Kelly B. Mahaneyo博士等进行了一项研究表明:未破裂动脉瘤导致颅内出血的风险并未随年龄明显增加。手术相关或出血导致的院内致残率、死亡率在手术治疗组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血管内治疗组则保持相对稳定。动脉瘤引起的神经功能缺失的结局或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在≤65岁年龄组与年轻患者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在>65岁的手术患者中则明显增加。全因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稳步增加,但在治疗组之间有所不同,手术治疗可延长该部分患者的1年生存期。文章于2014年8月29日在线发表于《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上。

这是一项国际性多中心研究,前瞻性地研究分析了1991-1998年纳入国际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研究中心、来自美国等多个国家的61个医疗中心的4059名患者。其中,手术治疗1917人,血管内治疗451人,观察1691人。按年龄分成3组:<50岁,50-65岁,>65岁。入组标准:1.由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囊性未破裂动脉瘤,最大直径≥2mm,数量≥1个;2.之前有其他动脉瘤出血病史的患者,纳入研究前,原动脉瘤已行治疗;3.排除梭形、创伤性和细菌性动脉瘤;4.入组前患者无功能受限(Rankin评分1或2分);5.排除在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前有神经功能缺失的;6.排除损伤未修复、诊断未明的颅内出血;7.排除颅内恶性肿瘤等。

评估期限为1年,评估事件包括动脉瘤破裂率、动脉瘤手术相关或出血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和全因死亡率。手术和血管内治疗还评估其围手术期致残率、院内致残率和出院时神经功能障碍率(Rankin评分≥3分)。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关联分析年龄与各项结果的相关性。

该研究显示,手术治疗50岁以下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是安全的,能防止1年内出血,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却大大地增加了65岁以上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而血管内治疗的风险未随年龄增加。作者认为,年龄较大患者需慎重权衡治疗的利弊,若65岁患者认为有必要治疗时,血管内治疗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本文由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曾小安编译,郑锋审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