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区周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如欲投稿请点击
【Ref: Makarenko S, et al. J Neurosurg. 2016 Jun 10:1-10. [Epub ahead of print]】
颅内鞍区周围脑膜瘤常累及视通路,侵犯海绵窦,包绕血管和影响垂体柄;对神经外科医师是一种挑战。针对其手术方式,已经提出多种入路,包括额下、翼点和眶额入路等,目的是尽可能肿瘤全切除(gross total resection,GTR),并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拓宽前颅底视野,已经成功切除鞍周脑膜瘤。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温哥华总医院神经外科的Serge Makarenko等对该医疗中心显微手术治疗的鞍周脑膜瘤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其解剖特点进行分类,对比预后情况。结果发表于2016年6月的《J Neurosurg》在线上。
作者分析2001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该医学中心收治的53例鞍周脑膜瘤患者资料。按照肿瘤的解剖学特点,包括肿瘤大小、血管包绕情况、生长方向和肿瘤形状等因素,分为简单组18例和复杂组35例。简单组适合内镜下手术治疗;对于向侧方生长为主,或包绕动脉主干>180°,倾向于开颅手术。统计各组患者的肿瘤切除比例、手术疗效、生活质量和并发症情况。
53例患者平均年龄57.4岁;68%视力下降和64.2%视野缺损就诊。两组患者之间,性别、年龄、症状持续时间、既往开颅手术史和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差异(表1、2)。简单组患者病灶最大径平均2.1cm,复杂组患者为3.5cm(p=0.004);26%简单组患者视神经管受到侵犯,复杂组患者占89%(p<0.0001);简单组患者动脉主干被肿瘤包绕仅占9%,复杂组患者为83%(p<0.0001);100%简单组患者肿瘤形状为圆形,复杂组患者仅占31.8%(p<0.0001)。术后96.6%患者视力明显获得改善。简单组患者的肿瘤全切除率高,94.4%比54.3%(p<0.0001)(表3)。
表1. 53例鞍周脑膜瘤患者的一般特点。
表2. 53例鞍周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
表3. 53例鞍周脑膜瘤的影像学特点。
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均未出现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和死亡病例。复杂组发生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比例高;同时,总体上永久性并发症发生率亦显著高于简单组,11.1%比37.1%(p=0.0498)。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是简单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16.6比-8.4(p=0.0045)。
作者按照肿瘤解剖特点将鞍周脑膜瘤患者分为简单组和复杂组,进行内镜下手术与开颅显微手术的肿瘤切除程度、手术疗效和手术并发症等的比较,认为简单组更适合选择内镜手术。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德国科隆大学医学院郑锋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最新版),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