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岩骨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脑膜瘤

王勇杰 神外资讯 2022-04-17


如欲投稿请点击   神外资讯-欢迎赐稿


【Ref: Altieri R, et al. Neurosurg Rev. 2016 May 19. [Epub ahead of print]】


岩斜区指由前方的斜坡、外侧的岩尖、内侧脑干和后方内听道(internal acoustic canal,IAC)所组成的解剖区域。岩斜区脑膜瘤的手术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随着神经外科医生对颅底复杂结构的认识不断加深,提出各种手术入路,如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及其扩展入路、幕上幕下联合入路、眶颧入路、远外侧入路和Kawase入路等,提供切除岩斜脑膜瘤(petroclival meningioma,PCM)的多种途径。近期意大利杜林大学神经科学部神经外科的Roberto Altieri等通过尸头解剖和临床手术经验总结,对岩骨前入路(anterior petrosectomy,AP)切除岩斜脑膜瘤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2016年5月的《Neurosurg Rev》上。

 

研究者在5具新鲜尸头标本上进行双侧岩骨前入路的解剖研究,并总结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间在该中心接受手术的7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资料。其中,5例行岩骨前入路手术,均获得肿瘤成功切除,患者恢复顺利。作者对入路步骤和解剖进行详细的描述:患者行腰大池置管引流后,取仰卧位,肩部抬高,头部向对侧偏45度,头架固定。运用神经导航帮助辨别和定位骨性解剖结构。作“?”形皮肤切口,于颞肌筋膜间分离,保护面神经额支和颞浅动脉。翻起骨膜瓣,于颧弓根部切开颅骨骨窗。进一步用磨钻向下扩大骨窗至中颅窝底。从硬脑膜外抬起颞叶,沿岩骨暴露至弓状隆起(arcuate eminence,AE),继续向前分离和暴露出岩浅大神经沟以及发自棘孔的脑膜中动脉(middle meningeal artery,MMA)。电凝MMA并切断后,可进一步分离至卵圆孔、圆孔和海绵窦外侧壁(图1)。抬起颞叶,暴露岩骨尖;于内听道前方和耳蜗的前内侧磨除岩骨骨质,直至位于破裂孔的颈内动脉(internal carotid artery,ICA);以岩下窦(inferior petrosal sinus,IPS)为岩骨磨除的下界。与岩上窦(superior petrosal sinus,SPS)平行地切开硬脑膜并电凝切断岩上窦,可扩大硬脑膜切口暴露后颅窝。肿瘤显露后,通过肿瘤内分块切除作减压。注意保护该区域的神经血管结构,尤其是Dorello’s管内的外展神经(图2-4)。



图1. a.AP入路各解剖关键结构示意图;b.术中所见。



图2. a.可见斜坡和外展神经;b、c.显露基底动脉和三叉神经。



图3. 岩斜区的主要解剖结构:颈内动脉、GSPN、三叉神经、由从桥延沟延伸至Dorello’s管脑池段的外展神经和基底动脉。



图4. a.AP入路解剖区域示意图;b.对应尸头标本所见。


通过尸头解剖,对岩骨前入路的关键解剖结构进行测量,弓状隆起与Meckel’s囊之间的岩骨嵴长度13-17mm,平均15mm;岩浅大神经(greater superdicial petrosal nerve,GSPN)的长度14-16mm,平均为15mm;弓状隆起前缘的长度10-13mm,平均12mm; Meckel’s囊至卵圆孔之间的三叉神经后缘长度18-27mm,平均23mm。

 

综上所述,对于极具挑战性的岩斜区脑膜瘤,应尽可能采用简单的手术入路达到最大程度的肿瘤切除。在合适的病例中,尤其位于内听道内侧的脑膜瘤,岩骨前入路可直接到达并切除肿瘤,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手术者必须在解剖实验室中熟练掌握相关的颅底解剖知识,并结合影像学解读和显微操作技术,方能应用该手术入路。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花玮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