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手机引导内镜下清除自发性脑内血肿
如欲投稿请点击
【Ref: Sun GC, et al. J Neurosurg. 2016 Sep 16:1-6. [Epub ahead of print]】
自发性脑出血,以基底节区多见,患者往往预后不良。目前仍缺乏标准的脑内血肿手术清除方式,但内镜下血肿清除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的Guo-chen Sun等利用医院PACS影像系统的虚拟重建技术和手机安卓系统Sina软件的现实增强技术,辅助钻孔和置入内镜鞘管达目标靶点。结果发表在2016年9月《J Neurosurg》在线上。
共25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65.4±11.1岁;18例为壳核出血,7例脑叶出血。分析患者术前血肿量和术后残余血肿量、术前和术后1周的GCS评分、手术时间以及内镜使用时间和清除的血肿量等数据。手术前患者作头颅CT扫描,将头颅轮廓和血肿进行重建,并设计合适的穿刺路径;将重建后的脑内血肿和患者头颅影像学资料导入Sina神经外科助手软件中;利用智能手机的照相系统将患者头部照片与重建后的头颅CT图像重叠,并把穿刺路径投影到患者的头颅上。对于壳核出血,采用平行于矢状面的经额叶穿刺轨道;穿刺点为发际线后方,目标靶点为血肿的中心,计算从穿刺点至靶点的距离和角度。对于脑叶出血,选择接近血肿、远离脑功能区的部位作为穿刺点。将穿刺管置入血肿中心后,吸除部分血肿给予减压,再换成透明鞘管,用直径37mm的0度内镜和直径3mm的吸引器进行血肿清除,最后用单极电刀通过吸引器尖端止血(图1、2)。
图1. 壳核出血的CT扫描和手术路径设计。A.术前CT示,右侧基底节区出血,血肿中心至中线距离为26.9mm;B.术后CT扫描可见血肿完全清除;C.从右侧视角将血肿投影至患者头颅三维重建图像上;D.利用Sina神经外科助手软件,将上述重建图像与患者头颅完整重叠,可见血肿投影至患者头皮表面;于患者右额部发际线后旁开中线26.9mm处为穿刺点,穿刺点至血肿中心连线为穿刺轨道。
图2. 清除脑内血肿的手术过程。A.以穿刺点为中心作平行中线的长约4cm直切口;B.取下直径2cm的骨瓣;C.内镜辅助下使用吸引器清除血肿;D.视野下血肿基本清除。
从切皮至关颅平均总耗时50分钟,实际内镜下操作时间30分钟;平均清除出血肿量80ml,未发生术后再出血。术前平均血肿体积63.9±26.6ml,术后残留血肿体积1.4±1.8ml;平均血肿清除率为97%;术前平均GCS评分6.7±3.2分,而术后1周为11.9±3.1分,明显改善(p<0.01)。
综上所述,利用医院PACS系统进行术前头颅CT三维重建,并借助智能手机sina app软件的现实增强技术,将三维重建模型与患者的头颅重合,可以帮助精确定位血肿位置和设计内镜穿刺通道,可达到满意的血肿清除效果。
(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勇杰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灵朝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回顾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