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状韧带的解剖(一):形态特征和变异
如欲投稿请点击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Iwanaga J, et al. World Neurosurg. 2017 Nov;107:1001-1006. doi: 10.1016/j.wneu.2017.07.187. Epub 2017 Aug 18.】
翼状韧带是颅颈交界的重要结构,为连接齿状突和枕髁内侧的厚层韧带,主要作用是限制头和寰椎在枢椎上过度旋转,维持颅颈结构的稳定性。该韧带的生物力学结构很重要,但是目前对解剖结构的描述不尽相同。日本久留米大学医学部解剖教研室的Joe Iwanaga等利用新鲜尸体标本,详细描述翼状韧带的形态及变异情况,结果发表于2017年的11月的《World Neurosurgery》上。
该研究搜集11例新鲜、冰冻头颈标本,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67-99岁之间,共计22侧。每例标本去除枕骨、C1和C2后,再切除硬膜、覆膜和十字韧带,暴露翼状韧带,进行测量和观察。首先,测量所有标本的齿状突长度(L1)、齿状突基底部至翼状韧带下缘长度(L2)。再将翼状韧带的宽度分为三段,分别为齿状突部(W1)、中间部(W2)和中间部至枕髁处(W3)。翼状韧带的厚度为T1。此外,齿状突和翼状韧带下缘之间的夹角采用两种方法测量,分别对寰枕交界翼状韧带最松弛部和最紧张部进行测量。垂直参考线为齿状突的中线,水平参考线垂直于垂直参考线(图1)。
图1. 翼状韧带测量位点示意图。
结果显示,所有翼状韧带附着于齿状突上半部外侧表面,附着或覆盖齿状突双侧顶部,靠外走行(图2)。
图2. 翼状韧带的大体标本。
10例标本的翼状韧带从远端向内侧附着于枕髁,其中9例可以详细观察到翼状韧带入枕髁。8例标本的翼状韧带从枕髁内侧的前1/2进入,另1例有枕横韧带,从枕髁内侧前2/3进入(图3)。
图3. 翼状韧带入枕髁内侧面的上面观图。A.翼状韧带入前1/2枕髁;B.翼状韧带入前2/3枕髁。
翼状韧带上缘位于齿状突顶部上方或同一水平,其中发现1例标本有枕横韧带,与齿状突顶部无关联。另1标本有副翼状韧带,起自翼状韧带后方,附着于枕髁后部内侧,翼状韧带位于枕髁上(图4)。
图4. 副翼状韧带。A.后面观;B.副翼状韧带和翼状韧带后前位片(正位片);C.副翼状韧带和翼状韧带轴位片。
齿状突的平均长度为16.6±1.4mm(L1)以及其他测量结果见表1。
表1. 各参数测量结果。
双侧翼状韧带形成的正中夹角、屈曲度和伸展度分别为149±24.19度、134.18±27.08度和163.81±24.54度。大多数的文献研究将翼状韧带描述为“V”形结构,但作者发现翼状韧带最常见的纤维束方向与枕髁呈水平走向(图5)。
图5. 翼状韧带走行方向。A.传统描述为翼状韧带呈“V”形;B.作者发现翼状韧带呈水平方向。
作者指出,翼状韧带的功能主要由其起源、方向和进入枕髁的位置决定。因此,准确的解剖描述极其重要,翼状韧带连接齿状突外侧面上半部,止于枕髁内侧面近水平部。翼状韧带的结构特性可解释其在约束寰椎轴向旋转、侧屈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李信晓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相关链接
神外资讯微信公众订阅号可以置顶啦!!!打开手机微信(6.3.16以上版本),找到订阅号中的神外资讯公众号,打开并点击右上角头像,进入神外资讯详细信息页面后,选择置顶公众号,这样您就可以将神外资讯置顶啦!从此,重要信息不再错过哦!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