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辅助经鼻-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Ref: d’Avella E, et al. Acta Neurochir (Wien). 2015 Sep; 157(9): 1495-503; discussion 1503. doi: 10. 1007/s00701-015-2497-2. Epub 2015 Jul 12.】
内镜下经鼻-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是暴露视交叉上部和下部、鞍区后部及脑室区的标准入路,此入路可到达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神经解剖实验室的Elena d’Avella等对此入路中前交通动脉复合体与相邻骨质和神经等解剖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年7月《Acta Neurochir》在线上。
作者在10个尸头上进行解剖研究,每个尸头作放射学图像的三维模型重建(图1),测量有关解剖参数:血管的暴露程度、大脑前动脉近段(A1)与视交叉的距离、骨性术野的开阔范围以及评估夹闭器械是否能置入(图2)。
图1. 经鼻-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3D重建模型。A. 绿色区域为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2近段和A1远段时,去除骨质的范围;B. 骨质去除的限制位置:鞍结节后方、海绵窦前方和视神经管开口外侧;C. 暴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2近段和A1远段时,血管与视交叉的关系。
图2. 内镜下所见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解剖结构。A、B. 暴露前交通动脉、大脑前动脉的近段、远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的起始部;C. 夹闭右侧大脑前动脉近段。
通过10个尸头的解剖发现,骨性术野的范围可扩大到53至88mm2;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暴露3mm±2mm,大脑前动脉A1段17mm±9mm,A2段12mm±3mm(图3),Heubner回返动脉16mm±4mm(图4)。器械置入可达所有尸头的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1远段和A2近段,可见1例尸头的A1近段。A1和视交叉的平均距离为9mm±2mm。
图3. 通过内镜可见:a. 视交叉上方的大脑前动脉近段;b. 视交叉下方的大脑前动脉近段。嗅神经(OlfN)可以作为识别大脑前动脉A1段的起始标记。
图4. 内镜辅助经鼻-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暴露回返动脉。a. 回返动脉近段,起始于A1段;b. 回返动脉内侧段,直回下方,平行于A1;c. 回返动脉远段,和嗅神经和眶额皮质密切相关。
作者认为,通过内镜辅助经鼻-蝶骨平台-鞍结节入路可以观察到前交通动脉复合体、A1远段以及A2段,并可以在此术野内进行手术操作;A1、直回和视交叉之间的关系是决定手术过程中暴露和控制血管的主要因素;嗅神经是识别A1起始部的外科标志;该入路可以全程观察嗅神经走行。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Eric编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寿佳俊博士审校,《神外资讯》主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终审)
《神外资讯》,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希望转载,请联系“神外助手”。请各微信公众号、网站及客户端尊重《神外资讯》版权,经许可转载文章时请清楚注明来源为“神外资讯”。《神外资讯》,欢迎您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