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话牛年:牛在山河大地间 | 黄永松×王国慧

Editor's Note

今年辛丑牛年是《汉声》杂志创办五十周年,北京有机农夫市集在汉声《大过新年》年俗系列的相伴下,也度过了一个个新年。这是一本可以“用”的海报书!且听黄永松老师“大话牛年”,听听那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智慧,温习一点传统的年味。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汉声文化讲义 Author 王国慧


新年将至,汉声一如既往地推出了一年一度的《大过新年》海报书。
今年辛丑牛年,已是《大过牛年》的第三轮出版,
也迎来《汉声》杂志创办五十周年纪念。
山河大地间,放牛五十年。
汉声人也在民间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默默耕耘了半个世纪。


对谈 | 黄永松(黄)×  王国慧(慧)


01

人人有份,温故布新


28年前,应该还没有文创衍生品的概念。当年台湾《联合报》发文,“这期汉声杂志配合时令,集合十二张年俗大海报,是杂志界前所未见。”请问当时是怎么想到做这样的创意?

  ▲第60期 《大过新年》, 1994 | “大过新年”系列的第一本

黄:我们还真是没有“文创”概念,只是循着杂志的工作做下来。之前在台湾积累了一些经验,两岸刚一开放,我们就回来了。山河大地之浩瀚,每个流域走一走,能见到最好的手艺,最好的人,一拍即合,都是“同温层”。所以我们提出建立“传统文化基因库”,开始做《民间文化剪贴》,一下子进入快速、大量、全面地采集整理,大家都想着怎么把这些老祖宗留下来的生活智慧抢救下来,传给子孙后代。这样又经过几年的积累,很自然就会走到这一步,要考虑怎么能让老百姓都能用起来,把日子过得更美些。


 ▲28《老北京的四合院》, 1991  
“民间文化剪贴”系列的第一本,俗称“打洞本”

像您和奚淞老师说的,“形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每一期汉声,都要让传统文化里的老东西释放出新力量。”所以书就是海报,海报也是书,折叠伸展,都不离日用。
 
黄: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中国人,年头到年尾,最大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回家过年。这算是地球上人口移动最大的“行为艺术”吧。年复一年,年俗也成了各地民俗民艺的大集成。要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最好的切入点就是过年。可现在过年回家能做什么呢?人好不容易回到家,又被各种新娱乐给拉走了,一家人能一起做的事也越来越少。
 
当下人人都是“低头族”。有人开玩笑说,什么节都是购物节,怎么过都是在刷屏。
 
黄:多可惜!多难得的亲友相聚。这本书为什么要年年做,无非就是想帮大家温习一点传统的年味。有朋友拿到了,不舍得撕,我反复讲,一定要用起来!一张张撕下来,展开,孩子看到不认识的字儿、画儿,会问,爷爷奶奶就有事情做了。子丑寅卯,神荼郁垒,来龙去脉,你讲给他,这就是传习。我们中国人的年画、戏剧,口口相传,都有这个功能。爸爸妈妈一起,写对子,剪团花,贴年画……分工合作,把家里装扮一新,多有成就感。
 
▲《农人自乐》天津杨柳青年画-《大过牛年》2021

慧:是需要个“引子”。不然再好的画儿,就是个摆设,看的人无可无不可,只作壁上观。一家人一起“除旧布新”,这个“新”是人人有心、人人有份的。
 
黄:所以我总劝大家自己写春联。联对是最雅俗共赏的艺术。写什么,可以大家集思广益,想好了一人写一个字,不在于书法好不好,这就是“合家欢”。我们汉声巷里好多对子都是这么来的,编辑和来来往往的朋友们,一人写一个字。我们每期的最后一页,都有一张特别设计的生肖剪纸纸样,方便读者上手学剪花。
 
慧:自己动手,怡情养性,所费不多,受益无穷。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好处。

 ▲剪只“金牛迎福”好过年,封三-《大过牛年》2021


02

千家万户,大长精神


黄:说到受益,想起我们那些可爱的陕北老大娘。曹佃祥,最雄健,坐在炕上,很凝定,谈完了要剪,先抽香烟,结束时猛吸一口,吐了三个烟圈,烟头一灭,大剪刀咔啦咔啦开剪。她剪得真好!我问,你剪纸为啥?她眼一瞪,“长精神!”

慧:哇,真牛!
▲第95期《大过牛年》,1997 
封面采用陕西安塞曹佃祥大娘作品《牛耕图》
 
黄:还有库淑兰。今年九月,她家乡旬邑县为她办了百年诞辰纪念活动。我因为疫情不能过去,就写了一段献给她。她家的土窑洞,你走进去,从炕围到穹顶,都是她剪的花花朵朵圆点点。她有一幅《剪花娘子》,我们编辑数过,有2670片圆点和花瓣!她真是个大天才!

慧:她的土窑洞就是她的神殿!日子可能是苦不堪言,但凭这一双手,自己成就自己,庄严自己。

▲库淑兰老人-第99/100期《剪花娘子库淑兰》, 1997

黄:你知道这些彩色圆点哪里来的么?都是县里每次组织巧手们剪花,大家剪剩的纸头纸边,她都扫一扫,捡回来,日常干农活儿家务活儿的间隙,一颗颗剪出来。

慧:这些都是尘埃里淘洗出的珍珠。

 ▲库淑兰作品纹样符号的运用


黄:今年我选了她这张《牡丹花》,端端庄庄的,生命树一样,生机勃勃。我记得当年出书(《剪花娘子库淑兰》)之后,要挑一幅出来,用在那年的「大过新年」里,Linda(汉声总编辑吴美云,1944~2016慧眼,就挑了这幅。杉浦康平也挑这幅。杉浦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当年在日本为库淑兰办大展,就是他促成的,还帮忙做设计。最近无印良品把汉声的三本书翻译成日文出版,他又热情来相助。

2013年7月31日,黄永松先生在MIKIMOTO HALL「库淑兰剪纸宇宙展」,
背后即为库淑兰代表作之一《牡丹花》。
▲《牡丹花》,库淑兰,剪纸 -《大过牛年》,2021


慧:各花入各眼,但为什么你们都选这张呢?

黄:民间剪花粗放有力,文人画追求雅致,能进能出的都是高手。这张是难得的两全其美。她的作品很热情,但这张里,她对情绪有个平复,给压下去了。
 
慧:民生多艰,人心里都难免打结。留着,或是病或是药,解开了,就自在了。

黄:是的。欣赏完美,不断章取义,成熟的人都懂。

慧:民间艺术,本来就是民间整理来的,我们把这些宝贝都再还回去。千家万户,家家都可以长出自己的生命树。

黄:是,家家都要过年,我们希望都能“大过”。所以这海报书,内容是丰富的,心意是慎重的,但价格得是亲民的。

慧:二十多年了,要维持这个惠而不贵,真不容易。

黄:心意不改,尽力而为,一路也就这么做下来了。
 
 

03

平安帖,骑牛方


慧:这次的《大过牛年》,多送了一张平安帖呢。“口罩安心法,手洗却病方”,后疫情生活的修身功课,您是怎么想到的?

黄:鼠年灾患不停,新年将近,互祝平安。我一直在琢磨,帖子上写个什么联对好。记得是在妈祖老家——福建莆田的湄洲岛上,看到一户农家,老房子收拾得干干净净,门上一幅对联,“无求安心法,不饱却病方”。我也稍做调整,顺应当下,提醒读者朋友,做好保护。

▲平安符-《大过牛年》,2021

慧:这一年的病毒流行虽是大劫,若知止而后定,有虑有得,焉知非福。

黄:所以今年封面我们就选这张古画,老子骑青牛出关。防疫不只是一国一地的事,全球生命都受波及。道法自然,老子的哲学与生命观,我们应该多吸取一些教益。
 
慧:山东旧时有门上贴青牛或黄牛的风俗,讲头是老子骑牛出关,紫气东来驱瘟疫。吕胜中老师说过,他还听到山西、陕北有民谣唱,“正月二十三,老子来散丹,瘟灾和瘟难,黄牛一顶散。”

黄:哈,那我们和黄河边的老百姓还真是心有灵犀。

▲《老子骑牛图》-《大过牛年》,2021

慧:前面两轮的《大过牛年》,用的是哪些牛作封面?

黄:1997年,用的是陕西安塞曹佃祥大娘剪的《牛耕图》。2009年,是山西新绛的木版画《春牛图》。这张我们今年也用了,放在第三页。给农民朋友送个春牛。他们最辛苦,祝愿能有个好收成。

▲《春牛图》,山西新绛(清末老版)-《大过牛年》,2021

慧:其实每年海报书定稿前,我们都在猜封面。这时候就更觉得民间文化之深永,古井淘不尽;另一方面又都是有情意的,不选哪张都舍不得,但总得选一张,还挺为难。真选定了,又都觉得,哦,只能如此。

黄:不止做“大过新年”,好像我们做每个选题都是这样。民间文化就是“无尽藏”。比如,说我们的文字有多美、多重要,但不识字也不要紧,你懂那个理,有那个心,也一样的。我在陕北看到过一家门上的对联,每一边都是七个圈圈,问那家是什么意思,老伯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他不会写字,就用画圈圈的。

慧:很像扭秧歌时的“阳歌阳图”,船过水无痕。黄土地上,敬上两串圈圈贺年祝寿,天地春风都看得懂。

黄:这就是民间的大气。

▲  118 期《阳歌阳图》,1999 
郭庆丰


04

我家门虽小,我有大门神



慧:今年选的是哪儿的门神?
 
黄:今年这对是四川绵竹来的。天府之国,老百姓日子过得滋润,你看门神都长得比较丰润。这一年大家都被压得比较干枯了,希望看起来,让心情也有点滋润。

▲门神,四川绵竹-《大过牛年》,2021

慧:绵竹年画就是很润泽秀媚。记得看过一张“填水脚”,倒是别具一格,意笔草草,生气勃勃,简直是门神里的草书。
 
黄:那也是一个绝活儿。以前绵竹的年画作坊一般是腊月二十八九关门,清理打扫。老板这时会发些剩纸,允许工匠们就着一些剩下来的颜料自印些年画卖,作为一点过节的补贴吧。年画嘛,你得赶在年前才能卖出去,所以根本来不及按常规流程来,碗里兑点水,大笔挥就,多多益善。因为用的是碗里的“水脚”,就叫“填水脚”。

 ▲四川绵竹填水脚门神《副扬鞭》

慧:听着好像一出戏,紧锣密鼓的。临近年关,通宵达旦填水脚,归心似箭大写意。
 
黄:对,他们是忙而不乱,挥洒自如。因为有经年累月下来的经验,对画稿已经完全熟悉,限制激发灵感,往往会出大手笔。
 
慧:难怪,虽是急就章,但神完气足。不知道这些“填水脚”当时都卖给谁呢?
 
黄:在当时应该都是穷人才买,你想都到这个时候了,富贵人家早有准备,所选也都是要精工细作的,瞧不上这种。
 
慧:再贫寒窘困的门户,终于能请得个门神贴上,保个心安,多大的功德。再说作坊里的工匠,一年到头都得辛辛苦苦忙忙碌碌的,这时候有点外快,干活时还能得点洒脱——比钱多出来的那点痛快,真不是用钱能替代的。这因陋就简的门神,也是有情的,有情则灵。
 
黄:你说对了。我常在想,以前物质上不宽裕,但大家都能因陋就简,相互体恤,再发挥点创造力,过年过节就能有个滋润。现在物质条件好了,但只是花钱的花样增加了,别的没多大长进。
 
慧:从农业社会到大规模城市化,大众生活的空间和尺度感都已大相径庭。比如不少读者朋友说,大门神是好看,可现代公寓都是鸽子笼,大门尺寸减了一半不止,一个门神就贴满了,另一个得往哪儿贴?
 
黄:确实,业务部也一直建议改小尺寸,适应市场。可我想来想去,这个尺寸还是不能改。门神是守门把户的,总得要执守住一点传统。这么多年下来,眼见着我去过的地方,老房子都渐渐拆光了。但我总觉得,既然是中国人,就值得过个像样的中国年。至少该有个大门神,帮我们记得曾有过怎样的门,怎样的家。


慧:您成功说服我了,我现在也挺“大门神”。不过,小门小户毕竟是既成事实,小门上怎么贴大门神呢?
 
黄:这好办,各显其能,你可以把这个当作是一种艺术创作。有的朋友是把门神并排贴,再从门缝处切开,不影响开门,开合之间,家人进进出出。有的两位门神并列,会延展到边墙,也挺好看的。


05

莫失莫忘,还是要传


慧:这张《不吃牛》真好看,可以做动物伦理运动的广告了。

黄:这张是我在庙里的善书上看到的。世间最苦是老牛,农夫牧童对牛的感情最深。还有牛郎织女,老牛见证,悲欢离合。

▲《天河配》,木版画,河南《不吃牛》,木版画,朝天堂藏版-《大过牛年》,2021

慧:苏东坡写过诗,“泽中草木长,草长病牛羊”,说是牧童告诉他的原理,瘠地之草反而肥羊。他被贬到黄州后,举家躬耕,夫人都学会给牛看病了,他可自豪了。
 
黄:朱铭小时候就是在苗栗山里放牛。二战期间,全家曾逃进山里,他不能读书,只能干活、放牛。我们当年给他做采访,题目就是《放牛的雕刻家》。我最喜欢他早年的一个作品《牛车》,一头牛拉着一车大木料,泥泞中奋力上坡,车后的人在用力推……那力道与气魄,还有细节,没有农村生活的经验,刻画不出那样的写实。这次牛文化图录,我们也选了这个牛车,想给大家带来一点振作的精神。


慧:“大过新年”里的这些团花剪纸,还是每年从陕北寄来的吧?

黄:是的。都是老大娘们还有徒弟们剪的,这么说来也快30年了。库淑兰1920~2004、曹佃祥1921~1988、白凤兰1920~1990、王兰畔1921~1996、张林召1915~1987……那些可爱的老大娘,我给她们编书,当时年纪轻,封套我就写了“失传”两个大字,有点警世的意思。如今老大娘们一个个走了,我就说不出地感慨。现在有人找我采访要留影,我都特意拿这本书,把“传”字这面放在胸前。

  
第81/82/83期,1995 |《 黄土高原 - 母亲的艺术(陕北剪纸)》

慧:还是要传。

黄:是,还是要传!这些年一直是党荣华老师帮忙组织,年年剪了寄过来。生肖本就是过年剪花的主题,有老样有新样,也是个循环。我们想,有这个约定在维持着,那边就会有新人小辈学,学好了,接着做,这个手艺多少也就能传下去。
 
慧:新不离旧,旧不离新,有人剪有人贴有人学,这小花样里的大乾坤,就能传下去。

▲《百牛贺年》,剪纸荟萃-《大过牛年》,2021

黄:是。我们每年让编辑部做这一张生肖《文化图录》,也有这个意思。看牛与人共生的演进历史,图录比文字更直观。从史前到现代,同一题材在材质、形态、工艺上的多样呈现,交织起来,能让大家看到华夏器物文明的悠久和精彩。这种整理,一方面是提供给读者,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编辑的功课。从资料收集到编排,怎么把这些大大小小的器物图像按时间排列,就有了牛器物的发展史。

▲《牛文化图录》-《大过牛年》,2021



06

山河大地间,放牛五十年


慧:常有朋友开玩笑问,“汉声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您也好大方,这张五十年封面集,一下子给我们撒了这么多丹!

▲台北八德路汉声书店入口处
 
黄:很多读者喜欢我们的老杂志,尤其做设计的朋友喜欢收集封面。去年《大过鼠年》,我集了一张汉声(中文版)的封面。今年我就把汉声50年里出版的,英文版和中文版的全部封面都连起来,有两百多册,全部送给大家。有时我讲课会放一下幻灯片,哗啦啦三五分钟就放过去了,我开玩笑说,这三五分钟就用掉了我们几十年。


▲《汉声杂志封面全览图》(1971~2020) -《大过牛年》,2021

慧:想起很多朋友问,汉声五十年我们打算怎么纪念?您说我们每天开开心心的,做好手上的工作,就是最好的纪念。
 
黄:是的,我们台北汉声巷墙上,不是有好多对子嘛。有一个是我写给编辑们共勉的,“年终无休,终身学习”。
 
慧:我们也算是放牛班的了,像这次那张宋画的《百牛图》,您说是“牛在山河大地”。

▲《百牛图》(局部),[]佚名-《大过牛年》,2021

黄:对!我们下的就是笨功夫,自得其乐。
 
慧:从小牛犊修炼到老牛、青牛,千姿百态,但都还是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一步一脚印的走来。

黄:你这么说我又想起来,我们以前给孩子们编《小小百科》,里面有个角色叫“牛宝”。牛宝、汉宝,是一对——我们的角色都有性格设计,相辅相成。你知道他们的原型是谁么?就是我们最可爱的总编辑Linda(吴美云)!

慧:Linda 属牛么?

黄:她不属牛。但她总是说“交给我!”—— 什么事都能承担的样子。“牛宝”就是这个性格!同时她又是美食家,爱吃,所以我再给她设计一个“汉宝”(汉堡包)。

慧:记得您说 Linda 吃汉堡的样子,好几层的大汉堡,她手一捏就开动了,比男生还豪气。汉声的书里都有真人在,活灵活现,所以人情味满满。难怪很多读者一本书从小翻到大都不舍得丢,因为里面有好朋友。


黄:从前有个台湾男生来汉声巷买“狗宝”(玩偶),那天已经要打烊了,他问店里还有多少狗宝,他都要。我们问他要干嘛,他说,“我从小胆小,总为一点小事想来想去,容易焦虑,是狗宝陪我长大的,我去英国读书都带着它。后来我毕业,做了医生,现在要结婚了,这次是请狗宝去我的伴郎。”结果他一下买了42只狗宝。

慧:还有那封老读者写给您的信,真让人感动。

▲一位年届93岁高龄的老读者写给黄永松先生的亲笔信

黄:是的,真谢谢他。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又是一点善事业,这是最幸运,最幸福的。年数不重要。每一年大家都好好地一起过。
 
慧:是的,年复一年,美成在久。
 

----------------




年俗文化最鲜活的海报书



汉声自1994年始,每年出版一册以当年生肖为主题的《大过新年》系列海报书。我们让美丽的民间吉祥元素跳出书本,巧妙变成十二张可以撕下张贴的民俗大海报。从守护家宅的门神开始,展开剪纸、版画、刺绣、石雕、木雕、面花、泥塑等各项民间美术品,可谓琳琅满目。凭借这些象征吉祥美满的民间美术图像,您可以在家自己动手除旧布新,让传统年俗融于当代生活,不但有中国风味,也护佑着天地人间。




如何把福牛请回家?
在农夫市集现场或社区店集室都可以买到,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线上购买。
---
台湾汉声出版社自197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民间传统文化和地方风物的抢救、保护和传扬。五十年来亲力奔走于民间,完成大量民间文化的收集和整理,拯救濒临失传的民间手工艺。出版了系列杂志书200多期,内容涉及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等方面,建立起一座“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享誉全球文化界。《汉声》杂志多次被选为亚洲好书,2006年5月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最佳行家出版物”。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订购《大过牛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