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策划③2个月,换了6个职业…2021年第一周,把2020“上天入地”的故事讲给你听
A2039185
2020
2021
开车时间
00:00开
01车01号
票价 快乐无价
全力以赴 奔向未来
《记·得》
萧山网年终特别策划系列报道
编者按:
2020年,365天,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秒,这一年足以载入史册。回顾这一年,时间把已经发生的故事悄然搬离,但我们会记得,这是偶有荆棘却用「奇迹和努力」披荆斩棘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疫情的大考,为“复工复产”助力,用镜头记录城市,用笔尖照进现实,见证每一个或精彩或难忘、或喜或悲的故事。这一年,我们走过萧山的大街小巷,故事和足迹遍布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寸柏油马路、每一里田间地头、每一幢办公楼宇……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百感交集荡气回肠。
在此之际,萧山网特别推出年终报道《记·得》系列。通过记者的视角,讲述这一年记忆中最无法磨灭的事情,总结这一年的得到与收获,记录这一年萧山的发展。我们试图用这个系列定格关于我们和萧山的记忆,好让这 365 个被万种情绪浸泡的时日,得以隽永。
·第三期·
记者,这个行业会体验到什么
2020:“两个月,六种职业”
萧山网记者:高艺炯
2019年年底,微博上满屏都是“2019太难了”的热搜, 甚至知乎的2019年度报告上也是「难」字当头,一言「难」尽。
人人都在互相鼓励“别灰心,坚持一下,2020就在眼前了!” 在那个充满着期待喜乐的时间点,没有人能预见到2020年的样子。一年过后的今天,再来总结2020,总让人觉得它是最漫长、又最短暂的一年。
就在这样让人百感交集的2020年里,我接到了一个关于幸福的特别策划——【走向我的幸福生活】,要求采访记录建设小康路上平凡人们的幸福故事。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正待起航。我深知此次策划的不凡意义,肩上的压力仿佛也更为沉重了一些。
接到策划要求的时候是7月底,也正是日头最旺的那几天,内容包括图文+视频,频率要求一周一期。也就是说从选题、策划、联络、采写、拍摄、后期……一系列步骤需要在一周内完成。
我们将第一站选择了在建的时代大道高架(萧山段),这也是萧山“22688”交通大会战重点项目。
7月底的萧山,下午两点,暑气像热浪一般,泛着黏腻。
我们需要顺着工地的简易楼梯爬上高架。到顶大概有三四层楼高,一边是防护网,一边是细细窄窄的扶手,几个人一起上去的时候,楼梯吱吱呀呀叫个不停。
挺惭愧的,从小就带点恐高属性的我,连过山车都没胆子做,一圈圈爬上楼的时候,清楚地感受到了腿部肌肉在叫嚣,如果它有心脏的话此刻肯定跳个不停,恨不得立马停止这种离地行为。“第一次爬这种吧,没想到个子小小,胆子还挺大的。”跟我们前后脚上楼的工人一脸轻松地调侃道,两点半的日头,汗水顺着安全帽淌下,让他们黝黑的皮肤更加泛着光。
他们自如地穿梭在各种钢筋、铁丝丛中,熟练地与各种工具打交道,不禁有些令人佩服,要知道这些在烈日下暴晒的“铁疙瘩”隔着手套都会觉得滚烫。
“这份工作,你会觉得幸福吗?”我问得很直接。
“会啊,能养家糊口”
“不然还能做什么呢,至少每年能寄钱回去”
“以后这条路上会开不少车哩”。
负责工地管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儿子会因为他的工作而感到自豪,会指着曾经建造过的高架、道路说“这是我爸参与建起来的”,“有儿子这句话,就挺高兴,挺幸福的。
REVIEW
另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平凡的环卫大姐——余敬。
电话联系时,她告诉我早班是四点半开始的时候,我心里免不得一惊:这下得起个大早了。
因为要拍摄余敬完整的一天,凌晨四点不到,我便蹲在了余敬家楼下,看着一楼卧室的灯一亮,走上楼轻轻地敲了敲门。
凌晨的萧山
初次见面的余敬给我的感觉会比较普通,蓬松的头发,一对闪亮的豆豆眼,穿戴、洗漱、出门,动作非常利索。
但一坐上她的环卫皮卡,仿佛摇身一变,成了一个挥斥方遒的将军,笑起来弯弯的豆豆眼中总能看到隐藏在角落里的纸巾、塑料瓶、烟蒂……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也亲眼见到了隐藏在早高峰之前的垃圾:夜宵狂欢之后的狼藉,货物卸下之后的大块塑料泡沫,还有油漆桶、矿泉水瓶、纸板……也真正见识到了环卫工人的不易。
余敬和丈夫来萧山打工已经很多年了,单环卫这份工作已经是余敬干的第九个年头。丈夫是名空调修理工,七八月份是一年中加班加点忙碌的日子。两个女儿,约莫十几岁,只有暑假的时候会来萧山,跟爸妈住上一段日子,等暑假结束再跟俩孩子见面,就得是等余敬请年假回老家的时候了。
“我其实没什么要求,回家能有时间给两个孩子做爱吃的就很好。”对于城市里打拼的余敬来说,她的幸福只是回家给孩子炒碗毛豆、做一碗红烧鸡翅。
拍摄的过程就这样马不停蹄地从盛夏持续到了初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小康的梦想,在此都化作这一个又一个笑颜绽放的故事:
爬上了27层的脚手架,见证了高温下安置房建设工人们的劳作与汗水;
走进大山中的骨干林道,与建设者们聊聊开山造路的决心和梦想;
我们的车开完了整段红十五线,只为去扩建中的污水处理厂,看看回忆中那汪潺潺溪水;
深入垃圾焚烧发电厂,听“90后”小伙诉说与垃圾相伴的日子……
两个多月,一共6期,6种不同的职业感受,难忘的事情远不止这些。
有时候大家看到的2分钟视频,实际拍了不止四小时。这些工作环境无疑有着一种职业的寂寞感。往往只是跟着这些人的脚步,在他们习以为常的工作环境下待上三个小时,便足以让我们这些“门外人”感受到不适。
不过,转念一想,也正是因为这些在平凡岗位上,早出晚归在这片土地上“打卡”劳作、殚精竭虑为家人幸福而奔波的普通人,才让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的我们有了更多的幸福感。
而这段采访经历,也让我有机会跳出本职工作的圈子,了解更多未曾谋面的职业,克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的不适。
2020的故事,关于「难」,也关于「不畏难」。这一年不容易,但时光不会停,太阳会照常升起,我还会继续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平凡人的幸福故事。
《记·得》
2020:“半个月,阔别7年”
萧山网记者:杜科慧
杭州南站,一个承载着历代萧山人情怀与期许的火车站,在2013年进入改造升级后,于2020年7月重磅归来。
虽然坊间传闻已久,但南站正式开通的消息还是来得十分突然。6月中旬,我突然接到紧急指派任务,要求前往杭州南站枢纽管理委员会派驻并着手准备杭州南站启用攻略暨开通相关的宣传报道。
收到这一消息时,我的内心是紧张的。7年后的今天,杭州南站发生了哪些变化?怎么直接有效地将最实用的信息详尽的展现给萧山民众?又如何通过报道展现杭州南站新形象?是一个难题。
时间紧、任务重。在单位的组织下,南站宣传工作小组成立,我与同事们一道,采取“多角度、全覆盖”、“先做加法,再做减法”的方式,对杭州南站开展全面报道。
到岗后,面对陌生的领域,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适应。作为“第一传手”,我清楚地明白,我要迅速地与南站各相关部门对接,整合各类庞杂繁琐的素材,准确传达可用信息,为马上到来的探营及开通仪式做足准备。犹记得,那些天里,我每天睁眼闭眼间全是南站的种种,连梦里都数着南站周边到底有几个停车场。
连续多日,通过紧密对接南站各相关职能部门,我们挖掘学习了杭州南站历史故事,现场反复踩点了南站站房,了解了列车班次运作情况,周边道路交通组织、车辆、地铁出行须知等信息。
通过各方协作,我和同事们合力完成了《杭州南站即将到来,这些场景你不一定见过》《杭州南站详尽攻略来袭》等多篇报道,让每一个想要了解杭州南站的市民朋友都能从中找到满意的答案。
2020年6月29日上午,杭州南站举行媒体探营活动。来自新华社、中新社、浙江日报等5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记者齐聚杭州南站。
萧山网南站宣传小组也通过网络直播、H5、微信、网站等多种新媒体报道形式,连续发布多篇报道,着重关注杭州南站保通情况,围绕地铁5号线、出租车、公交运营及站场服务设施等民众关心重点问题,从内到外,近距离全方位报道杭州南站整体运营情况,将杭州南站完整的展现在萧山市民面前。
《记·得》
2020年7月1日上午,杭州南站开通暨杭绍城际线首发仪式在杭州南站东广场隆重举行。活动正式宣告铁路杭州南站开通,杭州与绍兴首次实现两地间市域列车跨市联通。
杭州南站正式开通 李耀明 摄
那天,在活动台下,我看到有位年近八旬老人带着孙子来观看开通仪式,人群中,还有参与建设的建筑工人、带着相机记录的摄影师、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看着他们的笑容,我想,这一切都值得。
《记·得》
一个人、一座城、一段回忆
连同一些当初不悔的抉择
连同一些可抵岁月漫长的热爱
我们终要去创造
下一年的未完待续
也希望
事关这一年的记忆
能一直被《记·得》
前两期回顾:
特别策划①这一年,我们得到了什么?在这些真实的故事里,一直都有你
特别策划②2021第一天,这些事无法忘却…每一件都值得被点赞
记者 | 高艺炯、杜科慧
常驻小编 | 萧网君
猜你喜欢
· 新年第一天,迎接亚运!他们在湘湖边做了这件事,吸引了众多目光!
·新年第一天,我们在网红人文小镇“观山赏水”,和2021撞了个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