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连续5年!东大又有两学子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东南大学 2020-02-28


7月15日,2018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拟授名单公布,我校潘强、万思远同学凭借对科技的执着探索和对创新创业的不懈追求,从全国数万名学子中脱颖而出,获此荣誉。

至此,东大学子已连续五年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


自强之星,熠熠闪光

下面,

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01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8级博士生 潘强

本科时即进入课题组进行分子铁电体方面的研究,发表了多篇国际顶级的学术论文,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特等奖。曾获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并于人民大会堂作为代表发言。曾获东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东南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2014年进入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学习,到如今在分子铁电体方面的研究达到世界前列,“95后”的潘强只用了4年。


感悟化学魅力    坚定科研决心



最初进入东南大学的时候,潘强和大多数大学新生一样,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和未来的人生感到迷茫和困惑。


大二学年,潘强聆听了熊仁根教授所作的题为“从歪瓜裂枣到对称性破缺”的演讲报告,熊仁根教授的演讲让潘强对铁电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借着‘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知名教授实验室计划’的机会,我进入了游雨蒙老师课题组开始接触铁电体方面的研究。”真切感受到化学魅力的潘强,默默在心里坚定了走科研之路的决心。


脚踏实地    挑战自我



成功的研究离不开大量的实验,大量的实验也意味着大量的试错。潘强与团队成员为了找到并排除干扰实验的微小因素,可能需要耗费几天甚至数周的时间做上几十组对照实验。“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着方向不断向前,即使毫无进展也不能躺在原地、自我放弃。”



在参加第十五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过程中,为了把科研成果完美地展现在“挑战杯”的评委们面前,原本不善言辞的潘强开始努力在演讲上下功夫。


“作为一个理工科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是一个需要不断锻炼、不断修改完善的过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答辩圆满结束,他和团队一起做的项目也获得了第十五届“挑战杯”的特等奖。


科研需要信仰



“恩师们的教导,让我知道科研没有捷径可走,要始终保持对未知问题永恒的冲动与追求,要不断自省我们之于祖国的价值与意义,用科技报国的初心激励前行。”潘强认为,单纯的兴趣和好奇不足以支撑起任重道远的科研道路,做科研需要自始至终的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潘强认为科技创新正是新时代青年人应该建功立业的地方。潘强表示,“作为95后,我们从出生起就感受着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可以说,我们是幸福的一代,但绝不该是享乐的一代。青年是科学的希望,也是强国的力量。创新没有天花板,大学生在‘双创’领域大有可为。



02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级本科生万思远

教育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发展联盟副秘书长。曾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季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金奖、日本京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球二等奖、团中央“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最具影响力好项目”等奖项,曾得到中央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陕西电视台等采访报道,并曾作为双创青年代表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现任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同志、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等领导汇报工作,并授予东南大学青年五四奖章、东大好青年等荣誉称号。


“胸怀世界而不好高骛远,建功立业而不追名逐利”,这是万思远走进东南大学时写下的座右铭。



东南大学人才辈出,投身创新创业的青年学子亦不在少数。但从大一开始参与创新创业,并将双创贯穿整个大学生活的,万思远还是头一个。从参与双创竞赛到研究双创教育,从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路径到引导学生扎根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他从未停止思考,也未曾停下改变世界的脚步。


跟随创业:用全息3D改变世界



走进东大,信息超材料、数字“克隆人”、5G移动通信、超高能效高端芯片、精准构筑二维材料……一个个指引未来的尖端科技词汇,深深触动着痴迷创业的他。用创新创业的力量改变世界,一直是他从小埋在心底的种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周全师兄的出现,成为他蜕变路上的强大动力。2017年3月,万思远跟随师兄的脚步参与南京达斯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踏上用全息3D技术颠覆世界的创业之路,正式成为期待已久的“创业者”。然而,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宿舍-教室-公司三点一线,成为生活的主基调;工作与出差,成为学业之外唯一的补充。




从阳春三月到金秋十月,他与师兄们并肩战斗创造了一个个奇迹。他们不仅将自主研发的全息3D智能炫屏应于杭州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而且与包括奔驰、宝马、腾讯、万达等诸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达成直接业务合作,更将其销售至包括美国、土耳其等在内的十二个国家。“从此进影院再也不需要戴眼镜了!”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上,万思远自信满满地汇报着他们的创业项目,收获全场最高分的同时赢得了全场最热烈欢呼。


反哺双创:投身双创教育助力学生发展



一年的创业经历,让他从两耳不闻天下事的毛头小子,蜕变成可以独当一面的青年创客。回归学校,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创新创业的重要价值和高校双创教育的必要性。万思远用他特有的经历,影响着一批东大学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他先后帮助十余支双创团队参与竞赛与项目落地,引导50余人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荣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部级奖项3项,校级奖项8项。


同时,万思远清晰地认识到双创教育仅仅靠双创竞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有更多的双创教育形式作为补充。“寻访东大创业者”,便是他探索的第一步。他利用寒暑假组织团队走访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等多地东南大学校友会,访谈包括前海梧桐并购董事长谢闻栗、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其铎、美味不用等董事长谢新法等在内的近百位东南大学校友企业家,涉及土木建筑、电子信息、投资咨询等多个行业。


万思远和小伙伴们认真聆听杰出校友的创业故事,仔细记录他们的创业特点,完整转达他们对双创教育的建议与期盼。访谈结束后,他们将实践过程中的所见所听所思所想写成系列文章,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东大青年。


志愿奉献:扎根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2019年年初,万思远又一次开始了全新的尝试:组织学生深入苏北等地调研考察、了解农村发展现状、发掘农村建设机遇。2月份,他带领团队走进盐城市滨海县十个乡镇二十余个农村,了解当地情况,寻找解决方案。实践过程中,他发现农村秸秆还田弊端及秸秆处理的痛点,联合江苏橙果能源环保有限公司和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共同探索秸秆处理新路径。随后,他又走进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对当地野生菌产业化等方面展开调研,成效颇丰。


除此之外,万思远参与教育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发展联盟筹备工作,整合高校、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服务于更多致力推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高校,将习总书记“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的回信精神落到实处。




创新兴国、科技强国

一批批优秀的东大学子将自己的青春

投入到提升自我、振兴中华的奋斗中

自强之星在东南闪耀!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这天热҈得҈字҈都҈冒汗҈了҈  !终于等来你!我东联名……

“玩”出不一样的暑假!这群东大人步履不停!

大暑|SEU新打卡点“九曲揽荷”,给你清凉一“夏”!



图文由校团委提供

编辑 | 符思越

摄影 | 逄康博

为自强之星喝彩!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