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藏着”两只小恐龙?!一起来四牌楼“寻宝”吧!
在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
图书馆西侧有3栋“大平房”,
盛产大师天团,
一届就出了仨院士。
不久,这里将迎来一次修缮,
被展示、利用。
东大四牌楼校区的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校园里,1500多岁的六朝松,600多岁的螭首,恢宏的建筑,绿宝石般的喷泉池,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一届仨院士,“大平房”不平凡
当你沿着进香河路,到四牌楼,转进去,东大就在眼前了。学校的大门呈希腊古典山门造型,这是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的。
校门进去,中央大道上高大的法梧,列队欢迎你的到来。冬天,树叶飘零,光光的树杆,让它们看起来像“哥特式建筑”,别有腔调。
中央大道两侧、尽头的建筑,54楼、55楼、中大院、图书馆、大礼堂……一栋栋看起来大气而敦厚。
“大平房”在图书馆西边,三江路边上。“大平房”,字面意思,只有一层,老式平房,一共3栋,是上世纪40年代盖的。
南京长江大桥三面红旗的设计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对大平房充满感情,这里一度是建筑系教室所在,“我的大学时光,都是在这里度过的。那时候上课,一二三年级的同学在同一间教室,低年级坐前排、高年级坐后排。”
1952年,东南大学建筑系毕业的8名学生中,出了3位院士:中科院院士齐康、中国工程院院士钟训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复东。
70多年过去,“大平房”还在,常有学者来看望它。于是,东大四牌楼校区正在做的规划中,计划把它们修复,进行展示利用。
89岁大礼堂,校友1200多万修缮
涌泉池,一定是校友们的最佳合影地。
站在涌泉池边拍照,不仅有大礼堂当背景,大礼堂绿色的穹顶倒映在水中,特梦幻。从远处看去,大礼堂和涌泉池像两颗绿宝石,镶嵌在这里。
大礼堂,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关于它的故事,都很动人。
大礼堂始建于1930年,外观纯西洋古典式,大穹顶,由英国公和洋行设计。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琦说,这家设计事务所世界闻名,金陵饭店也是出自他们之手。
大礼堂一共3层,有1300多个座位,一度是中国最大的礼堂。走进去,抬头可以看到穹顶,和外面颜色不同,里面呈蓝色。周琦说,大礼堂的穹顶跨度32米,也是当时最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直到上世纪50年代,这个纪录才被打破。
大礼堂的玻璃、门窗、桌椅,都透着古朴的气息。这里经常有大师来演讲,每一次都座无虚席。2012年,东大110岁生日,丁肇中、巴里·马歇尔等5位诺奖得主在这里与东大学子分享自己的获奖体会。
顺着台阶,到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老教授钱明权一边看报,一边喝茶。岁月静好。在这间房里,透过窗户,可以看到涌泉池、中轴线,方位正好。
钱明权说,大礼堂89年来,仅1994年大修过一次。当时,东大校友余纪忠听说大礼堂“病了”,慷慨出资1200多万元,把它修好。“修好以后,余纪忠带着家人来参观,他们很感动。”
中大院,“藏”了俩恐龙
图书馆和中大院,一左一右分立中轴线两侧。一个是希腊古典式建筑,另一个是古罗马样式。
在图书馆门口,你会遇见两位大师:杨廷宝和钱钟韩。其中,钱钟韩是钱钟书的弟弟,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经的南京工学院(东大前身)院长。
图书馆就像张开双手的怀抱,走进去,就被拥进了怀抱中。门前的爱奥尼柱,柱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图书馆的雕刻,是南京乃至中国最漂亮的西洋古建筑。”周琦说。
古生物学和建筑学,在中大院接力。
中大院建于1929年,门前矗立4根爱奥尼柱,和上部的山花连为一体。
“中大院原名生物馆,我国生物学鼻祖秉志教授曾在这里办公。”周琦说。
山花里的图案,暗示了这栋楼曾经的用途。里面藏着阴刻的两头恐龙,它们面对面,抬着头,萌萌哒。
1958年,这里变成了建筑学院的办公地。粗大的柱子上,嵌着“建筑研究所”和“建筑系”的标识牌。沿台阶上去,大厅里,杨廷宝、童寯、刘敦桢的浮雕塑像,扑入眼帘 。他们仨是中国建筑学的大师,南京一半的民国建筑,都是他们设计的。
大厅一侧,摆放着上世纪30年代,杨廷宝主持完成的故宫角楼模型。这些模型,尽管已经过去80多年,依然完好。
东大建筑学院历史辉煌,大师辈出。不管是杨廷宝、童寯、刘敦桢、戴念慈,还是吴良镛、齐康、钟训正、戴复东、程泰宁、王建国、孟建民、常青、段进、王澍……不管哪一个,都是响当当的。
体育馆,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曾来过
体育馆门口,两段对称的台阶,你可以从一侧上楼,再从另一侧下楼——你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著名诗人泰戈尔所走过的路。
体育馆建于1922年,用清水砖垒砌而成。“体育馆是钢木结构,第一次采用了英国式木屋架,钢结构与木屋架相连接。”周琦说,体育馆跨度20多米,不用一根柱子,结构很神奇。
当时,主楼耗资6万银元,游泳池及配套设备4万银元。建成后,一层用来打乒乓球、练体操;二楼则是篮球馆。
90多年过去,现在的体育馆还是老样子,内部格局略有变化:二楼现在是羽毛球馆,一楼大多用来办公。
体育馆最轰动的,不是体育赛事,而是文化盛会。英国哲学家罗素、美国教育家杜威,都曾在此做演讲。1924年4月,64岁的印度大诗人泰戈尔应邀来南京,在体育馆热情洋溢地演讲。随行的翻译, 是赫赫有名的而徐志摩和林徽因。这一场演讲轰动一时,但慕名前来的达7000多人。
600年前,这里就是读书的好地方
东大四牌楼校区的“建筑展”永不落幕。为了让这些建筑长寿,大师们会想尽办法,给它们修缮、美容。
在这里,你得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读。
踞古城金陵,东枕钟山,西倚鼓楼,北临后湖……它自古就是一块风水宝地,更是读书的好地方:
1902年,张之洞在这里创建三江师范学堂,后来几经更迭。现在的校史馆,是整座校园中最老的建筑,前身是诞生于1918年的工艺实习场。
校史馆还远远不是“最年长”的。
上溯到600多年前,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这里是国子监,也就是是明朝最顶尖的“大学”。图书馆门口,有一处石刻龙头,它叫螭首,是校园里现存最古老的文物。
在明代,作为国子监大殿平台四角上的一只,它昂首独立,镇守一隅。再次回到人们的视野,是在1978年,在文昌桥的路边。现在,它成为东大图书馆门口的“守门”神兽。
你以为螭首就是最年长的了?NO。梅庵门前的六朝松已经1500多岁高龄。旁边的冷杉已经枝叶发黄,它枝桠遒劲,依然苍翠。
新媒体工作室
往期精选 Editors' Choice
转载自公众号“南京文旅”
文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胡玉梅 刘静妍
图 |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赵杰 钱念秋
(老照片由东南大学周琦教授提供)
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
历久弥新,人才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