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鼻咽癌,广东人不能承受之重

莫奈 南风窗 2019-12-11

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占头颈部肿瘤发病率首位


恶性肿瘤鼻咽癌,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有深陷于此的公众人物,有不断被报道的新发现……


数据显示,全世界80%的鼻咽癌都发生在我国,又以华南地区最为高发。


还算幸运的是,这仍然算是一种治愈率比较高的癌症种类;遗憾在于,发病部位隐蔽,很难被早期察觉和检测,而其发病原因,又与许多我们无法控制的因素相联结。


直面“癌症”,不是在隐晦地接近生死,而是正视我们的健康和身体。



广东高发

陈言在三年前开始陆续地出现流鼻涕、咳嗽、咽喉痛的症状,刚开始的时候她以为不是什么大问题,偶尔跑去医院让相熟的医生开一点消炎药。


但总不见好转,还开始流鼻血,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医生感觉不对劲,建议她做一个全面的身体检查。


就是在那时候她发现自己患上了三期的鼻咽癌。此前,她从未了解过这是一类什么样的恶性肿瘤,又是何时埋伏在自己的身体里,扎根、肆虐。


按照常理,该病更多见于男性,男女的发病率之比为2.32∶1,而陈言则是那个被砸中的“少数”。


“也许跟你是肇庆人有关系”,关于病因,医生只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鼻咽癌病人具有种族易感性和家族聚集性现象,需要引起注意


事实上,广东地区的鼻咽癌发病率高居世界首位,每年10万人中有20-40人被确诊,是其它低发病率地区的将近20倍。而很多广东人可能还未听说。


在高发地区里,又以佛山、肇庆的人为多,所以人们通俗地将其称为“广东癌”。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紧张的称呼,但确实有迹可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副主任陈明远告诉记者,这种现象的原因目前有三种可能的解释,按照他所理解的可信度排序,分别是基因遗传、EB病毒和环境等关联因素。


治疗室内的病人


首先是遗传因素。2002年和2010年,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曾益新院士的研究团队先后发布研究成果,发现了鼻咽癌患者人群的基因易感位点,显示鼻咽癌的确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也就意味着有些人的先天风险更高一些。


也有假说显示,古代百越族部落的基因扩散造成了局部区域的鼻咽癌高发现象,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南方人即使后来侨居国外,其后代仍然有较高的鼻咽癌发病率。


EB病毒则是较为明确的“肇事者”。几乎每个人都会感染到EB病毒,很多感冒就是由此引起的,这种相当活跃的病毒无处不在,它也许藏在没有使用公筷的餐桌上,也许躲在小时候父母经过嚼食后喂食的饭菜里,也许是因为恋人接吻后被传染。


而残留在口腔中的病毒经过数十年的缓慢爬行,最后落在鼻腔,便有可能诱发恶性肿瘤。


饮食习惯有可能是致癌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的影响仍然有待检验,这和地区的生活习惯有关,比如广东人喜好吃咸鱼、腊肉等腌制品,没有取出的内脏在腌制后产生的化学作用会带来致癌的亚硝酸铵。


尽管对于病因的掌握程度仍然有限,但是当人们对此的研究越多,它也就变得可控。“围剿”鼻咽癌,慢慢变得可能。

 



隐藏的“恶魔”

很多像陈言一样突然被告知患癌的病人,其实内心经历过千万次的起伏。


而埋伏在她心里恐惧最多的时候,其实并非在确诊后,而是确诊前的那段时间。那段被怀疑得病的日子里,对于可能到来的病情的模糊不定,让她的内心经历了翻来覆去的折磨和猜测。


鼻咽癌的攻破难点在于早期仍然难以发现。尽管它属于头颈部肿瘤,但是因为位置隐藏很深,所以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它不适合手术治疗,巧合的是该病对常规的放疗技术敏感,因此多数在无须手术的情况下便可以完成治疗。


症状不明显的原因是鼻腔不像肝脏、肺部,担负着多样的功能,它只是提供类似过道的作用,因此“关心它的人很少,即使有病变也没有任何症状,这是早期发现的难点。”


较为隐蔽的鼻咽位置


很多时候,只有当肿瘤挤压到其它神经和器官时,才会出现耳鸣、声音嘶哑等情况,这样不明显的症状往往骗过了很多患者,让他们错过了早期的治疗时机。


我们所熟知的公众人物便有不少鼻咽癌的患者,韩国著名的男演员金宇彬在事业上升期便传出得病的消息,短时间内暂停了手上的所有工作。


而致使羽毛球名将李宗伟退役的病因,也有消息说是鼻咽癌,其实他患的是鼻癌,两者的病发位置不一样,但是同样质变于我们无法肉眼观察到的部位。


令人庆幸的是,鼻咽癌的治愈率相对其它病种已经相对较高,五年后的存活率整体已经达到60%到70% 。


让人担忧的是复发的可能,那是另一道坎。人们习惯之所以用五年生存率形容癌症的严重程度,是因为转移和复发的情况很少发生在根治后的五年后,这段时间成为人们量度生存质量的重要标尺。


陈明远在进行鼻咽癌微创手术


创立了鼻咽微创外科学的陈明远在第一次运用鼻内镜进行手术的时候,还是一名刚刚出道的医生,他记得那位复发的鼻咽癌的病人从家里拿出全部的8000块积蓄,但是这些钱无法支撑他完成放射治疗的疗程。


陈明远为他进行了手术,那是一次漫长的手术,需要把深埋在鼻后的肿瘤碎片一点点夹起,掏出,用时八小时。


现在这样的手术已经相当成熟,只需要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陈明远为这个技术起名“包饺子”,因其操作和手术中慢慢卷边,再一次拿起的技术原理类似。


选择手术,是因为鼻咽癌复发的病人所面对的放疗强度不只是以前的两倍,而是数倍,手术避免了高强度的刺激,现在这个研究已经被列入国际指南,为更多医生治疗时所参考。



普及的路上

曾经出版了《癌症的真相》的杜克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李治中在书里提出了一个这样的观点,他认为不是消灭癌症,也不是治愈癌症,而是把癌症变成慢性病。


这是一种努力的方向。他所表达的意思是,希望以后能通过只使用副作用小的药物,就能将病情控制住。


目前的好消息是,已经出现了首个具有预防癌症效果的疫苗,慢慢被普及的HPV疫苗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宫颈癌成为了目前唯一能通过疫苗进行预防的癌症。人们设想,这样的预防方式能蔓延到各个领域。


宫颈癌疫苗具有重要的预防癌症意义


鼻咽癌也不例外。在2015年的全球病毒网络中心学术研讨会上,中华全球病毒网络中心主任曾毅院士就表示,团队已经研究出EB病毒疫苗,正进行二期临床试验。


一期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该疫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并且疗效安全。而具有这种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患者,即使患了鼻咽癌,也会相对较轻,存活率也会增加,比没有这种特异性细胞免疫的患者存活的时间高出很多。


另一方面,随着大规模血清学的普查展开,控制鼻咽癌也成为了可能。比如2013年起,广西已经将这种方法普及到高危人群的筛查中。


更确切的愿景是尽快推广便捷、有效的早筛方法,因此各种横向的途径都在进行联合、合作。


正在运行的手术室


陈明远介绍,他目前正在和无创产检之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煜明进行对接,后者是国际上知名的血浆DNA研究专家,他所发明的技术让怀孕的妈妈只需要通过验血,便能检测出胎儿可能患有的疾病和血型,大大降低了此前用其它检测方法的风险。


这样的方法还引申到癌症的筛查和检测上。


通过验血便能精准地筛查出早期的鼻咽癌征兆,陈明远希望通过大湾区合作的机制成功完成对接,将这项技术早日推广和普及到公共卫生管理和公众生活中,未来,将会大大提高“广东癌”的治愈率。鼻咽癌,也许不再可怕。


“具有遗传性不等于遗传病”,他比较乐观,“总体来说不需要过分担心”。


这场围剿鼻咽癌的战斗,交织着人们与癌症抗争的艰难历史。艰深的技术突破、公众意识的提升、医患的沟通信任,缺一不可。



作者 | 莫奈

排版 | GINNY

南风窗新媒体出品



猜你还想看


围观

“四大发明之争”,他们到底在争什么?


故事

“鬼火”焚身


热文

被景区坑一次,你的人生才算完整




点击购买最新一期《南风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