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塞斯的朋友圈
一
那个叫米塞斯(-2)的中学生从小对历史和政治感兴趣,但却对当时这些领域内的主流文化和主旋律充满怀疑;就像后来那个叫罗斯巴德(-3)的年轻人投身经济学,却“坚定地、本能地感觉到所有经济学派都是有错误的,所有的经济理论都让我不满意。”(-4)这也许正验证了胡适之朋友圈里的那句名言“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质疑权威,正是许多大师学术生涯的开端。
二
读《米塞斯回忆录》,像是在看他的朋友圈。没有一张自拍,没有一张风景照,没有一句秀恩爱。他终其一生关注的重点始终是思想。他记录自己的思想变化,思考同时代的经济学大V们的思想变化:
门格尔(-5)为何变得心灰意冷,正值盛年却偃旗息鼓,其中的根由,我想我是知道的。他的敏锐才智已经意识到了奥地利、欧洲和世界的走向;他看到一切文明之中最伟大和卓越的文明正在滑向深渊。他预见了我们今天面临的暴行;他知道世界背离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后果……
我们会怎样看待这条朋友圈呢?
也许我们会在下面评论:你知道今天的“自由主义”是什么意思吗?那些热爱政府干预的左派,他们更喜欢自称“自由主义者”。门格尔早都过时了,现在流行的是克鲁格曼、是郎咸平、是政府救市、是宏观调控、是“安倍经济学”以及各种以国家领袖姓名冠名的“XX经济学”……
三
米塞斯本人如果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里,他会是一个受欢迎的微信好友吗?让我们看看他在朋友圈还发些什么:
我是战后奥地利经济学的良心。我孤立无援,为一切政治党派所怀疑。
我倾尽全力试图阻止通货膨胀……我们奋斗了三年之久,才达到了我们的目标。……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对延续赤字和通胀政策的强烈不安,到1922年初,克朗极有可能下跌到1892年黄金平价的百万分之一或十亿分之一。到那种地步,任何行政措施都无法维持公共秩序。外国军队将占领整个国家,外国势力将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我们避免了这种灾难。
我们会怎样评论米塞斯的朋友圈呢?我们会给他点赞吗?还是觉得这个人好喜欢自我炫耀,并且因此屏蔽他?
四
一个学者对主流文化有多不屑,主流文化对他往往就有多排斥。
在那个时代,奥地利经济学派在本国的大学里也是被冷落的,更不用说在全世界。
“在德意志帝国,人们不讲授经济学而是讲授马克思主义和纳粹主义。沙皇俄国也是一样,人们传授“合法的”马克思主义或者经济史而不是经济学。”
人是观念的动物。观念的疯狂紧随的就是行动的疯狂。当大学的经济学课变异成洗脑,世界就要变成战场和炼狱。
五
那不是属于他的时代,很多年后,人们这样感叹说。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布尔什维克的飓风席卷欧洲,战争的阴影笼罩世界。我们可以看一下同时代人茨威格的朋友圈:
在巨大的风暴早已将太平世界击得粉碎的今天,我们终于明白,那个太平世界无非是空中楼阁。(-6)
米塞斯的朋友圈也不乏恐惧与悲哀:
我目睹整个局势不可避免地滑向深渊,心中充满恐惧。
可是捍卫奥地利的战斗却失败了,奥地利永远无法承受国家社会主义的洪流——这股洪流很快就要席卷整个欧洲。
六
那是悲观的年代。是最黑暗的年代。茨威格选择了自杀,米塞斯选择了继续战斗:
面对不可避免的巨大灾难,人们将会怎样生活?这是一个关乎性情的问题。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按照惯例,选择维吉尔的一句诗作为我的座右铭:不要向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
经济学是不做价值判断的,但经济学家却有着自己的价值观。米塞斯对自由市场的捍卫,对政府干预的批判,对“愚昧的洪流”的警惕,在今天,依然感染着我们:“不向邪恶低头,鼓起更大的勇气,继续与之对抗。”
注:
本文是《米塞斯回忆录》一书的书评。《米塞斯回忆录》讲的是米塞斯移居纽约之前(1940)的人生经历。本文中无标注的引文全部来自《米塞斯回忆录》。
路德维希·冯·米塞斯(Ludwig von Mises,1881~1973):著名经济学家,因把奥地利学派带入20世纪而被誉为“现代奥地利学派之父”。曾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并担任维也纳商业委员会的首席经济学家,在此期间成为哈耶克的老师。纳粹占领奥地利之后,被迫离开祖国并于1940年移居纽约。主要著作有《官僚体制》、《反资本主义的心态》、《货币、方法与市场过程》、《自由与繁荣的国度》、《人的行动》和《社会主义》。
穆雷·N. 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1926—1995),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战”后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著有《人、经济与国家》、《权力与市场》、《美国大萧条》、《自由的伦理》、《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等。
马维《罗斯巴德:始于个体,终于自由》。
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奥地利学派的开创者。著有《国民经济学原理》等。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