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层固化并不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而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阶层固化一词的标准解释是:“指各阶层之间流动受阻的情况。”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尤其是阶层跨越,本来就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一般来说,你可以通过找到一份好工作、嫁给一个有钱人、投资一个好的项目、创业成功等方式来实现阶层跨越。这其中的每一种方式,都是大量的人在竞争稀缺资源,只有少数人能够在竞争中获胜。就好比体育比赛拿奖的是少数人,考试成绩优异获得奖学金的是少数人。阶层跨越,怎么可能没有“阻力”呢?一件事,遇到困难、阻力和失败,就称之为社会问题,让社会来背锅,要求通过政治手段来进行干预,这种思维,其实是推卸责任。非市场经济的年代,除了少数你平时不容易接触到的特权阶层,大家都是穷人,差距不大。不容易感受到强烈的阶层差异。市场经济的年代,出现了无数的富二代富三代。于是你感觉不公平,输在了起跑线上,抱怨阶层固化。其实,非市场经济的环境下,才是真正的阶层固化。以前苏联为例,指令型经济时代,农民不能进城打工,工人一辈子呆在一个工厂,出身成分不好的年轻人没有资格当兵和读大学,人们根本没有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在市场经济下,看起来富二代越来越多了,但每个人都获得了自由选择职业的权利,都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一个农民进城打工,就可以获得比在山里种地高十倍的收入,过上与穷亲戚们完全不同的生活;一个白领贷款买房,就可以拥有百万资产;平民们努力创业,诞生了大量的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如果以收入增长生活改善为目标,大部分人都是胜利者;但如果以阶层跨越为目标,大部分人确实不容易成功,因为目标太高,概率太低。但真正的固化并不是机会少概率低,而是压根没有机会。知识分子们对阶层固化口诛笔伐,谴责这是一种不公、一种罪恶。但事实并非如此。阶层固化分两种,一种是统治者人为制造的制度性的阶层固化。比如元代,实行严格的职业世袭制度;到了明代,这种制度被进一步强化:朱元璋统一天下之后,“把全国人口分为农民、军人、工匠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再分若干小类,比如工匠之中,还分为厨子、裁缝、船夫等。军户之中,还细分为力士、弓兵、铺兵等。民户之中,除了普通农民外,还有沿海晒盐的灶户,为军队养马的马户,给皇帝家看坟的陵户,管园的园户,种茶的茶户。此外还有什么米户、囤户、菜户、渔户、窑户、酒户、蛋户、站户、坛户、女户、丐户等,计八十种以上。‘籍不准乱,役皆永充。’也就是说,职业先天决定,代代世袭,任何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制度性的阶层固化当然是邪恶的。但它的邪恶在于导致了“阶层固化“吗?不是,而是在于取缔人们的自由,蔑视人们的意志,践踏人们的权利,让人们像机器一样被动的活着。换一个思路,如果朱元璋的这种统治政策可以消灭阶层固化,如果他规定所有人收入一样穿一样的衣服住一样的房子吃一样的饭菜。你会愿意活在那样的一个平等世界吗?另一种阶层固化并不是统治者的制度设计。而是市场和社会自发演进的结果,比如日本,就经常被批评为一个严重阶层固化的国家。这里面当然也有政治的原因,比如高福利让人们更加保守,高税收阻碍创业,多如牛毛的管制减少了投资和就业,通货膨胀不利于穷人翻身。但总的来说,没有人用枪逼着你必须干某一工作。在这场阶层跨越赛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参赛,至于能不能拿奖,那是你自己的事情。日本有大量的百年企业甚至千年企业,很多店铺代代相传。可能你爷爷是卖酒的,你也是卖酒的。只要是自愿选择,有什么不好呢?阶层固化、家族传承也可以意味你的品牌或手艺历史悠久值得信赖。哪怕在政治层面,你觉得一个贫民出身的议员,和一个世家出身的议员,谁更有可能贪污腐败?谁更容易经不起诱惑?谁更有可能为了一时的权力不择手段不顾脸面?阶层流动剧烈也不一定是好事。在社会剧烈动荡的年代,比如三国时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阶层流动速度加快,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却是一个高风险社会。许多人说,西方发达社会,阶层都固化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了几十年,现在也阶层固化了。相反,非洲那些发展中国家,还处于野蛮生长的时代,遍地都是机会。首先,越发达的国家,资本越多,就意味着更多人在创业时有机会拿到投资得到贷款,获得阶层跨越的机会。也意味着更多人有机会获得就业,通过工作去阶层跨越。那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资本在哪里?就业在哪里?技术人才在哪里?保护产权的制度在哪里?普通人拿什么跨越?靠想象力吗。当然,如果你是冒险家,富贵险中求,当我没说。那么,很多发达国家为什么会陷入经济增长停滞、阶层固化呢?这不是因为发达了。而是因为发达后多如牛毛的福利和管制,极大的减少了投资和创业,减少了人们实现阶层跨越的机会。福利养懒人,甚至让很多人根本不需要阶层跨越。这就像富人群体中有很多胖子。很多人就以为富有导致肥胖。其实,富有意味着你可以吃更健康的食物,有更多的健身选择。富有并不是肥胖的原因,富有之后不加节制的饮食才是。最后,发达国家难以阶层跨越还有一个简单的原因,那就是阶层的标准提高了。计划经济下,你当了兵,考上了大学,当了公务员,每月领30元工资,阶层跨越了。社会刚进入市场经济,你摆个小摊卖菜,干了几年成为了万元户,阶层跨越了。现在呢?你收入增加一倍,多买一套房子,就实现阶层跨越了吗?知识分子喜欢批判市场,媒体需要贩卖焦虑,“阶层固化”和“贫富差距”“野蛮资本”“打工人”“996”等词汇一样,是一个很好的噱头。但这个词汇,没有什么特别的现实意义,只是说出了“阶层跨越很难啊”这样一个正常现象。也就是一个宣传噱头而已。
我曾听无数人感叹,现在阶层跨越越来越难了,如果自己活在过去某个年代该多好。但如果真的把这些人放到那个年代,大概率上,他们其实会活得很惨。他们以为战争年代可以建功立业,结果战场上被一刀干掉;他们以为八十年代创业容易遍地黄金,结果失败破产灰头土脸。
你在更和平更繁荣的年代里都一事无成,如何能在更动荡的时代里有所建树?
喜欢抱怨自己没赶上好时候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机会不大。所以也不存在说阶层跨越的机会减少了。未来如何,我们确实不知道,但过去我们是知道的,比如二十年前,无数个李子柒、李佳琦、薛兆丰这样大大小小的网红是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收益的,当时的无数普通人,甚至也不知道可以通过投资房地产改变命运。大家连通胀是什么都还没搞明白。
对于这些具体的普通人来说,阶层跨越的机会确实增加了。
机会不是给定的,不是一人所得即另一人所失。机会是随着资本的增加而增加的。你买了房子,你儿子不用买,他就有钱雇保姆,给一个农村妇女创造阶层跨越的机会;你的孙子获得了更多的遗产和更好的教育,就有机会投资创业,给其他人创造阶层跨越的机会,自己也有阶层跨越的机会。
知识分子批判财富的积累导致阶层固化,却看不到:正是财富的积累,才给无数人创造了阶层跨越的机会。
只要没有战争,没有经济危机,大概率上,机会会越来越多。因为资本在增加,知识在增加,人们的视野也越来越开阔,人们把握机会、创造机会的能力在提升。
当然,也并非每一个人都需要阶层跨越。巴菲特和周杰伦,需要去竞选总统,再阶层跨越一步吗?奥派的两位经济学大师,米塞斯晚年连一个教授职位都没有拿到;罗斯巴德在大学里连指导博士生的资格都没有。他们算什么阶层?历史书上无数让人肃然起敬的科学家、发明家、企业家、文学家,其中不乏身份卑微之人。站在阶层顶端的总统首相们,真正创造价值赢得人们尊敬的,又有几个?
一方面,你不需要去制定阶层跨越的目标,不需要为所谓的阶层固化而徒然焦虑,阶层跨越只是你正确决策、努力工作、审慎投资的副产品。
另一方面,人生不是一场闯关游戏,必须像刘翔跨栏一样跨越一个又一个阶层。人的偏好和兴趣是多元的,你也可以选择其他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追寻人生的意义,创造生命的价值。
市场只认产品,英雄不论出身。你的价值,并不由你的阶层来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