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知识可以扔进垃圾桶?
这周的经济学课上给学生们讲“国际贸易”。
讲了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两个概念。
所谓贸易顺差,就是出口大于进口;所谓贸易逆差,就是进口大于出口。
小明10元钱买了小红一杯奶茶,小明就对小红产生了10元的贸易逆差,小红就对小明产生了10元的贸易顺差。
你可以把小明和小红,想象成两个国家。
你买了一杯奶茶之后,会去计算什么逆差顺差吗?
特朗普家族的企业把服装制作的生意外包给中国工厂,会去算什么逆差顺差吗?
不会的,因为这两个概念,纯属多余。
那么,特朗普总统为什么要批评美国对中国的逆差太严重?很多国家的人为什么会抱怨逆差太大,钱都被外国人赚走了;或者顺差太大,外国人把我们的东西都买走了。
这些抱怨,是无病呻吟吗?
语言的背后是思维,错误的知识背后,是对财富、对贸易错误的认知。
一百多年前,重商主义的时代,人们认为财富就是黄金白银,你把我们国家的黄金白银都赚走了,国将不国。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把黄金白银留在国内,把别人的黄金白银赚过来。
这种认知,是愚昧的。
因为财富,不仅是黄金白银,你买到的东西,也是财富。不管是茶叶丝绸,还是机器设备。
所谓交易,不是一方赚另一方的钱,而是双方一起赚。
人赚我钱,我赚人货。
这种认知,在今天已经成为了经济学常识。
不管是曼昆的经济学教科书,还是张维迎的经济学教科书,还是薛兆丰的经济学课,统统都会告诉你,交易互惠互利。
更精彩的表达就是:交易创造财富。
你很少会看到哪本经济学书籍中忧虑贸易逆差,相反,大部分经济学家都会告诉你,这不值得忧虑。
为了贸易逆差而忧虑,为了别人赚了你的钱而忧虑,纯属杞人忧天。
经济学界有很多分歧和争论,但在“交易互惠互利”的认知上,没有分歧。
贸易顺差、贸易逆差这两个概念和重商主义一样越来越被轻视甚至无视,是因为一百多年来,人们对财富、对贸易的认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当然,科学尚未普及。还是有些人就是不愿意别人赚自己的钱,只想自己赚别人的,还动不动把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
其实,国家与国家之间,从不交易。准确的表达是:永远是不同国家的商人和消费者之间,在交易。
计算A国的无数个小明从B国的无数个小红那里购买了多少奶茶,其实,没有什么意义。
让人们自由交易就好了,交易对个人有利,对国家也有利。
你禁止美国企业卖芯片给中国人。结果就是美国的企业因此少赚很多钱,中国的企业要多花很多钱搞研发,损人害己。
当然,吃亏的是美国的芯片企业,得益的是满口家国大义的政客。企业家和政客的利益彼此冲突,无法相加成一个模糊的国家利益。
打着家国大义的名义干预正常的贸易往来,这样的现象,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时代,屡见不鲜。
再从国家回归到个人。
如果我拒绝让别人赚我的钱,只想贸易顺差,拒绝贸易逆差,我可以选择不买奶茶,而是自己做;不买羽绒服,而是自己织布缝纫、把自己家的鸡毛拔下来制作羽绒服;不买鞋子,自己一针一线缝布鞋……
如果我这样做的话,我就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就只能过忙碌而贫穷的生活。
等于我把自己排斥在了全球化的劳动分工之外,绝世而独立。
那些不愿意让别人赚自己钱的人,那些不愿意让别人赚自己钱的国家,大概率上,贫穷落后。
愚昧使人贫穷,无知使人落后。
那么,既然 “贸易顺差”和“贸易逆差”是两个多余的概念,早就应该被扔进知识的垃圾桶,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它们?
为了避免别人用这些听不懂的专业名词来忽悠我们。
在这个世界上,你听不懂的各种名词和概念中,有太多都是错误的,是用来忽悠你的。
小采访:你认为哪些知识可以扔进垃圾桶?欢迎留言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