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问题轻学科”,可能将是新文科的核心追求-节选



新旧文科之间的第三点差异,我个人认为,是新文科更加突出问题,更加强调以问题研究为中心。

 

大家知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学科建设叫得特别响,堪称轰轰烈烈。但其中一个由来已久的弊端,就是现在的学科建设过于强化学科自身的存在,而忽视了对问题的解决。

 

“重问题轻学科”,可能将是新文科的核心追求。

 

那么,我们衡量学科最常用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是否博士点或硕士点,然后是梯队配置,如正副教授多少,年龄结构是否合理,然后是承担了多少国家项目,还有就是在国外A区或者是权威期刊上发表多少论文,以上就是我们衡量学科的基本标准。所以大家都在大张旗鼓地搞学科建设。

 

但是学科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没人问。在笔者看来,学科存在的终极根据是为了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学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这是需要我们深入而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在看来,我们的学科建设已经出现了较大偏差。现在的所谓学科建设如同一个手术师一个外科大夫一样,他成天打磨自己的手术刀,你看我这手术刀多好,多漂亮多精致多豪华多锋利,但他忘了手术刀的存在是为了解除人类的痛苦,是为了救死扶伤。

 

大家知道经济学的存在是为了解决约束条件下效益最大化的问题,经济学在这个方面究竟解决了多少困扰我们的发展问题?法学的存在是为了解决公平正义的实现问题,在这方面,法学又究竟作出了哪些贡献?政治学的存在是研究制度安排与运行问题,在这方面,我们的政治学又有哪些作为呢?总之,最近几十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学科自身的存在,而忽视了对问题的解决。

 

我个人认为,未来新文科建设的重心就是弱化学科,突出问题。

 

敝人所在的《文史哲》编辑部,于十几年前就提出过一个编辑方针: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而不是以学科为平台切割问题。

 

譬如说研究乡村社会的转型,或研究一个村落的变迁,这是经济学的问题?还是政治学的问题?抑或是法学的问题、人类学的问题、历史学的问题?什么都不是。

 

反过来说也一样,它什么都是:既是经济学问题,也是政治学问题,也是法学问题,也是人类学问题,也是历史学问题,甚至还是农学问题,是气象学问题等等,因此任何一个重大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学科的协同。

 

研究现代化问题,对应的是什么学科?研究城镇化问题,对应的是什么学科?研究中国道路,对应的是什么学科?长期以来,我们只强化学科自身的存在,而忽略了学科存在的意义。换句话说,我们忘记了学科设立和存在的初心是什么。

 

分科是为了治学,但治学绝不是为了巩固分科,强化分科,或者搞什么学科建设,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所以我个人认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下一步要突破的瓶颈,就是以问题为平台整合学科,改变当下这种“重学科轻问题”的价值追求。


 本文作者 | 王学典(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执行副院长)


免责声明:本文系“高校教师发展在线”公众号转载编辑的文章,对文中观点不持任何立场,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作者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好文荐读

1、好文推荐——别敦荣: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通的有效路径
2、好文荐读 | 同济大学陈强:身临其境的在线教育,会重置大学教与学的逻辑吗
3、围绕“问题导向”的一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申报要点——清华大学于歆杰
4、深圳大学校长:教育部应是所有高校的教育部,而不只是部属高校的教育部
5、学者岂能“明星化”?
6、 哈佛终身教授:年轻人如何做科研?
7、“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范式改革经验分享 || 《会计学》
8、13所被美国拉入“黑名单”的中国大学.为何没有清华北大?
9、世界一百座最美图书馆
10、四大观测点,带您剖析一堂好课例
11、教师说课、讲课、听课、评课诀窍大全,拿来就能用!
12、别敦荣:大学组织文化的内涵与建设路径
13、吴岩: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
14、观点|中国大学的现实是:大学层次越低,上课越多,学生读书越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