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验】教“学”简单,教“人”难 !
陈安仪“教育实验”全纪录:教“学”简单,教“人”难 !
文|陈安仪(目前在台湾是最受欢迎的国小写作教师之一)
五月,台北捷运发生震惊全国的无预警屠杀,大学生凶嫌落网后表示,他从国小五年级开始就想自杀。这个新闻再度引发大家对“教育”这个课题的探讨。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一定有什么“没有做到”的地方……
在这一连串的讨论当中,我无意间看到一个网友描述:中学时,班上有一个同学,长发过腰,却不清洗,浑身发出臭味,最古怪的是,她从不跟其他同学交谈。有一次,这位沉默寡言的同学请假,同学发现她桌上有老师批改过的周记未携回,好奇之下,便打开来偷看。一看之下,大惊失色,因为这位女生竟然在周记中,描述各种“了断”自己的方法。她描述了割腕、跳楼、烧炭、悬梁自尽……结果,翻到最后一页,老师的评语竟然是:“本次月考成绩退步,要注意!”
我的自身经验,成绩就是一切
我相信,这绝不是捏造出来、子虚乌有的“故事”。因为我自己曾有过一模一样的亲身经历。在我国三就读“前段班”的时候,每天大考、小考、段考、模拟考……考到我觉得我的人生是黑白的,没有一丝缤纷色彩。我喜欢看文学名著,却只能躲在桌子底下偷看;我喜欢看古典诗词,但是看《红楼梦》的隔天,我的国文一样差两分要挨一顿“竹笋炒肉丝”。除了“拚前三志愿”之外,我完全不明白自己读书所为何来?
于是有一次,我在心情苦涩之际,在周记上抒发疑惑:质疑“读书、考试”的意义;质疑自己即便上了前三志愿之后的未来;质疑人的一生是不是只有这一条路?我不明白为什么我废寝忘食的读书─读我自己喜欢的书,却总是不被老师认同?为什么课本需要背得那么熟?那些东西到底有什么用?隔天交去之前,我做了一点掩饰:我重写了一篇“正常版”周记,将它用订书机钉住。私心里,我很希望老师发现我的痛苦,我希望她能跟我谈谈。我想知道,我的想法有没有错?我的人生到底会怎样?
然而,我所遭遇的却是:隔天在教师办公室里,老师和爸妈一起给了我一顿痛骂。他们没问我原因,没听我解释任何想法,只说我年纪轻轻,不该有“名士派”的想法;说我这个年纪,就该好好读书,不该胡思乱想;说我不好好念书,竟然还有时间看其他的闲书……我只记得,那一天,我带着一颗受伤的心,完全紧闭嘴唇,再也不敢表露任何一丝心中的想法。
三十年后,功课仍然第一
很遗憾的,以成绩与考试为唯一导向的教育方式,在目前中学体制中,一直是主轴,没有太大的改变。因为学校几乎把绝大多数的时间都拿来上课与考试,所以老师与家长们并没有机会去观察孩子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学科以外的兴趣,或是人格上的特质。女儿在体制内国中时,班上有一个功课极佳的同学,内向不善交际,人缘不佳;还有一个同学,则是自私自利、公主病严重。开学不到两个月,两个同学的问题已然浮现。在青春期的人格发展中,“同侪”、“道德”都是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学校日时,家长的着眼点却仍然在排名、功课上,对孩子的其他问题视而不见、也不觉得需要谈论。可想而知,中学三年下来,只要孩子功课排名维持第一、学科没问题,人缘好不好、人际关系是否改善?恐怕没有机会讨论,更别说得到矫正或是学习了!
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教育只着重在教导学生学“知识”,却无法教导孩子学习成为一个“人”。只要你成绩优良、不惹麻烦,学校老师并不在意你有没有朋友、喜欢什么休闲或消遣、诚不诚实、是否尊重别人、是否看重自己、情绪稳不稳定,或有没有爱人与被爱的能力。
人文老师的当头棒喝
带着孩子转去宜兰人文之后,首次的“亲师会谈”,即让我有“当头棒喝”的感觉。
开学一个月后,儿子和女儿的老师,分别跟我约了个别访谈的时间。刚开始我比较担心女儿,因为她选了登山课,却又在期末前退出,且一直不愿意说明原因。结果,老师呵呵大笑的安慰我:“别担心,她一切都很好啦!她喜欢写作、喜欢画漫画……转去钓鱼社应该跟某个男生有关……”
反而是我“品学兼优”的儿子,让我非常意外。在谈完对学校教学的了解、孩子的适应状况后,儿子老师笑咪咪的拿出一张纸,要我写下我儿子的「特质」,愈多愈好。待我认真回想、好不容易写完之后,老师又再度要求我,写出我儿子目前“最需要帮助”的几件事。
这下我可有点傻眼了!我从来没想过,儿子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苦思半晌,我终于写下“比较害羞”、“有时缺乏自信”、“没功课时不知道要做什么”三项。
老师看了我的“答案”后,也笑咪咪的拿出她的答案来跟我对照。我很惊讶的发现,才转学一个月的时间,老师竟然看到好多我未曾注意到的事。
“他常常赞美别人,但是对自己不够有信心。他很早熟、很聪明,因此,他很容易便猜测出大人的想法,去做符合你期望的事情取悦你,”老师说:“在教室跟同学玩、或是出去玩的过程中,我几乎没有看过他失去控制的大笑、大吵,或是大吼大叫。唯一的一次,是在沙滩上‘埋人’,他有稍稍露出疯狂的一面!我要提醒你,这个孩子的道德发展很成熟,但是相对的,他才十一岁,他的情绪表现,显然比同龄小孩压抑。”
我哑口无言。
“我相信,妈妈你平日对孩子跟对自己的道德要求很高,是吧?”老师微笑看着我。没错,前两天才有位妈妈跟我说,去露营的时候,全部小孩都爬上了她家的床看电视,唯有我儿子,好说歹说都不肯上床,令她印象深刻。我回家之后问了儿子,他说他担心自己的脚很臭,弄脏了别人的被子。
“高道德是一件好事。不过,某些时刻,我们也需要练习释放情绪,任性一点!”于是,老师给了我一样功课:“放松部分生活规范,鼓励孩子表达情绪。容许他出轨或任性发脾气。尽量减少安排他的作息,鼓励他自我探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老师说,孩子需要学习找到自己、认同自己,这就是所谓的“自我概念”。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心中充满了感动与反省。这是我第一次参加“亲师会”没有提到国语、数学、英文、自然……老师却清楚的告知我孩子的兴趣、喜好,跟我分享孩子的八卦,甚或是一针见血的说出他的个性特质,指导我在生活中,怎么样平衡孩子的“六大发展”(认知、感官艺术、性或动觉、道德、社会、自我),好让孩子的“人格发展”更为完整。
没错,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每天都在跟“功课”作战,跟“成绩”拚命,然而,我们却甚少仔仔细细的观察孩子,他现在到底需要我们帮什么忙?他的人格发展上有没有什么问题?他喜欢做什么?兴趣在哪里?他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在我眼中“学习没问题”的儿子,竟然有这么多的课题需要学习,这让我重新小心翼翼的思索起来。果然,教“学”简单,教“人”困难啊!
(来源:陈安仪的笔下人生-《亲子天下》)
(注意:陈安仪“教育实验”全纪录,我们将不定期和读者分享)
阅后直说:
@Eric郭宏: 读陈安仪《不为考试而读书,我选择离开》有感。如果她的孩子成绩好、擅长学这几门,她还会如是说吗?不考试无以知晓掌握的程度,如何规划下一步的计划?考是一定要考的,关键是如何对待考完的卷子。因为我学工,不认为考试不好,只能说她的长项不适合用考试衡量。再有,如果考生人数远大于录取名额,她还有勇气如此做吗?一种给自己开脱的说法。同样是考试,同样的分数,给到不同思维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纯属个人看法……
(校长传媒友情提醒:凡关注我们的用户朋友,您若留下本人姓名、手机号码、QQ邮箱等联系方式,我们将免费给前100名发送本期电子版《白卷》!)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号码xzcm888)
教育创新实验交流平台
欢迎您与我们积极互动,分享您阅读文章后的感受,结合您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我们会及时地与您交流、探讨,提供解决问题之道。如果您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新的思路或者文章可以发邮件至
xiaozhangchuanmei@qq.com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1.如何添加校长传媒?点击右上角,直接关注官方帐号:xzcm888;
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搜号码】输入:校长传媒→查找→关注。
2.分享到朋友圈,让更多朋友一起幸福成长。
3.如何查看更多好文章?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查看历史消息。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杂志研修群 22219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