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妈妈的十条家训
【我们崇尚个性自由发展,但必要的规矩能让孩子更加适应周围的人际圈和社会环境,本文分享在日本生活的华人妈妈定下的十大家规,两个女儿得严格遵守。但她也教育孩子反抗规则,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你听说过的任何规矩都不用遵守,因为你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值得中国家长借鉴。】
解说“日本妈妈十条家训”
文|日本百合
百合本是自由散漫之人,从来只恪守“遵守时间、遵守诺言和不给别人添麻烦”三条,除此之外就是随心所欲的生活。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只规定了大框框,懒得去事无巨细的管理两个小女孩的事情。把平时对他们说的话总结起来,居然有这十条“家训”出炉,欢迎大家趁热品评。
但是,当你感觉到危险和有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无视对方,大声地喊叫,还可以撒谎,咬人,戳人的眼睛,偷东西,打坏任何贵重的东西,你听说过的任何规矩都不用遵守,因为你的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昨天这“十条家训”一出炉,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直抒自己的看法。百合的“家训”当然是根据整个大环境和自己的情况制定的,因此并不需要各位都赞同。现在觉得有必要把这个 45 32907 45 14939 0 0 2843 0 0:00:11 0:00:05 0:00:06 2957家训”的理由跟朋友们彻底交代一下。
第一条 、 必须对见到的人先打招呼,受到别人任何恩惠和帮助必须口头或者书面表示感谢,做了给别人添麻烦的事情一定要当场道歉。
解说:日本和中国刚好相反,教养越好地位越高的人态度越谦恭,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天皇夫妇了。百合虽然两不沾边,但是宁愿将自己降到最低的位置上和所有的人交往,这样不但不被鄙视相反还能到更多的尊重,在社会上也行走得更润滑。最有趣的是曾经有一位初次见面的老太太追问百合“是哪里的大家闺秀”,要给百合介绍一门好亲事。话题一转,日本和中国同讲“礼尚往来”,中国人讲究将人家的好记在心里,将来有机会的时候报答。而日本则是受到别人的恩惠后不但要道谢而且马上就要还,比如我们去朋友家做客通常要带小礼物,而临走时朋友也会将准备好的小礼物递给我们。朋友和亲戚作红白喜事或者生孩子的时候我们要送礼金表示心意,而对方则要根据礼金数额的几分之一准备纪念品还给送礼金的人。虽然马上还礼的习惯在中国人看来也许很见外,但也可省去不少后来的麻烦。至于道歉,没有任何好说的,给别人添了麻烦立刻要道歉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教育孩子的时候对于“问候”“感谢”和“道歉”问题,百合绝对不会纵容他们。
第二条、公共场合(除了可以放开玩儿的地方以外)说话音量控制在不让第三个人听到。
解说: 公共场合说话音量问题,这也是小学里对学生们的要求。对小孩子来说确实不容易做到,所以百合才要不断的提醒他们注意。上次去餐厅吃饭,有几个初中女生大声说笑搞得别人十分心烦,由于是暑假期间,他们没穿校服才敢这样放肆。服务员怕得罪客人没有人去提醒他们,突然一声“太过分了”如晴天霹雳般响彻餐厅,几个女生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之后也再没有出任何声音。我们全家偷偷为邻座的老头鼓掌喝彩,感谢他为我们大家做了一件大快人心的事。可能很多中国人都觉得日本人排外,对于第一二条礼貌上的问题,百合和其他日本人一样绝对不妥协,只要来日的中国人越过了这一界限,日本人在心里马上就将你划出界了。
第三条 、 不愿意告诉爸爸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妈妈;不愿意告诉妈妈的事情,你可以只告诉爸爸。但是不能对两者都不说。
解说:百合在小学春游时曾被一个疯老头抱住狠狠的亲了一口,还有其他女同学也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骚扰,当时的班主任从始至终没有提过一个字。现在看来不过是遇到了变态而已,而在当时由于羞耻和恐惧,不知道该和谁说,百合的心里留下了好几年的阴影。现在的孩子们一样有可能遭受骚扰,内向的孩子大多将其隐藏于心,慢慢愈合了最好,永远留下伤痕的人和挺不过去的人都有。对大人来说不当事的一件事可能会给孩子留下不可愈合的伤口。所以要让孩子知道,不管是爸爸也好妈妈也好,永远都有你最亲近最值得信赖的人,内心的痛苦可以不必独自忍受。有些问题爸爸妈妈可能也是第一次遇到,不能那么圆满地解决,但是有父母一同分担总比让孩子一个人承受要好得多。
第四条 、 不许撒谎骗人,否则你会失去朋友家人最宝贵的信任,让你后悔一生。
相信百合不需要做过多解释了。
第五条 、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不许用工具和牙,也不许戳眼睛,除此以外可以狠狠的打,而妈妈则希望你能打赢。
解说:孩子的世界既有天真美好的一面,也有丝豪不加掩饰的残忍一面。缺乏成人保护的孩子世界也有“弱肉强食”,每天都有人欺负人,也有人被欺负。百合的初中过得很灰暗,因为班里最欺负人的男生被安排成百合的同桌。百合不肯跟别人一样跟他求饶叫他“大哥”,也打不过他,每天就是连忍带气祈求老天让他离自己远一点。现在回想起来,真该在忍无可忍的时候跟他打上一架,像个男人一样的解决问题。虽然力量不如人,但是女生拼起命来的势头也足以吓倒男生。要打就狠狠的打,而且只打一次不能拖拖拉拉。在日本近年来学校里欺负人的事件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关注。被欺负后自杀的学生大都是在学校里断断续续的受到一个人或者一个集团的欺负,实在承受不住的时候自杀的。反正最后的结果是自杀,不如就在第一次被欺负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拼出命去反抗,结果肯定会好得多。
第六条、 掉在地上的硬币可以拣起来拿回家积攒起来,但是钱包却不能据为己有。
解说: 硬币掉了不愿弯腰拣或者不愿费事找的人很多,与其让这些硬币永远埋在土里草堆里睡觉最后被腐蚀还不如归还它本身的价值。所以百合家的孩子们在发现硬币以后问妈妈怎么办,按照受到的教育将它送到警察局不太现实,于是百合同意他们愿意捡的时候可以拣起来带回家,看看这些几乎没有什么价值的小东西在攒成一大堆以后能够有多大的力量。至于钱包,粗心大意的老公在商场里丢过两次,都被不知道姓名的人送到服务台去了,我们一找一个准儿。百合决不允许这样诚信的日本毁在自己孩子们的手里。
第七条 、 别人真诚款待你吃东西,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可以说“我吃饱了”,但是绝对不能说“很难吃”。
解说: 日本人很少坚决地说“不”,而且在否定的时候也是回答得模棱两可。这样暧昧的日语却可以代代畅通的流传下去,原因是日本人在判断对方意思的时候不是听“是”和“不是”两个字,而是根据对方的脸色和语气以及当时的场景来判断其真实的意思。感官超级发达的日本人可以“读懂空气”,不会“读空气”的人被称为KY,是不受周围的人欢迎的。一句“我吃饱了”足以婉转的拒绝对方的好意,不会让对方下不来台,而且明白的表达了你不喜欢的本意。
第八条 、 任何食物和东西都是有生命的,绝对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解说:日本信仰佛教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人和其他万事万物一样平等的理念渗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日本吃饭之前所有的人都要双手合十,说“いただきます”,即“我吃了”作为开始吃饭的示意。而饭后再一次双手合十说“ご馳走様でした”,即“我吃好了”。“我吃了”其实还有更深的意思,即摆在面前的食物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将其贡献给人类,我们在吃之前要对其表示感谢,并且要一点也不浪费的将其吃得干干净净。信仰基督教的人在饭前祷告感谢上帝赐给他们食物,而日本人则是直接向每一样食物表示感谢。除了食物,对于环境的保护相信大家多少也有耳闻,正是基于这种对万物敬畏的观念导致了日本仍然保留了美丽的自然和灿烂的传统文化。
第九条 、有必要时遵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是内心一定要保持自己的想法。
解说:日本人喜欢做事时集体行动,听从领头的意见,而且为了体现人人平等,这个小集团的领头也常常是大家轮换着做的。为了在自己做领头的时候意见传达得更畅通,行动更加顺利,大家都要互相配合。另外互相观察猜测心理和不愿突出个性的性格也导致了行动的一致,百合有一次和其他12个幼儿园妈妈去吃饭,在餐厅点菜时大家不约而同的点了13个一模一样的套餐。百合其实是崇尚个性自由的,但由于生活在这样的大环境里,不随声附和就会被另眼看待。因此告诉孩子为了能够顺利的掌握人际关系,要听从集体和权威的意见,但是内心里一定要保留自我。
第十条 、 每个人都和他的名字长相一样都是不同的,用不着和别人比较。
解说:可能很多中国人都不认同,但那是百合幸福的源泉。百合从不去参与妈妈们的是是非非,更不在意和别人家相比自己家的条件怎样,教育怎样,孩子们的才艺如何。百合家的孩子们也总是心平气和,从不羡慕别人,也从不跟百合要东西。因为是小桃和小亚,妈妈才无条件的爱你们。因为大家都不同,这个世界才这样丰富和有趣,人生才这样多彩。
最近日本发生了一起非常恶劣残忍的虐待事件,年轻的单亲母亲由于迷恋陪酒男人,把3岁和1岁的孩子关在家里自己去偷欢,不给食物和水,生生把他们给饿死了。孩子们临死前通过敲墙和大声啼哭求过救,但由于保护儿童的设施做的努力不够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三岁的孩子能做的事情不多,凭着本能求救的微弱力量没能救得了自己的生命。所以百合告诉孩子们虽然妈妈对你们讲了那么多规矩,但是如果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打破所有的规矩,只要是你想做的什么都可以做。在你独自遇到坏人和遭遇危险的时候,能够保护你自己的人就只有你自己。
(来源:日本百合的博客-日本的生活、家庭、教育)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号码xzcm888)
教育创新实验交流平台
欢迎您与我们积极互动,分享您阅读文章后的感受,结合您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我们会及时地与您交流、探讨,提供解决问题之道。如果您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新的思路或者文章可以发邮件至
xiaozhangchuanmei@qq.com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1.如何添加校长传媒?点击右上角,直接关注官方帐号:xzcm888;
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搜号码】输入:校长传媒→查找→关注。
2.如何查看更多好文章?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查看历史消息。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杂志研修群 22219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