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毕淑敏: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014-12-13 校长传媒

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马克·吐温


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乔治·赫伯特


对孩子,天性赋予母亲关爱的本能,其中有一种叫刻骨铭心,那种爱叫——借“打”!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文|毕淑敏(当代著名女作家)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我还说,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


你突然插嘴说:妈妈,你经常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说所有的话我都心不在焉。孩子,你那固执的一句话,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暇的眼睛,我要承认: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菜中的青豌豆。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的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盆碗、拆毁玩具、遗失钱币、污脏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漏洞百出。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败,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奏效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的抖动如绸的精灵。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予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


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哪怕它将强烈 10 倍。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 5 楼。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要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分量。不致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更为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我多么不愿打你,可是我不得不打你!我多么不想打你,可是我一定得打你!这一切,只因为我是你的母亲!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因为你已经长大,因为你已经懂了很多的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孩和已经很懂道理的成人,我以为都不必打,因为打是没有用的。唯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甚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来源:《白卷》编辑部推荐)

作者简介:

毕淑敏 女 1952出生于新疆伊宁,祖籍山东,当代女作家。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在苍茫的高原上,她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为了祖国的安全富强而永远长眠在冰层中的悲壮。那些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死亡”使她对生命有着特别的关注。历任卫生员、助理军医、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国家一级作家,北京铜厂主治医师、卫生所所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研究室专业作家,199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中文系,硕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1987年开始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曾获庄重文文学、小说月报第四、五、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阅读感悟:

文|桑燕


如果说现在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意提倡要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的话,那就来读读毕淑敏的这篇《孩子,我为什么打你》吧。作者以对孩子谈话的口吻,真实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时的痛苦心理,用冷静并且饱含激情的语言,叙说着一位母亲对孩子深挚而又明理的厚爱。文中字里行间时时处处流露出的这种真情,可以让所有的母亲觅为知音,也可以让所有孩子的心灵受到爱的震颤。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用提问的方式设置题目,全文都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方式新颖,充分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文章之所以打动人心,首先归功于作者冷静有哲理但又饱含爱的激情的语言。虽然是表达自己对孩子深深的爱,但在语言上却体现出作者冷静的思考和深刻的哲理。“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不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这番话交待出打孩子的原因,冷静、深刻地剖析了“我”万般无奈,“被迫”使出“打”这一招的痛苦心理。“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道出了母亲打孩子的根本原因以及良苦用心,其中蕴含的焦虑、担忧、希冀和向往溢于言表,让人感受到的是一份真正的母爱。“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这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这些语句用了比喻,用了灰色的幽默,写出了母亲打孩子时心里的凝重和辛酸,写出了作为母亲们的共同心声——打在儿身上,疼在娘心里。这些充满睿智和哲理的话,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一位母亲在爱的天平上面对真爱和溺爱的痛苦抉择,从而更好的表露出全文的主题——对孩子最深挚的爱。


当然,全文来看,最感人的还是那些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孩子无尽的爱的语句。“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悠长。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得?”这些饱含深情的话,在冷静的思考后娓娓道来,就像母亲打了孩子后,又抚着孩子的痛处悲声啜泣一样,使读者们的心也随之震颤。如此,更使得文章的感染力和震撼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来源:民间智库)

延伸阅读:

毕淑敏:语文教学不应以培养作家为前提


12月7日,由搜狐网、搜狐教育主办的“聚教未来:人文与科技“年度盛典在北京举行,著名作家毕淑敏在在《重拾汉语——寻找失落的传统精髓》论坛中表示,“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以培养作家为前提,就像我们的数学不应该以获得诺贝尔奖为前提。这种普及的免费教育应该让中国人的后代成为合格的人,有健全的心智。”


春妮(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好像上中文系是一件特别荣耀的事,觉得特别有面子,而且考分是最高的。到了现在中文系已经渐渐变成一个冷门的专业了,很多人说中文系是不是不在了?我想问一下毕老师,您怎么看待中文系是不是不在了?


毕淑敏(著名作家):我并不赞成是冷门专业,如果真的变成冷门专业的话,那真的是我们国家出现了问题。我和一个维吾尔族的小学校长有一段谈话,他说他建议,把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去年到一个国家去,他们告诉我说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什么?我就愣了,我不知道,但是我又不能不回答,我说中国有56个民族,我们的语言是平等的。他大吃一惊,说中国居然有56种官方语言。他说我原来以为我们有9种就已经很多了,原来中国有56种官方语言,所以今天我们这个单元的题目叫重拾汉语。


我想提一条是希望,就是我个人再把维吾尔语的那位小学校长希望确立汉语的官方语言的地位,提这个建议。


第二,我们这个单元的题目叫重拾汉语,我觉得汉语遗失在什么地方?我觉得汉语不仅仅是学字,要单说字这一条,我们其实只是强调让他们去记字,我觉得汉字最大的危机,是在我们汉语当中所承载的关于中国文化的那些精髓。我觉得这两个事情可以分开,例如默写一个字的笔划,例如认得一个字或者不认得一个字,这不是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我们应该有一个基本的门槛,我们应该认得多少汉字。但是承载着我们汉语里面的那样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髓,不能够同样的随汉语的削弱而慢慢地遗失掉。


春妮(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所以现在很多人说不带有功利心去做一件事情,那这件事是幸福的一件事。现在我们看到有些大学设置了一个专科,叫做文学写作系,会聘请一些著名的作家来作为老师,高调地喊出了一个口号叫“培养作家”,您作为一个作家,您对此怎么看?


毕淑敏(著名作家):我觉得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该以培养作家为前提,就像我们的数学不应该以获得诺贝尔奖为前提。我们的这种普及的免费教育应该让中国人的后代成为合格的人,有健全的心智。所以我特别喜欢刚才清华附小的校长所讲的,他们所提出来的那种健全的人和家国情怀,那种终身对于学习的兴趣,我觉得这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春妮(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刚才是从小学到大学讨论的,现在也有人网络文学现在是不断地在兴起,一直都在批判年轻人说现在阅读量太少了,但是我们也发现在网上,网络文学的阅读量年轻人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大家也都觉得年轻人并不是没有对阅读的渴求,只是改变了方式。我想问一下毕老师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毕淑敏(著名作家):当然也可能不一定全面,其实在网络阅读的年轻人,男生主要是玄幻,女生主要看的是穿越。我说玄幻与穿越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他说我能在这里释放我们的志向,我们在那里都有了超越苦闷现实的想法。所以玄幻里那些男生都假装自己是一个英雄,有特别神勇的力量,女生全部穿越回去做了格格,怎么也是富贵人家的才女。


我觉得这个阅读量再大,基本属于能够控制的范围。我是说作为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应该去读那些对我们的灵魂更有灵感的故事,这些也只能算是可乐和薯片,可以消磨时间,却不能心灵健康成长的促进。


春妮(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您现在有什么书可以推荐给大家看的?


毕淑敏(著名作家):我其实看书很杂,因为我以前是当医生出身,应该算是理科了。我真心地觉得医学应该归到文科,因为做一个医生来讲,最重要的是人文的情怀,所有的技术都可以学习,然而人文的情怀就必须从自己的幼年时代就具有这样一种悲悯之心。即使做了一个教授,可是他没有悲悯之心,这样的人,他做不了一个好的医生。我经常会很快地看很多的书,可能因为岁数也到了这个年纪,我会飞快地学出那本书的内容,我觉得90%以上的书不值一读。

(来源:搜狐教育)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号码xzcm888)

教育创新实验交流平台

欢迎您与我们积极互动,分享您阅读文章后的感受,结合您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以及需要的帮助,我们会及时地与您交流、探讨,提供解决问题之道。如果您在教学活动中摸索出了新的思路或者文章可以发邮件至

xiaozhangchuanmei@qq.com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1.如何添加校长传媒?点击右上角,直接关注官方帐号:xzcm888

微信【通讯录】右上角→【搜号码】输入:校长传媒→查找→关注。免费订阅,放心关注。

2.如何查看更多好文章?点击右上角→查看官方帐号→查看历史消息。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