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哪种行为对孩子伤害最大?
父母皆祸害?爱怎么变成伤害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绝大多数父母都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因此当有孩子提出“父母皆祸害”这个观点时,很多父母会觉得十分震惊,爱怎么会变成伤害?2015年4月7日晚腾讯教育频道的“夜聊”栏目中,网友们一起讨论了“家长对孩子的伤害”这个话题,同时,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刊社签约评论员凌宗伟老师也参与了讨论。
间接人格伤害对孩子伤害最大
在4月7日晚的直播开始前,腾讯教育发起了一个投票“你认为家长哪种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最大”,已有近4000名腾讯网友参与,其中网友投票最多的是“间接人格伤害(辱骂、侵犯隐私)”,有25%的网友认为这种行为对孩子的伤害最大。
在家长对孩子的间接人格伤害中,父母一直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行为。腾讯网友“顾仁荣”就很不喜欢这种行为,“家长拿自己的孩子和N个孩子比,常对孩子说,你什么什么不如某某。拿自己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比,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虽说有些时候,父母夸奖“别人家的孩子”并不是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比较差,只是出于所谓的“礼貌”和“谦虚”,但对于天真的孩子来说,他们并不能理解。腾讯网友“艾丹”就提到了这一点,“明明孩子很优秀,但父母在外人面前总是说孩子不好,大人间谦虚客套很容易伤害到孩子。”
还有近700名网友认为,家庭状况造成的情感伤害对孩子的伤害最大。父母经常吵架、感情不和,或者忙于自己的事情对孩子缺乏关心、态度冷漠,都会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伤痕。
腾讯网友“抽风的天”就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父母天天吵架!恨死了,影响到自己的童年不说,还害得我性格特别胆小又偏执,现在脾气也像他们一样暴躁。”腾讯网友“我用一生去寻找”也有同感,“父母整天吵架打架,还闹离婚。导致长大后我的脾气也很暴躁。”
如果说父母关系不好是间接伤害了孩子,那父母冷漠的态度则是对孩子的直接伤害。
腾讯网友“sarah”说,“有时候打打骂骂也还是一种加深理解、解决矛盾的互动,冷漠和隔膜就彻底玩完了。”凌宗伟老师也认同她的观点,“冷暴力的伤害远比肉体的伤害难以抚平。”
关于情感伤害,腾讯网友“李建华”提出的另一个问题也值得注意,“父母把生活上的压力和痛苦迁怒孩子是大伤害。”
疏于关心让孩子心痛,而家长的过度关心和干涉也会给孩子造成负担。也有很多网友认为,家长试图控制孩子的人生,也是一种伤害。
有些家长并不认同孩子的独立人格,把孩子视为自己的附属品,腾讯网友“大大大哥”就说,“没几个家长真心觉得孩子是个独立的人,都觉得孩子和个赠品没差别,而且时刻强调孩子欠他们。”腾讯网友“周栖”也是这样想,“父母总爱用自己的思维为孩子做事或者判断问题,是最可怕的。”
父母对孩子的爱也可能会变成束缚,腾讯网友“王的思维”说,“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放不开手,又埋怨孩子做的不好,还总是冠上‘爱’的帽子。这样的‘爱’,孩子怎么能接受?”
父母期待孩子的人生按照自己的愿望走下去,但这可能会适得其反,腾讯网友“白昌峰”用一句话概括,“过大的期望让我动弹不得。”对此,凌宗伟老师回复:“希望越大往往失望也会越大。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了解孩子的实情的前提下,为他们提供适度的帮助。”
父母还有很多行为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比如性别歧视、过度溺爱、欺骗孩子、家庭暴力等等。
因此,有的孩子发出“父母皆祸害”的感叹也并非不可理解,有果必有因,正如腾讯网友“一代佳人”所说,“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一张白纸,家庭与父母给了什么画了什么,都折射出父母的理念与教育体现。”
父母对孩子的伤害难以磨灭
越亲近的人带来的伤害越深刻,朝夕相处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累积造成的伤害,对孩子而言已经是人生的一部分,会影响孩子今后的生活,甚至在孩子自己成为父母后,还会影响到下一代。
父母经常吵架、婚姻不幸福,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婚恋。腾讯网友“悟。空”就是这样,“父母感情不合,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我的童年就是这样,让我现在都顾虑婚姻生活。”
腾讯网友“落泪的蔷薇”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小的时候,父母感情不好,经常闹离婚,母亲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拿我出气暴打一顿,挨骂更是家常便饭,为了逃离那个家,我没参加高考(课程)就出去工作了,没多久就离家出走了。这些不愉快的经历影响了我一生,特别是婚姻观,很长时间是恐惧的,对自己的孩子,也会暴怒,甚至动手,有时候真难控制自己。”
也有一些孩子会通过反思父母的行为,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腾讯网友“朱桂祥”说,“小时候被父母无意地伤害,会一念之间改变人的一生的。长大后为人父母,不想自己的不幸再转到孩子身上了。”
凌宗伟老师对这个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结婚生子,人生一回,一般说来,总得走过。问题是我们如何在自己的人生经历中吸取经验教训,尽可能不伤害我们的孩子。舔犊之情,人性使然,只有有了孩子才有体会。”
家长是孩子永久的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家长承担着最重的责任。腾讯网友“谭红军”说,“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不好的影响,要想摆脱,就得学会尽快建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努力不至于影响到自己的后代。”
“父母皆祸害”,家长也受伤
很多家长觉得,“父母皆祸害”这句话太过夸张,孩子把父母称作“祸害”,何尝不是对家长的一种伤害?
腾讯网友“宁静”说,“这个祸害一词可说是伤害了天下父母心,有哪个父母不是爱自己的孩子的?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可能过头,那是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结果,是社会文明的体制错误,绝不能让孩子都认为那是父母之错。”
也有一些家长有自己的无奈,这也是伤害,那也是伤害,孩子不听话怎么管?
腾讯网友“忘记从前”就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我小孩4岁,喜欢撒谎,很多时候叫他装作没听到,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甚至有次还偷钱,实在忍不住有时也打他。”
而他的困惑也并非个例,腾讯网友“张楠”也说,“那孩子你的话死活不听,该怎么办?比如:他的口才不太好,我让他每天大声朗读,可他就不愿意,不管什么就是不出声读,你给他讲道理也听不进去,反正不读,该怎么办啊?”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找不到科学的方法,只能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这些老话,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既收不到良好的效果,还有可能对孩子造成伤害,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凌宗伟老师就指出了这一问题,“家庭教育是需要一些理论支撑的,但恰恰在这点上,很多人都忽视了,习惯于靠经验做家庭教育。”
针对这些现状,腾讯网友“波波”的话也值得我们深思,“目前中国缺少太多的父母课堂,家长和家庭是孩子永久的老师和学习圣地,但是有多少父母学习过专业的育儿知识、懂得孩子呢?”
“父母皆祸害”或许并不是一个恰当的说法,但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你认为父母的哪些行为会伤害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呢?留言告诉我们吧!
(来源:腾讯教育)
延伸阅读:
家长九种行为最伤害孩子
文|blissfamily
家教途中,父母往往恨铁不成钢,在教育的中途往往因为急切而让孩子受伤很深,有九个家教误区,家长一旦踏入就注定教不出好孩子,不信请对照下文,看看你是否也有犯这样的错误。
1.不要瞧不起孩子
有时急了,会对孩子说:"我怎么这样笨啊!"或者"你是木头人吗?"每当这类瞧不起孩子的话脱口而出时,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弱孩子的自我观念。
2.不要恐吓孩子
采用恐吓的方式来管教孩子,也会减弱他的自我观念。如果父母说:"你下次再这样,就要你好看!"或者说"你再打弟弟,妈妈就要狠狠揍你一顿。"每当孩子听了这些话,他们会惶恐难过,从而对父母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3.不要贿赂孩子
孩子犯了错误,妈妈气极地说:"好,现在你要答应我,你再也不敢这样了。"可不一会儿,老毛病又犯了,妈妈觉得自己受了骗,大怒地骂道:"你答 应妈妈的,怎么又不乖啦?"妈妈该知道,要小孩许诺是没有意义的。许诺和恐吓是一对难兄难弟,对孩子不会起积极的作用。假使碰上敏感的孩子,逼他许诺反而 会使他再度犯错而感到难过。即使孩子不太敏感,也会使孩子口是心非。
4.不要过度保护监督孩子
过度保护监督孩子会挫伤孩子的自我观念,削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因为当父母过分监督孩子的行为时,其实也是在告诉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照料自己的能力不很自信。我们应该把"只要孩子自己能做,决不包办代替"当作座右铭。这样才能逐步培养孩子自己照料自己的能力。
5.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
过分唠叨不休,会使孩子觉得父母认为他没有理解事物的能力,久而久之,孩子会产生厌恶不快的感觉。其实,有条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6.不要强迫立即盲目地服从他人孩子
如果你硬要孩子丢开他正做着的事,听你的话做别的事,他的反应会很不乐意。父母应事先提醒孩子,等一会儿要他做什么,比如说:"小军,差不多再 过十分钟,你该进来吃饭了!"同时,他们也可以允许孩子在服从命令之前有稍作抱怨的自由,比方说:"喔,妈妈,我非要现在进来吗?"要求孩子立即而又盲目 地服从,对抚育出独立而自我调节的人,这种主法是无效的。
7.不要纵容孩子
过分纵容孩子并不利于孩子本身。因为孩子迟早要长大成人,要走上社会,有些在家里行得通的事,到外面就很难说了。因此,纵容孩子只会剥夺孩子的潜在能力的发展机会,阻碍他成为能干、独立、能自我调节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规矩管教孩子
有些父母凭自己的喜怒随意设立规矩,同样的行为有时遭罚,有时由他去。这样会使孩子感到迷惑。孩子需要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你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规矩来教育他。
9.不要订不适合年龄的规矩孩子
假如你希望一个两岁的孩子同五岁的孩子一样循规蹈矩,只会使他自觉无能。因为你期望于他的,是他的年龄不可能达到的行为水平。这时他的自我观念有极坏的影响。
(来源:blissfamily的博客)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