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条家规”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2015-04-13 校长传媒

“20条家规”助您的孩子健康成长

文|东子(本名范景宇,亲子教育专家)


东子是现代家规的倡导者,我的小家庭里有家规,家规使我们家庭幸福,孩子健康快乐。我生长的大家庭里,是没有明确的家规的,但父母经常引用爷爷说过的话语来教导我们。另外,他们的真诚、正直和善良,一直影响着我们几兄弟的成长。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出生在东北平原的一个小村庄里,父亲是在伪满洲国期间,读过三年私塾的人,解放后长期在农村当会计,母亲则是没有读过书的文盲。父母共生育了我们兄弟7个,我排行在六。


父亲去世时,灵堂门柱上“终身勤俭持家有道,得四面赞许;毕生正直教子有方,赢八方敬仰”的挽联,是父亲80载人生的真实写照。


父亲性情暴躁,心直口快,为人正直,而且家规甚严,父亲要求我们做到的,他都能先做到。他常言:身教重于言教。小时候,常听父亲讲,劳动最光荣,规定我们几兄弟必须参加劳动。


父亲不只是让我们劳动,并经常身先士卒,带领我们几兄弟参加各种劳动。他最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能干的,不如会算的,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受了穷。”他用这句话教育我们在勤劳的同时,要懂得筹划和计划。还有就是让我们“勤打扫院子,少赶集”,意为勤快、清洁是提倡的,而没事赶集乱花钱是不应该的。


母亲则以她的“善良和勤劳”而著称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每有乞讨的从门口走,母亲总是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米饭端给他们;因为母亲勤劳,使得我们七兄弟有吃有穿没光着露着。记得小的时候,每天睡觉时,母亲总在灯下缝缝补补,闭上眼睛之前看到的是母亲飞针走线的身影。而早晨睁开眼,看到的是母亲在灶台旁忙碌的身影。


在我家不成文的家规里有一条:不要与人打架。也许是因为我们都是男孩的缘故,父母常常这样强调,但是男孩子,尤其是在那个年代,不打架的还是少数,所以即便有这样的约束,偶尔还是要和别的孩子打一架的,尤其是比较叛逆的我。父母告诉我们,不让我们打架为的就是“与人为善,宽厚为本。”渐渐长大,我们也都知道了这个道理。


像接力一样,我又把父母的良好品行,根植在了我的女儿身上。为了弘扬父母的优良品质,使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又在他们不成文的家规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适合促进家庭幸福和孩子健康成长的家规。


女儿出生后,我就和她妈妈商议家规的事,孩子一岁时,第一份家规终于出台了:


一、针对家长的条款:

1、不对孩子吼叫,遇事给孩子讲道理。

2、允许孩子犯错误,要耐心告诉孩子改正的办法。

3、夫妻如果有矛盾和争执,要尽量避开孩子。

4、为孩子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

5、无论怎么忙,都要挤时间陪孩子玩耍。

6、要多关注孩子的精神需求。

7、要理性的拒绝孩子的无理要求。

8、对孩子要以鼓励为主,但要奖罚分明。


二、针对孩子的条款:

1、跌到了,只要摔的不是很重,就要自己爬起来。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尽量不要依靠爸爸妈妈帮助。

3、能动手了,就要自己吃饭,按时吃,过后不补,不得偏食。

4、必须按时睡觉,不得哭闹。

5、好吃的、好玩的东西,要与大家分享。

6、任何情况,都不许打人、骂人。

7、要爱护自己的玩具和相关物品。

8、借小朋友玩具要及时归还。

9、有什么要求好好讲,不得无理取闹。

10、要爱护花草和小动物。

11、要知道长幼尊卑,尊老爱幼。

12、要知道感恩,孝顺长辈。


当时没有电脑,是用手写在一个本子上,这些年我旅居生活,搬来搬去的也没有留存,所以这些只是凭记忆整理,大体上是这样的。随着孩子的成长,家规的内容不时的修改变动,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陆续增加了: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自己打扫房间卫生、分担必要的家务劳动,要有责任感、要讲究诚信、对人要宽容平和、要尽己所能助人……


当然,随着新条目的不断增加,旧有的条目也在逐渐剔除,所以说我们的家规总是与时俱进,符合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具有浓郁的时代特色。


如今,在我的家规的规范下,已经18岁的女儿,从来没有骂过人,更不用说打人了,孩子一直很有礼貌,很谦和友善,对人宽容平和,总爱助人,所以她赢得了一大帮子朋友。


我曾写过《要勇于向孩子道歉》。其实,这说来有些惭愧,这个道歉不是我主动提出的,而是女儿提出来的,而后被列在我家的家规里:“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做错了或者误解了对方,都要道歉。”说起“道歉”的这条家规,让我想起一个心酸的故事:


那是依依5岁时的那个春节,我们全家回老家过年,在我们家族中有个一直延续的习俗,除夕夜(年三十)要祭祖,要面对供起来的家谱,给逝去的先人磕头,那天女儿感到好奇也跟着去了。按族规,男孩子无论多大都要去磕头祭祖,而女孩子则不用,当然女孩子磕头也是可以的,不会因此被阻止。


那天我们家族4代男性,按辈分和年龄磕完头后,几个在场的女性(包括几个孩子),也都给祖上磕头了,我让依依也磕一个,从未磕过头的她极不情愿,我就硬逼着她跪下磕了个头,而后孩子就哭了。本来她不愿意磕头,我就很不高兴,再加上这一哭,我心就很烦,于是没好气地劝她:“大过年的,别哭了。”可孩子还是哭,我就动手打了她,孩子哭得更厉害了,边哭边说:“你得向我道歉,说好了,过年是不许打人的。”


过了一会,我平复了一下心绪,孩子也在众人的哄劝下,停止了哭泣。这时我走过去,孩子转过身,她妈妈对孩子说:“宝宝,爸爸是来和你道歉的。”孩子依然没有转过身,趴在妈妈的肩上背对着我,我低泣地说道:“宝宝,爸爸向你道歉,你是爸爸的好孩子,爸爸不该打你,爸爸错了,希望你能够原谅我!”这时孩子转过身撒着委屈的泪水,扑向我喊了一声:“爸爸。”我紧紧地抱住孩子,泪水顺两腮溢了出来。


写到这里,我的眼睛再次湿润了。此刻,已经长大了的女儿,在距我几百公里外的校园学习,可我依然要在心里默默的对孩子说声:对不起!

家规,让我更好地和孩子交流与沟通;

家规,使我成了让孩子认可的好爸爸;

家规,助我的孩子健康成长快乐成才!


延伸阅读:

东子教育核心思想

文|东子(本名范景宇,亲子教育专家)


经过22年的教育研究体会和18年的教子感悟,东子认为: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饱满的情绪、乐观的性格、自信的心态远比高分重要!教育应让孩子“以德为先,快乐学习,健康成长,顺利成长”由此获得“品行好、能力强、学业优”。


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不在于孩子学了多少文化知识,考了多少分,而在于他是否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是否拥有良好的品行和生存技能。一个道德品质好、综合能力强、心里充满阳光的孩子,定能从容地走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作者传略:

我叫东子(本名范景宇),吉林扶余人,现居长春。我是一个只接受了6年学校教育的人,从1982年辍学起,先后做过农民、工人、军人,报社记者、电台节目主持人(期间大学兼职教书)、心理咨询师,现专业写作。


近20年间,我先后出版《做父亲的幸福》《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快乐教育18法》《家有中等生》《求求你,表扬我》等教育学、心理学著作多部,作品畅销海内外,累计销量120多万册。期间,应邀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南京、西安、昆明、武汉等100多个城市作教育讲座1000多场,现场听众100多万人。


我用自己独创的快乐教育理念,使女儿范姜国一边玩边学,3年半读完小学,两年半读完初中,15岁高分考入黑龙江大学,不到16岁出版4部畅销书,且玩出了一个“品行好、能力强、学业优”的阳光少年。

(本文节选自东子教育的博客)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