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
一个孩子写给父母的“十诫”
文|方柏林(笔名南桥,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
收拾东西,翻出女儿有一年暑假参加一个Vacation Bible School时候拿回家的一个“十诫”,读来很有启发,有很多方面我都没有做到,应该好好学习。我还翻译了出来,供其他家长借鉴:
A Child’s Ten Commandments to Parents
父母十诫
1. My hands are small; please don’t expect perfection whenever I make my bed, draw a picture or throw a ball. My legs are short; please slow down so that I can keep up with you.
我的手还小,我铺床、画画、扔球的时候,请您不要求全责备。我的腿比您短,请您走慢些,好让我能跟上。
2. My eyes have not seen the world as yours have; please let me explore safely; don’t restrict me unnecessarily.
我还没有像您一样见多识广,在安全的前提下,请让我去大胆探索,不要到处限制。
3. Housework and money will always be there. I’m only little for such a short time-please take the time to explain things to me about this wonderful world and do so willingly.
家务活是做不完的,钱是挣不完的,而我的童年这么短暂,能否花点时间和我在一起,跟我讲述这个世界的奥妙。
4. My feelings are tender, please be sensitive. Don’t nag me all day long. (You wouldn’t want to be nagged for your inquisitiveness). Treat me as you would like to be treated.
我的感情十分稚嫩,请对我的需要保持敏感,不要成天跟我数落唠叨。(我也不会对您的再三问询感到厌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 I am a special gift from God; please treasure me as my Creator intended you to do, holding me accountable for my actions, giving me guidelines to live by and disciplining me in a loving manner.
我是上帝赐给您的特别礼物,请像造物主所希望的那样,好好珍惜我,帮助我对我的行为负责,教我如何做人,我做错事情的时候,带着爱心管教我。
6. I need your encouragement to grow. Please go easy on the criticism; you can criticize the things I do without criticizing me.
我需要您的鼓励。批评我的时候,请注意您的方式。您批评的时候,可以对事不对人。
7. Please give me the freedom to make decisions concerning myself. Permit me to fail, so that I can learn from my own mistakes. Then someday I will be prepared to make the kind of decisions life will require of me.
请允许我为自己做主。允许我犯错误,好让我能从自己的错误中得到学习,这样将来有一天,我就可以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定。
8. Please don’t do things over for me. Somehow that makes me feel that my efforts didn’t quite measure to your expectations. I know it’s hard, but please don’t try to compare me to my brother or sister or other kids.
不要事事替我代劳。要是您这样的话,我会觉得您看不上我所做的一切。我知道这很难,可是请不要拿我跟我的哥哥姐姐或其他小孩去比。
9. Please don’t be afraid to leave for a weekend together. Kids need a vacation from parents, just as parents need vacations from kids. Besides it’s a great way to show us kids that your marriage is very special.
如果有需要,你们二位可以一起去找个别的地方度周末。父母可以给孩子放假,孩子也可以给父母放假。你们一起度假,也可以让我们看到你们的婚姻何等宝贵。
10. Please set a good example for me to follow in all the ways of life. I enjoy watching the things you do and want to do them just like you do.
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给我树立榜样。我喜欢看着您的一言一行,我会处处模仿。
(来源:方柏林的博客-少年商学院推荐)
【作者简介:方柏林笔名南桥,安徽桐城人,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外语系,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曾译有《河湾》《一个唯美主义者的遗言》 《老谋深算》《万灵节》《布鲁克林有棵树》《地之国》《两个世界之间:赛珍珠传》《另类的英雄:萨特传》 《地之国》《转吧,这伟大的世界》等。他还是多家报刊的撰稿人或专栏作者。】
延伸阅读1:
在亲子关系中,良好的沟通是父母抵达孩子内心的不二秘诀。目前定居美国的资深教育研究者、专栏作家南桥参加了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班,在这个班上,南桥不断听到一些同样的主题在重复,他将其浓缩为十句话,基本概括了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对其他文化家庭同样有借鉴意义。
美国家庭改善亲子关系的十句话
文|方柏林(笔名南桥,现居美国,在美国高校从事课程设计工作,业余从事文学翻译)
这几个星期,我一直在参加一个关于亲子关系的班。班上成员来自各行各业,有经理、律师、地质师、警察、会计、教授、杂工,等等。主讲的老师让我们从各自童年愉快和不愉快的经历出发,寻找怎样去影响我们的下一代。
听了大家七嘴八舌的分享,结合我过去的观察,我不断听到一些同样的主题在重复,我这里浓缩为十句说法,或许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美国人的家庭观念。另外很多说法,也一样适用于其他文化之下的家庭。
1、“I care.” (我在乎。)
家庭成员之间说“我不在乎”(I don’tcare.) 可能是很危险的事。爱的对立面不是恨,而是冷漠和无所谓。父母和孩子之间,理应相互关心对方的福祉,看有什么事情让对方开心,尽量避免让对方难过,让对方摔跟头。如果一切都不在乎,家庭成员之间就会各顾各,相互孤立,如水上浮萍。而在乎,如同纽带,让家庭成为一个紧密的集体。
2、“You can have your space. ”(你可以拥有自己的空间。)
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空间,孩子不需要你的24小时环绕立体声包围。孩子非常珍惜自己的生活空间,有时候需要和父母保持适当距离。有些话,没有必要一再唠叨。给他人一点空间的同时,也给我们自己一点空间。有“安全的距离”,反而会让关系更亲密。就好比树一圈篱笆,反而能让邻里相处更和谐一样。(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
3、“Let’s talk.” (我们聊聊。)
孩子和父母发生矛盾,不如找个双方都很放松的场合,比如咖啡馆,茶楼,用“我们来谈谈”开始,推心置腹谈谈。话闷在心里,误会了他人看不见,委屈了他人也看不见。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不会长脚跑。回避是不行的,因为一转角,问题接着又和你撞见。
不如直面问题,面对真相,那真相让你自由。可是在生活里,多少人在过着“捂着耳朵吃炒米 —— 自己哄自己”的日子啊!与其在背后论他人的短长,使得话传来传去传走样,不如直接和对方说。这很难,可是谁许诺过关系的经营容易呢?
4、“Let's forget and forgive. ”(尽量忘记并原谅。)
宽宏大量的大道理谁都懂,但落实到具体人身上就难了。家庭内部,相互之间有所得罪,要是计较下去,一环套一环,错误和冒犯相互纠结,没有理得清的时候。外人往往都明白“清官难断家务事”,不多插手,可是自己怎么办呢?快刀斩乱麻的办法,只能是忘却和原谅。
记仇可耻,原谅高贵 —— 这种品质,违反我们的本能和人性,如逆水行舟,但也往往是我们摆脱关系困境的唯一办法。这是日后夫妻关系中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这胸怀是练出来的。得从小就让孩子练习,使得他们把忘却和原谅当成理所当然的事,这样他们以后的各方面人际关系更和谐。
5、“You've got an anger issue.”(你好像有怒气问题。)
很多家长忽略青少年发怒这些性格上的因素。当今社会戾气很重,人人都一肚子愤怒。有时候,表现出义愤,使得我们显得富有正义感。美国人往往把愤怒看成是一个不好的品质。常发怒的人,被视作有怒气问题(anger issue), 严重的被视作心理疾病。
《雅各书》1章19-20节称:19“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 20 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上帝的义。”人被怒气控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也不一定说明我们内心正直。我们必须学会面对自己的愤怒,甚至将它管制住,不让其产生负面影响。这是孩子童年时代所需培育的修养。
6、“We are all dysfunctional.”(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不正常。)
在视野狭隘的时候,我们担心自己的家庭和别人的不一样,并因此难为情。“跟人一样”是不少家长鼓励、鞭策自己和孩子的一个说法。问题是没有一个家庭是正常的,家家都有自己的问题。让孩子接纳家庭的不完美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学着接纳以后势必也不完美的单位、婚姻和他们自己的孩子,比在此基础上寻求改进。我们也不能过早给孩子们灌输宿命感,让孩子认为自己生在某样的家庭里,结果就一定先天决定。
不要告诉他们,“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人是可塑的,也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样的家庭里,都可以成长出杰出的、健康的、高效能的人。同样,也不要把任何失败,怪罪给自己的家庭,或自己的父母,形成一种走不出去的无助心理的泥沼。
7、“My kids are probably just average. ”(对自己说的:我的孩子或许很普通。)
我们常听美国小孩夸孩子特别,出色,等。为了这样的出色,美国一些中产家庭对孩子推得很厉害,不亚于虎妈,只不过可能他们是在体育方面推,而不像我们在文化课和音乐方面。据说美国小孩打棒球的时候,那些儿童棒球联赛(Little League Baseball)能激发出孩子身上最优秀的东西,比如团队协作和队友之间的关爱,同样也能激发出家长身上最坏的东西,因为家长求成心切,会催逼自己的孩子,甚至对其他孩子或者对方球队话语粗鲁。
但我也发现,大部分美国家长,在孩子失落的时候,对他们的平凡非常包容。没有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色,但有时候我们需要放松一些,允许孩子普通,这样就更容易接受他们的方方面面,包括他们的挫折和失败,这反而能拉近我们和孩子的关系。我们也能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去接受、关心他们。不要做势利的爸爸妈妈,孩子有出息了才去关注他们。
8、“Let's create some memories.” (我们制造一些回忆吧。)
美国家长非常重视给孩子创造一些未来能回忆的事件。这包括打破生活的常规,去别的地方度假。但这未必要花钱。一些蓄意制造的亲子机会,作用不比花钱度假小。中国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比较“顺其自然”,但美国人强调一些有结构的活动。比如我记得我孩子上学的时候,学校安排Doughnuts with Dad(和爸爸一起吃多纳圈)、Muffins with Moms(和妈妈一起吃松饼)、Mom and Son Day(妈妈和儿子亲子日), Dad and Daughter Party(爸爸和女儿亲子日)这些活动。
有些活动还是颇有必要的,我发觉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时候父母一方可能会和孩子疏远,比如青春期的女儿,有时候会跟爸爸疏远。这些刻意安排的活动,有助于让这些关系更亲密,也能创造留给未来的记忆。当然,记忆总是有好有坏,我们不能光当摄影师,还要学会当剪辑,把不好的地方给编辑掉。带着垃圾往前走,生活是无法精彩的。
9、“I'll be there for you.”(我会永远做你靠山。)
当小孩有所需要的时候,没有什么比父母亲都不在、不管更无助的事了。父母不必任何时候都得在孩子身边围绕着转,有时候他们只需要没油的时候,你像一加油站一样,等在他们的下一个出口。幼子在,不远游,能守护在孩子身边,非常有必要。不要把自己的离开,说成是生活所逼的“无奈”。这样的无奈其实比我们想像地要少得多,很多是个人选择,我们归结给外部原因,以求内心安宁而已。你真有心,总是有办法。
10、“The particulars get us.” (细节定成败。)
上述大道理可能大家都知道,你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孩子也知道。可是你要告诉他们:魔鬼在细节中。任何一件可能会影响亲子关系的细节上,我们如果先别急着顺着自己的性子和本能,而停下来想一想再说,再做,可能会好很多。孩子们也一样,不要让他们赢在道理,输在实践的细节上。
带孩子成长大不易,珍惜吧。有朝一日,回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已经长大了,离开了,我们想影响他们,再无机会。作为父亲,我在以上任何一条上都需要进步,不过还是先写下来,或许他人会得到些许启发,咱们影响一个是一个。我也意识到,关于亲子关系的道理现在网上传得满天飞,可是具体该怎么做?或许我们可以从这具体的说法中找到一些启示。
(来源:方柏林的博客-外滩教育推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http://wx.wsq.qq.com/187125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