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铁饭碗”的时代,孩子如何应对?

2015-05-19 校长传媒

在5月17日上午举行的新浪2015“北京国际高中大型公益择校说明 会”上,30余所优质公办学校国际部及国际学校“接待”了全国超过4000名家长、学生的现场咨询,国际教育的火爆程度不言而喻。从学校课程提供到国际教育走向,从留学国家选择到学生升学规划,新浪教育特别安排的4大主题讲座更是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启发式思考,其中,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朱非一发表了演讲《从美国大学人才培养观看国际课程选择》。


以下是演讲实录:


“从美国大学人才培养观看国际课程选择”

文|朱非一(美国文化教育基金会CEO)


失败=错误的场合,用错误的方式


我还是第一次跨过几个人的肩膀才能走到台上来。首先非常感谢各位家长星期天的一大早聚到我们这儿听我跟大家分享,我看到在场还有一些同学,有些同学还在打哈欠,因为周末的早上还要起床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记得我当年在的纽约大学念MBA[微博]的时候,我们的学校非常的体贴,为了不耽误教授的时间,通常会把期末考试安排在星期六的早上,一般这样考试每个人至少配备一两杯咖啡和一两罐红牛,我记得有一次,是一门特别难的课的期末考试,大家都没有准备好。我坐下以后我看到一个女士风风火火的进来坐在我的旁边,掏出她的三罐红牛,她坐下来以后把红牛放在我看她在旁边抖,她也紧张,我也很紧张,我就想试图安慰她一下:“你准备好了吗?”结果她白了一眼我,没有跟我说话,考试就开始了,考试中间我听她在旁边不停的叹气,最后交卷的时候她几乎不愿意把手上的考卷交给老师,结束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交流,临走的时候我又问了她一句,你觉得你考的怎样?从那之后这个女生没有跟我说过话。后来发现,你要在一个错误的场合、错误的时间用错误的方式跟女生交流,你的下场会很惨。


韩国芬兰如何缔造教育奇迹


我们今天的话题是人才观,我刚刚提到我在美国念书的经验,我想或者是教训,我想跟大家做一点分享,首先我想从一本书给大家介绍起。


这是时代收看的一位教育专栏的作家,叫阿曼达(音),去年她出版了一本书《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她花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很多国家试图调查这些国家的教育体系最后会产生的教学结果,因为她发现全球有一个考试指标叫PSA考试,她发现美国的中学生在15岁的时候,全球排名始终处于全球平均阶段的水平,而达不到很高的标准。而其他的很多国际,比如说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中国、中国的香港、新加坡、中国的台湾地区,成绩都普遍的非常好,而美国在人均学生的教育投入上是非常高的,所以她觉得很诧异说,我去研究一下看看别的国家是怎样发展的,她发现在过去的时间里面,根据这个考试的结果有两个国家,她的进步速度是非常快的,一个是韩国,还有一个是芬兰,她就想了解这两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到底为什么能够让他们的孩子成绩提升的这么快。


首先,是芬兰的模式,他把他一年的调查结果总结在这本书上,芬兰的模式是什么呢?芬兰的孩子7岁上小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没有一门考试,整个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只有最后16岁到17岁的时候他们会参加一次的全国统考,孩子们基本上没有太多的家庭作业,也没有太多的课外辅导班,每一个老师一天的教学时间也不会超过4小时,可是芬兰的高中毕业率达到96%,大学的录取率达到70%,他们的教育水平非常高,而且在全世界的排名历来都名列前茅,这是一种模式,大家觉得很奇怪,这么轻松为什么能学习很好。他找到的答案是什么呢?是芬兰有最优秀的老师,在芬兰你要想当一个老师,首先你得本科必有,而且你还得排在前25%的水平,这个里面你才可能申请到上教育学院研究生,所以芬兰的每位老师都有硕士学位,教师的社会地位几乎等同于医生和律师,全国的教学大[微博]纲仅仅供参考,每个老师都有教育自主权,教育过程中父母参与的很少,全部交给老师,对老师有充分的信任和自主,这是芬兰的模式。


第二个模式,也是成绩非常优秀的国家,韩国。韩国的模式是什么,作者阿曼达称为高压锅模式,韩国的孩子一天上两所学校,早上7点半到下午5点钟上自己原来的中学或者小学,5点钟以后他们会上另外一所课外培训学校,韩国叫做学馆,那里他们会学习到半夜11点钟才回家,然后再做家庭作业,通常会通宵达旦到晚上2点到3点,所以韩国的孩子每天晚上大概睡3—4小时。韩国的教育部曾经出过宵禁法令,就是专门派人跑到学馆一条街,半夜3点后如果谁还在开门就勒令吊销他的营业执照。


中国也有很多课外培训机构,在韩国有一位老师姓金,这是韩国最有名的培训老师,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对他都有大幅的报道,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管这位老师叫做“全球年收入最高的老师,400万美金”。


最坏的教育就是“复制”


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看到有芬兰模式、有韩国模式,他们都很成功,芬兰模式的秘诀在于你要有好的老师,韩国的秘诀在于学生不睡觉,但是韩国这个现象是过去10年才慢慢慢慢开始发生出来的,所以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数据让我们了解韩国这一代的学生他们的平均寿命有多少,也许我们要再等30年。其实教育有两个特点,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他都必须通过某一种方式,在比较早的时间能够发现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里面比较优秀的一群人,对他们加以培养,未来成为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参与世界经济的领导者,所以教育的第一重属性是选拔机制,所以你会看到有各种各样的考试,所有的国家都不例外。


但是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讲,它又是个成长的过程,他不是百分之百的你跟你的同类比你有多优秀,更多的是当你从小到大的过程中,你如何从一个蒙昧未开的婴儿、幼儿成长为一个成熟的成年人,这个当中找到你自己的位置,所有的教育都是这两者的结合。


没有“铁饭碗”的时代,孩子如何应对


人才到底是什么?在未来的这个世界上,什么叫合格的人才?什么样的人才能够参与世界的竞争,我们先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这是20世纪的世界,过去大家想一想我们的父母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什么样的?你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份工作,在一个大的企业或者机构里面,你的收入很稳定,每年逐年增长,你可能一辈子生活在一个城市,而这个城市也许就是你的故乡,即使你没有特别高的技能,但是通过一定的时间你总能找到一份工作,而且也没有外国人来抢你的饭碗,这是过去。


未来我们的孩子们将会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1世纪的世界,你可能在很多小的企业里面工作,你也可能选择去创业,你一生恐怕不止干一份工作,而可能转换很多的职业,甚至转换不同的行业。你的收入的波动性会大幅的增加,有的时候你不得不接受一段时间你没有工作,因为工作、因为家庭你可能会一辈子生活在几个城市,而且在高度竞争的职场,你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你恐怕生存都有困难,你退休的时候不确定你未来的收入是否还有保障,你的生活是否能够稳定,最最要命的是你参与的是全球的竞争。我记得10年以前,美国人说大量的移民[微博]进到我们的国家,抢走了我们的饭碗,其实他们错了,第三世界的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不需要去美国就可以抢走他的饭碗,因为我们有国际竞争、国际贸易,中国大量的出口产品已经使得美国的制造业都消失了,所以全球的竞争是我们未来人才的一个最重要的挑战。


今天的美国一代、年轻的一代人,我们来看看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在大学生中间有近1/3的人会选择转校,有65%—85%的人在大学期间至少会换一次专业,毕业以后平均来讲,在20—29岁的10年当中他们会换7次工作。各位想一想,这是一个好事情还是不好的事情?肯定是不好的事情,因为你在毕业之后的10年里面,如果你换7次工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不知道你要干什么,或者你想干什么你却得不到那样的工作机会,这就是我们的年轻人未来可能所面临的挑战,从高中到大学,美国基本上的标准我们有三个级别的标准,第一步,高中毕业你要进入一个理想的大学,你必须符合这个大学的招生录取的标准,这是第一个阶段。光这样还不够,你还需要能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这是第二个阶段,这个标准要高于大学的录取标准。第三个标准,是职业准备,当你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你要能够有足够的储备,找到一份离你本人比较理想的工作,这个工作不是指仅仅用于糊口,而是它可以成为你的事业发展的第一个台阶的,这是三个标准。为什么这么说?我会给大家展示一些数据。


什么样的孩子才能进哈佛


分享一些大学的数据来直观地表明孩子们面对的社会是很有压力的。


首先,入门的标准,大家看看这是哈佛大学对于中学申请人基本的标准要求,4年的英语学习、4年的外语学习、2年的历史、4年的数学、4年的科学,熟悉这个论文写作。普林斯顿大学的要求,几乎和哈佛大学一模一样。我可以告诉大家,美国绝大部分大学都有这样的要求,每一个被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其他的大学录取的学生都满足这些,没有被满足的学生也要满足这些要求,这是必须要求,而不是你被录取的充分条件。美国大学通常录取的时候会考察这几个方面,标准化考试,中学的GPA,看看你在学校里面的成长过程,课外活动,你个人的兴趣爱好到底在哪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个人陈述,个人陈述不是仅仅关于你做了哪些,而是你如何用一种有条理的方式写出一篇文章,还反映你自己,来认识你自己,最后推荐信。这是美国大学的一个录取大致的考察学生不同的维度,希望通过这种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一个学生。


给大家分享一个数据。SAT考试机构,2009年和2012年的时候,对美国高中的教师和美国大学的教授做了一份调查问卷,这个问卷最核心的问题是,你们是否觉得你们的学生已经为上大学做好的准备?大家可以看到,左边是高中的老师的观点,91%的老师认为他们的学生已经准备好了,但是2009年的时候只有26%的大学教授认为中学生已经准备好了大学的学习,到了2012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几乎没有变化,就是说在这三年期间里面,在美国的大学,美国的中学生进入美国的大学之后,他们的适应度从大学教授的角度来看,没有提升,26%是令人不够满意的结果。


所以不仅仅是入门,当你进去之后怎么能够适应美国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达到他们的要求才是关键。这是另外一组数据,不仅仅入门,你还得毕业。可能在很多人的观点里面,我在中国当时念大学的时候,可能你进了大学的门你几乎百分之百可以毕业,如果你精神正常的话,但是在美国,你的苦难从入门才开始,全部的美国大学,在6年里面,四年制的大学6年毕业率只有60%,公立大学是57%,私立的非盈利大学好一些66%,私立的盈利大学30%。


再有一个数据我们拆开来看,从大学录取率观察学生的毕业率,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录取门槛低的学校毕业率也就越低,就是说我进入大学的学生不做高标准的要求,通常很多学生也很难毕业。90%以上的录取率这是比较容易进的大学,48%的人可以毕业,75%—90%的56%,当25%以下录取的大学你会看到毕业率非常高,86%,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未来进入美国的大学,比较有竞争性的大学,比较难进入的大学,他能够毕业的机率会高很多,不仅仅是毕业。


如果你仅仅满足于毕业,我会再给你看一些数据,这是美国大学年轻人的失业率,第二条线是红色的,是大学生毕业一年内他的失业率,这个数据还蛮令人鼓舞的,只有6%,就是说你今年从大学里毕业你一年里找到工作的机会94%,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不仅仅需要一份工作,我们还需要一份满意的工作,什么叫满意的工作?是这份工作能够成为一个事业的开始,而不仅仅是糊口的手段。


这份数据就令人比较担心了,有超过40%的美国大学生他们虽然找到了一份工作,但他们找到的工作是不需要本科教育的,什么概念?星巴克打工,麦当劳打工,是低技能的工作,这些工作是不需要你有本科教育的,高达40%,就是说当你毕业的时候很有可能你虽然找到一份工作,但这份工作不可能成为你未来事业的起点。


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人才抽象化要求


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数学题,如果你的孩子进入录取率高于50%的美国大学,他毕业之后找到一份理想工作的机率只有33.8%,而且他要花7年的时间,我想在座的家长[微博]可能没有7年的预算,你更多的期望是4年毕业,在毕业之后一年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如果我们用4年毕业率来看的话,这个比例可能15%都不到。


所以被录取不等于你能够顺利毕业,顺利毕业也不等于你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而教育的使命是什么?或者说美国的人才标准是什么?是中学要为大学,大学要为事业和人生做好准备。具体而言,到底是哪些准备?如果我们把所有大学的学术要求,职业上寻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对人才的要 48 31412 48 15287 0 0 3365 0 0:00:09 0:00:04 0:00:05 3364把它抽象化来看的话,大致有四个维度,第一,我们把它叫做思考能力。第二,你的知识结构。第三,变,所谓变是当你进入一个新的环境新的领域的时候你的适应能力、你的转换度有多高。第四,行,你的学习能力,你的学习技巧。


具体而言,给大家稍微简单的过一遍。所谓的思维能力是什么、认知能力是什么?是指你能否有能力去确认一个问题,任何的研究、任何的创新总是从一个问题开始,你有没有能力提出一个问题、提出一个假设,同时找到一个研究出这个问题答案的方法,然后你再通过研究去求证、去确认、去搜集信息,对信息技术理解、技术处理,同时把你最后得出来的结果以一种严密的、精确的方式呈现给他人,并且可能推动他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这叫思维的能力、认知的能力。


第二个维度,第二个象限是什么,是你的知识结构。未来无论你从事哪一个工作,你都在某一个行业里面,在某一个专业领域里面,你需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这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包括你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你对客观信息掌握的能力,不同观点之间你能否把它们关联起来,能否把不同的概念有机的组织起来,形成对一件事情完整的认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你了解一个行业了解多少,你的价值体系、你的个人的特质,还有你的勤奋,这是第二个象限。


第三个象限,学习的能力极强,自主学习,有没有清晰的目标,有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你是否知道你自己要什么,有没有可能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帮助,主动的去寻求帮助,以及对这个过程中间每一步的自我管理。学习技巧很简单,你要读书,你要在大学里成功,你知道如何做笔记,怎么管理你的时间,怎么掌握一套记忆的能力,怎么知道阅读的技巧,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是学习的能力。


第四个象限,变。从中国到国外去念书,你进入了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你需要最快速度的了解这个环境里面的行为规范是什么,我应该在这个里面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相处,知道美国大学的申请流程,知道他录取的标准,了解我需要花多少钱才能够完成这个过程,文化的适应,大学的行为规范,最后,在这个新的环境当中你必须要清楚我如何在中间找到我自己发展的轨迹。


这一切都是我们所认为的四个象限最重要的四大块能力,这些能力最后会转化成为你在大学里面学习的结果,你在工作里面工作的成就,以及最后你人生可能的成功。


教育是什么?伯拉图说过,教育是从洞穴里面走出来的。我们的祖先最初当他们从山洞里面第一次走出来的时候,这需要极大的勇气,但同时这也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因为当你从山洞里面走出来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什么?是刺眼的眩目的阳光,你从来没有见过,你几乎感受到的是一种痛苦。我们的孩子离开中国到国外去念书,就像走出山洞的我们的祖先一样,他们首先感觉到的是困惑、是迷茫,可能还有一些痛苦,但是这是成长所必须的经历、一个过程,只有从这个里面,你最后才真正有所收获,我们所理解的是不要身离开了山洞、心还在洞里,最关键的、最重要的是你掌握这些技能、这些方法,最后能够让你在离开了这个山洞之后获得人生的一个飞跃,这是我们所理解的人才和每一个人才所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


现场互动:


主持人:感谢朱总,我们临时想增加一个问答环节,各位家长有没有问题想问朱总,我刚刚看很多家长在朱总讲的时候都奋笔疾书,有没有家长有问题?


听众:以您的经验来看,针对在中国成长的孩子什么时间段去到美国这样的国家学习最有利?


朱非一:一般而言,当你进入国外学习的时候大概接受的挑战是三个方面,第一个面临是学术的挑战,第二个面临是生活的挑战,因为从一个独生子女的生活环境,进入到一个独立生存的环境,这是需要很大的转换的。第三个挑战是文化上面的适应,意味着你接触到了一个不同的人群,因为你到中国到美国去读书,你必须要适应对方的文化,所以你需要对西方的传统、西方的行为规范,对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方式,甚至他们之间讨论的话题,因为要交朋友,你都要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我们每一个学生出去之后会面临这三个挑战。


这三个挑战你在什么时间段出去面临的会最多或者说你适应的会最快?我认为因人而宜,要看您自己的孩子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个性,他做好了什么样的准备。


他有没有做好这样的准备?如果说你在这四个象限上的能力上面,你觉得孩子很早的时候就有很强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对西方的文化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能相对而言早一点去会更快一些。但是我也很理解,我们很多中国的家长并不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西方人,因为毕竟今天在纽约很多的家长在找保姆的时候,现在流行的趋势是找中国人,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掌握第二门外语,那就是中文。


所以我们的孩子有这样的优势,你不希望他未来完全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也许可能未来的世界在中国,所以在这个前提之下,你又必须平衡这个孩子走的太早会不会失去与中国的联系,所以这个里面我觉得是因人而宜,但这些要素可能是你需要考虑的一些点。

(本文选自新浪教育)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您的信赖和支持是校长传媒最大的动力,谢谢!

校长传媒研修群:344689295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