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看一个国家文明的“三件事”
胡适看一个国家文明的“三件事”
文|许道宝
著名学者胡适曾说过有这样一句话:“你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这句话确实让人回味无穷。
看待小孩:“三岁定八十”
早在胡适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时,年轻的胡适虽就写过一篇《论家庭教育》,此文发表于1908年9月6日的《竞业旬报》上,主要内容如下:
“什么叫做家庭教育呢?就是一个人小的时候在家中所受的教训。列位看官你们不听见俗语中有一句话么:‘山树条,从小弯’(这是徽州的俗语);又说道:‘三岁定八十’,可见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雄大豪杰,或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
胡适强调“这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便是母亲”。他之所以提出这一见解,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他自己得益于母亲良好教育的感慨。胡适的童年应该说是相当不幸。在他不到4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父亲去世前给他母亲留下遗言:大意说胡适这孩子天资聪明一定要让他读书。此时,胡适母亲才23岁,如同当时大多数年轻守寡的母亲一样,她把这一遗嘱当成了自己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她经常给幼年的胡适讲述其父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培养了胡适的上进心。胡适在回忆他的母亲时这样写道:“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便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的意思。 )”
看待女性:“要充分尊重妇女”
胡适是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是提倡女性解放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传统社会中妇女的地位很低,胡适对此有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男女不仅应该平等,而且还要充分尊重妇女。
1923年5月29日,正在南方休假的胡适,接到安徽老乡,也是协助他编辑《努力周报》的朋友章洛声的一封信。在信中,章告诉胡适,也是协办编辑工作的朋友高一涵,娶了一个妓女“来家做老婆”。当然,章洛声对此是不满意的。在信中,他表现出了自己的“不以为然”。
胡适与高一涵,是留学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结识的朋友。 1917年9月,胡适到北京大学报到,“暂居大学教员宿舍内……”“所同居高君亦好学之士。 ”不仅开始,之后数次迁居,胡适都与高一涵搭伴,或同居一院,或毗邻而居,不曾分开。这应当是他们友谊的一种见证。
因为高一涵就与自己毗邻而居,胡适担心自己不识字的妻子因此不乐意搭理高一涵夫妇,便首先给妻子江冬秀写了一封表达自己对此事看法的信。在信中,胡适希望她千万不要看不起“一涵所娶的女子”,还劝妻子应善待她。
在给夫人写信之后,他又给高一涵写去一信,力劝高一涵在娶到新妇人之后,应该戒绝赌博,多读书,继续学问的事业。接到胡适这封语重心长的信,高一涵内心非常感动。他立即给胡适回函,对自己娶妓女为妻以及赌博等情况,向真诚朋友吐露心迹:“……这几年又因为放荡的结果,差不多又把以前的读书兴趣不知不觉地隔开了。今又遇着你的良言,或者又可以起死回生了。 ”
看待闲暇时间:“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
在如何看待闲暇时间问题上,胡适是有切身感受的。也正因为他在青少年时期一度没有正确把握好闲暇时间,以至于交上了坏朋友,导致堕落,倘若不是好友许怡荪的诤言让其警醒,也不会有他日后的成名。因此,胡适在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问题上,也就比别人有着更深刻的感受。
1932年6月27日,胡适在给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写寄语时,就专门谈到了如何利用闲暇时间问题:
“离开学校之后,大家总是寻个吃饭的职业。可是你寻得的职业未必就是你所学的,未必是你所心喜的,或者是你所学的而和你性情不相近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工作往往成了苦工,就感觉不到兴趣了。为糊口而做那种非“性之所近而力之所能勉”的工作,就很难保持求知的兴趣和生活的理想主义。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
一个人应该有他的职业,也应该有他非职业的玩艺儿,可以叫作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更重要,因为一个人成就怎样,往往靠他怎样利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了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或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英国19世纪的两个哲人,弥儿终身做东印度公司的秘书,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在哲学上、经济学上、政治思想史上都占一个很高的位置;斯宾塞是一个测量工程师,然而他的业余工作使他成为前世纪晚期世界思想界的一个重镇。古来成大学问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善用他的闲暇时间的。职业不容易适合我们的性情,我们要想生活不苦痛不堕落,只有多方发展。
编辑点评:胡适衡量一个国家文明的“三件事”,从小处着眼,实处切入,高屋建瓴,不仅适用于当时的社会,也对指导当今社会的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江淮时报》2014年7月15日第四版,若有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延伸阅读:
胡适:三件事判断一个国家的文明
胡适,原名嗣穈,字适之。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有《白话文学史》《胡适文存》《尝试集》《中国哲学史大纲》等书。
也想不相思,可免相思苦。几度细思量,情愿相思苦。
——《调寄生查子》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梦与诗》
我渐渐明白,世间最可厌恶的事莫如一张生气的脸;世间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气的脸摆给旁人看,这比打骂还难受。
——《我的母亲》
简单说来,拜金主义只有三个信条:第一,要自己能挣饭吃。第二,不可抢别人的饭吃。第三,要能想出法子来,开出路来,叫别人有挣饭吃的机会。
——《我们能做什么》
有人告诉你“牺牲你个人的自由去争取国家的自由”可是我要告诉你“为个人争自由就是为国家争自由,争取个人的人格就是为社会争人格。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
——胡适
有个小姑娘,即使很少联系,却总是时常惦念;白天奔波于世俗的社会,每天做着不爱的事情,晚上,找回属于她自己的宁静;柔弱又敏感的外表,充实而强大的内心;总是需要人来呵护,却找不到几个知音;只能作个旁观者,远远地看着,希望她越走越好。
——《不朽》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即使开了一辆老掉牙的破车,只要在前行就好,偶尔吹点小风,这就是幸福。
——胡适
依旧是月圆时,依旧是空山,静夜;我独自下山归来,这凄凉如何能解!翠微山上的一阵松涛,惊破了空山的寂静。山风吹乱了窗纸上的松痕,吹不散我心头的人影。
——《秘魔崖月夜》
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的母亲》
我受了十年的骂,从来不怨恨骂我的人,有时他们骂得不中肯,我反替他们着急。有时他们骂得太过火了,反损骂者自己的人格,我更替他们不安。如果骂我而使骂者有益,便是我间接于他有恩了,我自然很情愿挨骂。
——胡适
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么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
——《人生有何意义》
一个肮脏的国家,如果人人讲规则而不是谈道德,最终会变成一个有人味儿的正常国家,道德自然会逐渐回归;一个干净的国家,如果人人都不讲规则却大谈道德,谈高尚,天天没事儿就谈道德规范,人人大公无私,最终这个国家会堕落成为一个伪君子遍布的肮脏国家。
——《道德和规则》
你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需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
——胡适
东方人见人富贵,说他是“前世修来的”;自己贫,也说是“前世不曾修”,说是“命该如此”。西方人便不然,他说,“贫富的不平等,痛苦的待遇,都是制度的不良的结果,制度是可以改良的。”
他们不是争权夺利,他们是争自由,争平等,争公道,他们争的不仅仅是 个人的私利,他们奋斗的结果是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福利。
——《我们对待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