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生命中的缺失,总有一天会来纠结你
你生命中的缺失,总有一天会来纠结你
文|许锡良(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世界是平的,这是人类社会中一个普遍的古老法则,不是因为互联网之后才有这个法则,而是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法则,而且无论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还是一个人的生活,都适用。
就文化来说,常常是缺少什么,就会特别强调什么。比如鲁迅曾经说过中国人“为什么大呼‘中庸’呢?曰:这正因为大家并不中庸的缘故。人必有缺,这才想起他所需。穷教员养不活老婆了,于是觉得女子自食其力说之合理,并且附带的向男女平等点头;富翁胖要胖到发哮喘病了,才去打高而富球(此处应为“高尔夫”本着尊重原文的宗旨,不于改动),从此主张运动的紧要。我们平时,是决不记的自己有一个头,或一个肚子,应该加以优待的,然而一旦头痛复泻,这才记起了他们,并且大有休息要紧,饮食小心的议论。倘有谁听了这些议论之后,便贸然决定这议论者为卫生家,可就式之十丈,差之亿里了。
倒相反,他不是卫生家,议论卫生民政是他向来的不卫生的结果的表现。孔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以孔子交游之广,事实上没法子,只好寻狂狷相与,这便是他在理想上之所以哼着‘中庸,中庸’的原因。”(鲁迅:《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我对这段描述深以为然。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描述了世界的弥补原则。
中国人喜欢说中庸,其实在现实中常常是非常偏激的。折腾起来都是与人的自然天性为敌的。比如女人天足不好,非缠成三寸金莲不可,男人健壮不好,非阉割成太监不可,对父母尽孝,非要到割股疗亲与郭巨埋儿的程度不可,尊重古人非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不可,仿佛非如此,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敬意一样。在现实中偏激的原因,其实还是因为权力任性而得不到约束,权力一任性,暴政就出来了,刁民也出来了。
说来也是,因为暴政之下出刁民,反过来也成立,刁民与愚民养育暴政。权力任性的结果只有两种,一是出刁民,二是出愚民。是刁民与愚民共同支撑着一种暴力政权。事实上,权力任性的时候,也只有刁民与愚民这两种民会产生,同时也只有这两种人才能够活下来。不会有公民任何生存空间。以此推论,可以断定,我们现在只要倡导什么,什么就是这个社会最缺乏的。也就是缺什么,什么才会被呼唤得最为频繁,最为强烈。记住中国文化的偏激一面,对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真正面目非常有效且有用。
我们一段时间里经常会说到某个现象。比如什么贪官的59岁现象,29岁现象。分析起来确实有一种类似的趋势。其实,这既是体制的问题,也是那一代人的生命经验的问题。那一代人从小吃苦受穷,没有见过什么钱,一旦大权在握,那种贪婪的本性就自然流露出来了。老革命一代及青春期在“文革”中成长的那一代人,有一个嗜好,就是特别喜欢老牛吃嫩草。当年一打完仗,刚刚获得江山,就急不可耐地到城市里换漂亮的女大学生做妻子,把乡下的黄脸婆扔在一边了。而那些在“文革”时期的“铁姑娘,钢小伙”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等到时过境迁,才发现自己的青春就那样白白地流逝了。
虽然有一些嘴硬的人,还在那里嚷嚷什么“青春无悔”,其实骨子里可是悔大了。后来一做官,大权在握的时候,就发疯似地在这方面寻找弥补。其实并不是他们特别坏,而是年轻时被剥夺的一种自然反应,心理学上这叫补偿心理。
年轻时没有经过真正爱情的人,在他一生中终究是一个遗憾。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里的虎妞因为错过了青春时的恋爱,因此,就是落魄而贫穷的祥子她也下嫁,因为,祥子有青春,她就是要在祥子的身上重新找回青春的感觉。
为什么要珍视童年的独立价值?长久以来,我们一直把儿童看成是成年世界的一个准备阶段,是没有用的。把儿童成长的阶段看成是没有用的,其价值仅仅只是为成年作铺垫,做准备。所谓基础教育的说法,事实上就包含了成年准备阶段的意思。父母养育幼儿阶段的孩子,只纯粹是为了尽责任与义务而已,是一种苦差事。
所以,才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父母,尽孝之类来做弥补。其实,儿童就是儿童,儿童阶段是一个人一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一阶段有这一阶段独特的价值,儿童阶段过得幸福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幸福能力。童年的经验是一个人一生的出发点与归宿。当我们遇到了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只要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的幸福与快乐,我们就能够重新找回一个美好的人生。童年遭受的痛苦与经历的暴虐,会蓄积成为一种罪恶的力量。
人这一生,每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分割的,分一个阶段都值得珍惜,而尤其值得珍惜的是童年时期。我们的自信心,我们的美好心地,我们的价值感,都是在这一时期奠定的。我直到40多岁之后才进到歌厅平生唱了第一首歌,原因就是因为我在5岁时妈妈让我唱了一首歌,才开口唱了三句,就被妈妈批评说我的“声音比鸭子叫还难听”,从此,我没有再开口唱过一首歌,美妙的歌声从此与我无缘。儿童时一句话,竟然压抑了我将近40年的人生。儿童时来自父母的一句话的威力竟然是如此之大,如此顽固地注入在我的血脉之中,化成了我生命性格的一部分。
儿童是最需要鼓励的一个年龄段。任何打击性的话语都可能毁掉一个儿童某方面的才能。要让孩子学会追求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无论是职业,爱情,还是兴趣爱好,都不要让孩子胆怯。过于贫穷的童年,是一种过度剥夺了的童年。在这样的童年里,人们容易养成自卑的性格,另一方面一旦有机会,又会变成另一种贪婪,作为弥补。
小时候被禁欲过度的孩子,长大之后淫乱的可能性就很大。小时候在父母吵闹声中长大的孩子,长大之后对自己的婚姻家庭与爱情都会缺乏自信,这种自卑是父母不和谐的关系传递给他的。女孩子在小时候被教育得过度防范男人,长大之后婚恋的障碍就可能很大,因为骨子里对男人已经有了一种恐惧感,而美好的婚恋的前提是对异性的爱慕与渴望,一旦变成防范与恐惧的对象,那个爱情是不会甜美的。
是的,你生命中的缺失,总有一天会来纠结你,每个人都无可逃避。年轻的时候,我们什么都没有,为了生存,我们拼命地活下去,没有时间与精力去想那么多。但是,一旦事事安定的时候,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是要面对来自心灵深处的拷问,还是要独自面对自己,这个时候,早年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了的,被剥夺了的东西就会自然涌现。许多父母为什么要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为,他们自己没有成龙,也没有成凤。
一些父母特别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某个名牌大学,因为他自己一直心仪这间大学,却一直无缘,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去圆这个梦想,因此,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从此把孩子完整的生命弄得支离破碎。直到他们长大成年,又把自己童年丢失的东西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新寻找回来,如此代代相传,都是借着“孝”与“爱”的名义来做的,这也是我为什么特别反对用“孝”来教育儿童的原因所在。我们要让儿童过一种完整幸福的童年,以支撑起他整个人生的幸福之路。
2015年4月3日星期五
(本文选自凤凰博报-许锡良的博客)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