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家庭教育的高压线,你碰过几条?

2016-05-21 邓艳萍 董进宇 校长传媒

家庭教育的高压线,你碰过几条?

文|邓艳萍(微信公众号:萍语文)


萍老师在线教育问答平台

萍老师微信-pinglaoshi0726



家 长 问


萍老师好!我们家很重视教育,为培养孩子几乎倾尽全力,但收效甚微。孩子如今表现平平,成绩一般,才能也不出色。我很想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邓艳萍老师


家长重视教育,萍老师要狠狠地点赞。但付出多收获少的案例,萍老师却见过许多,要么方向不明,要么方法不当。管教孩子天经地义,但父母不可为所欲为。有时,教育很受伤,不是你不够呕心沥血,而是你触碰了家庭教育的高压线——


父母教育意见相左


父母意见不一致,是教育之大忌。孩子2岁时,为了穿衣问题,爸爸说要少穿,妈妈说要多穿;4岁时,妈妈坚持给孩子喂饭,爸爸说一定要自己吃;6岁时,妈妈让孩子先吃饭后写作业,爸爸坚持写完作业才能吃饭……就是这些鸡毛蒜皮,因为家长意见相左,孩子的价值观开始紊乱。小到穿衣吃饭,大到学习做人,妈咪爹地我该听谁的呢?


父亲角色严重缺位


中国父亲角色严重缺位,已成为当下老严重的教育问题了。中国孩子“阴盛阳衰”已成不争的事实,除了男女教师比例严重失调,“爸爸去哪儿了”也是罪魁祸首。萍老师见过太多哭哭啼啼的妈妈,抱怨孩子不听话,抱怨父亲不管家。中国家庭地的格局往往是——父亲在外闯天下,母亲回家管孩子。这些传统思想,导致父亲教育角色的缺失,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期。


把孩子完全交给学校


很多家长误以为学校就是圣殿,教师都是神父,孩子放在这儿就能脱胎换骨,变成圣人。其实,错误的家庭教育种出来的苦果,很难瞬间变甜。学校教育并非万能,家长将孩子完全推给学校,放任不管,是极不明智的。那些口口声声宣扬孩子不听我话,只服老师管教的言论其实是逃避心理作怪。如今重注生的转化工作日益艰难,与家长的不配合与推卸责任有很大关系。


让孩子做隐形留守儿童


都说没有非去不可的饭局,只有瞬间长大的孩子。是的,家长的事业再伟大也应该陪伴孩子,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太诗意,这分明是父母的必备功课嘛!但有的家长身在曹营心在汉,只做表面功夫,孩子写作业,你在玩手机;孩子在阅读,你在看电视。这种陪伴,不仅无用,而且还对孩子形成干扰。你的伪陪伴,一不小心让孩子成为隐形“留守儿童”。


陪伴孩子,质量比时间更重要。辅导孩子作业,不是对答案讲错题,而是关注孩子写作业的态度和习惯,通过引导点拨提升思维方式和理解能力;和孩子下棋,不在意结果的输赢,而在乎学会规则懂得取舍。


把学习当惩罚手段


教育最无效的手段就是罚抄罚背,除了让孩子进一步增加对学习的厌恶感之外,毫无用处。但很多家长偏偏喜欢这个手段,少则数十遍,多则数百遍。学习本应充满乐趣,却因我们无节制的惩罚令孩子望而生畏。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教育应该通过引导和诱惑让孩子爱上学习,同样游苏州园林,你硬要孩子边观察边酝酿作文,作文就成了一个苦差;若是先给他看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再让他去观察比较,给叶老的文章挑挑毛病,学习就成了一件令人愉悦的美差啦!


(十点一问原创文章,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及公众号,并不可改动原文,侵权必究!)


▲董进宇博士创立的亲子关系模型图

延伸阅读:

家庭教育的三条“高压线”,碰不得!

文|董进宇亲子教育

  

在亲子关系模型中最后一个重要问题是“家庭教育的高压线”。所谓高压线是我们在子女教育过程中绝对不能碰的!


第一条高压线是“忽略孩子的存在”

  

在孩子生命早期,1-3岁间,家长对孩子不闻不问,孩子的解释家长不听,这时第一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会损害自信心,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好,父母不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忽略孩子的存在”是比打骂孩子还严重的恶习。

  

我们头脑中的观念是:孩子还小,还不懂事!我们认为等孩子懂事时,再去注意听他说话,就可以了。

  

有个5岁小男孩,他母亲穿着背心、短裤,他早上起来看见妈妈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着急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领着孩子去超市。在超市里,孩子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他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然后买了牛奶、面包往回走,和相遇的熟人打招呼。回家路上孩子又说:“妈妈,我要和你说句话……”妈妈说“等一会儿,等一会儿!”终于回到家,妈妈说:“好了,这回你说吧!”孩子说:“妈妈,你短裤前边的拉链没拉上!”

  

我们太多的家长没有耐心去听孩子说话!孩子要买什么东西,要做什么事情,要解释什么东西,我们认为小孩子不懂事不用理睬,根本不听他的理由!我再重复一遍:任何一个孩子的任何行为在他自己看来都有合理的理由!你必须听明白他的理由,然后告诉他哪个成立,哪个不成立。帮孩子解决问题,否则的话,就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第二条高压线:破坏性的批评

  

破坏性的批评是扼杀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重要的杀手。

  

我们很多家长,批评已经成为顽固性的痼疾。对孩子除非不说话,说话就批评。我们自己认为批评是为孩子好,是为了改正孩子的缺点。事实上,破坏性批评的结果与我们希望它达到的结果完全相反。我们本来希望改掉孩子身上的缺点,却反而把缺点给固定下来了。我们希望激发起孩子成长的动力,却反而扼杀了孩子成长的动力。我们希望孩子完美,却把孩子弄得没皮没脸,自尊心丧失殆尽。

  

第三条高压线:强迫

  

父母强迫孩子做事情,会扼杀了孩子的主动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而且形成被动的习惯。

  

我们知道,学习是脑力劳动,它需要学习者处于主动状态,他自己主动想学习,才能学习好,才能不感到辛苦劳累。如果孩子不想学习,厌倦学习,那么学习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折磨,是苦不堪言的事情。他是很难取得优秀的成绩的。这样的孩子成年以后会成为一个被动的人,那是他一生不幸的根源。

(本文选自中国亲子教育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博士微信:djyedu)

延伸阅读:

父母手中最重要的七个家庭教育工具

如何正确鼓励孩子?

在家不学规矩,上学的小船说翻就翻啦!

好门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

什么是素质?为什么要多读书?共勉

孩子的“叛逆因子”因何而起?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