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BBC在英国学校试验中式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2016-10-08 刘伟 校长传媒

【刘伟专栏】

BBC在英国学校试验中式教育带给我们的思考

文|刘伟(河南省驻马店天中实验学校执行校长)

 

2015年8月,英国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够坚强吗?中式学校》播出之后,在中国和英国社会都引起了轩然大波,关于中西方教育的争论再度成为焦点,人们再次讨论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孰优孰劣。




严格地说,各国多少年延续下来的教育教学方式一定带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能否具有“未来的合理性”?这就难说了,因此才有各国时常进行的教育改革,才有吸收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和教学方式的做法。这种做法到底带来多大程度的效果?一时难以说清。究其原因,在于普遍忽视了“国情”这一关键因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塔奈哈姆泽先生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年鉴》一书中指出:随着全球化的影响日益加深,当代世界各国都更加注重 49 30174 49 14939 0 0 2735 0 0:00:11 0:00:05 0:00:06 2934 49 30174 49 14939 0 0 2246 0 0:00:13 0:00:06 0:00:07 2800别国的教育经验中吸收一些经验,但这种教育经验的借鉴,都缺乏对该国教育环境、制度特点、历史渊源以及文化特征等多方面深层次的分析,而是像旅行者一样走马观花似的从别国的教育实践中借取一些表面的做法,然后将其运用到本国的教育变革当中。此类教育经验的借鉴被斯塔奈哈姆泽称作“旅行者式教育借鉴”。


对于教育改革者来说,“旅行者式教育借鉴”不是一个理性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教育经验的过程,因为教育改革更多地受到本国政治环境、经济因素等方面(国情)的影响。因此,这种借鉴实属“镜中之月”,虚无缥缈。


我们缺乏先进的教育思想,不缺盲目的教育行动。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教育研究者和教育工作者,也由于对国外教育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缺乏全面了解,造成了在课堂改革的实践中,过于强调欧美一些国家的课堂教学模式,排斥我国自身教学经验。这也造成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这样一个悖论现象:一方面是课堂上充满“讨论式”“建构式”的欧美课堂特征;另一方面是采用本土传统的通过延长课下学习时间、强调学习的外部动机、增加高频度、高难度的测试等方法来提高升学率和优秀率。这些“本土化”的中国教学经验难以在其他地区完全复制,也得不到国际范围内课堂教学研究界的认可。


因此,缺少深入的对其他国家教育教学历史、文化背景的研究,就试图简单移植相关的教育措施,往往会导致教育借鉴过程中的非理性或者自相矛盾的现象发生。


英国的课堂比较自由,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小班化学习、合作、交流,注重思维表达。教学过程中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老师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记住这些繁琐的公式,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乐于尝试。但英国教学对核心概念的深度和广度突出不够。他们的课堂注重活动和参与、体验与实践,注重思维表达。这些都是英国课堂教学的特点。


中国教师在课堂上擅长通过讲解、例证、分析等策略,使得一些难度和深度大于欧美同级学生面对的知识内容,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结构化、清晰化和简约化的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中老师能及时有效的指导、反馈和激励。有经验的老师更是通过课堂提问等环节,引导学生在听讲的过程中,提升思维水平、认知水平。


中国课堂有竞争性学习环境,多数学生能够适应教师对他们提出的学业要求、管理手段,并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注重学习效率。


因为班额较大,所以中国教师注重使用权威和纪律来进行课堂管理,孩子从幼儿园就接受纪律教育,到了中学已经成了一种习惯。另外,中式教育有非常严谨的国家课程标准,老师开展课堂活动都是在这个框架下进行,老师们认真负责,每一节课都会有自己的预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也就是生成,大家也都要有一个设计。这些都是中式教育的特点。


如何看待与评价西式教育和中式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不同?正确的做法是,充分了解各国教育的本质特征,立足国情,寻找教育改革中可以借鉴的方面,寻找中西方教育的共通点。这或许是英国BBC纪录片带给我们的思考或启发。


在关注差异的同时,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发现,无论历史和文化背景如何,学校教育中是存在共性特征的。它启发我们要注重发现并了解这些共性特征,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融合与消化,形成符合“未来合理性”的方式方法。


例如,今天的中英课堂,老师们逐步认识到,学习一定是在积极和谐的关系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建立积极的和包容的学习空间和氛围、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状态和知识基础,就是课堂教学开始阶段的共通因素。


再如,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教学与合作、探究式学习相结合正在成为全球趋势。中式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进行精确、直接的讲解,中西方学生都易接受,方便理解,这对夯实基础知识尤为重要,这正是英国人近年来学习考察中式教育的原因。这种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与合作、探究式学习(欧美多为这种方式)相结合,是当代课堂教学的共通性因素。


又如,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如果要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定是高期待下的结果,即对所有学生都保持高期待。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供有意义的反馈,支持学生的学习过程,如运用目标、监测、反馈、评价、激励等措施。教师要通过各种教学策略,促进学生不断进行合作、交流、沟通,以达到培养明辩思维、创新能力的目的。


2015年当地时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出席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致辞中谈到BBC的纪录片对比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他认为英国民众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对中式教学法的宣介,认识到严师出高徒的积极效果。同样在这部片子中的中国网络的热播,也让中国民众认识到张弛有度在子女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孩子玩的太少了,要让他们多玩一玩。纪录片“对比实验”的价值在于相互学习、借鉴。


全面认识中英教育的差异点和共通点,进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结合国情适时调整与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方式,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我国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应有的策略。

(本文为刘伟校长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老师要善于组织和管理课堂

当我们评估学生时,我们在评估什么?

教学上的功利思想要不得

让孩子爱上读书的五部曲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