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质, 才是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
气质, 才是孩子教育的终极目标
文|周立伟
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中,气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所谓的气质,按照Katz 博士的说法,就是“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的习惯”(relativelystable habits of mind)。按照这种说法,乐观、悲观、好奇、冷漠、自信、怯弱都是“气质”。那些最成功的人,他们身上都一些共同的气质:乐观、好奇、自信。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即便功利教育在所难免,家长们也要细心呵护孩子们宝贵的气质。默默地关心,仅给予必要的帮助,给予足够多的鼓励,必要时妈妈要懂得收藏自己的锋芒,就像当初您和初恋男友相处一样。 愿天下的孩子们永远心怀好奇、自信和目标去探索人生之深度。
X女士是一位女强人,举止优雅,事业有成。她在孩子教育上花的心思,用她的话讲,“绝对不会比花在自己企业上的少”。和X女士认识的三年多时间里,我看到了她为儿子的付出:有关她儿子学习的决定,大至高中择校,小至补课老师的选择,她都会亲自过问,并时常和我深夜长话讨论。
在讨论中,我常常会被X女士在某些专业度很高的问题上的钻研之深度所震撼。但我总隐隐觉得哪里不对。直觉告诉我,她介入孩子的教育太深入了。所以,我以朋友兼专业人士的身份劝她:放手一点,花多一点精力在你的事业上,也许会更好。她告诉我:Larry,事业上再大的成就都无法弥补孩子教育失败的缺憾。
她说得没错。她的确也很认真,也做到了尽可能地专业。但坦率地说,在和这位妈妈交流了几次后,我已经大致能想象出她孩子的轮廓了。后来和孩子的接触也几乎印证了我的判断:被动消极,缺乏主见,回避决定。虽然有各种补课,但成绩平平。更令人不安的是,年纪轻轻的他身上,我看到了一股沉沉的暮气。
强势能干的妈妈,往往伴随着消极怯懦的孩子。除去天性足够强大的孩子,上述现象几乎是家庭教育里的一条铁律。这个现象,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教育孩子时,我们应该关注并培养的核心素质是什么?
说知识,显然是落伍了。大部分家长会说是能力。但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体会,能力也还不是教育之核心目标。抛出我个人观点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在此介绍一位杰出的美国教育学家Lilian Katz 教授关于学习的理论。深刻理解她的理论,将有助于我们审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措施是否适当。
Katz教授认为,孩子在进行任何一项学习活动时(读书、做算术、背单词、学琴、跳舞、野外探险…),学习会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同时进行:
知识(knowledge)
能力(ability)
气质(disposition)
以读书为例:在知识层面上,孩子可能在读书后认识了新的词汇,了解了一个历史事件,或者理解一个物理定理;在能力层面上,孩子可能在阅读中掌握了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查阅参考资料的能力;而在气质层面上,孩子着可能从阅读中获得了灵感和启发并由此而产生精神愉悦感。
Katz在综合大量实证分析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中,气质是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所谓的气质,按照Katz的说法,就是“相对稳定的思想意识的习惯”(relativelystable habits of mind)。按照这种说法,乐观、悲观、好奇、冷漠、自信、怯弱都是“气质”。Katz发现,那些最成功的人,不管是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律师,他们身上都一些共同的气质:乐观、好奇、自信。
分辨学习目标主次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学习活动的效果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未必是一致的。很多学习活动的短期收益(知识)往往是以孩子的长期潜力(气质)为代价的。
同样以上述读书活动为例。如果这个读书是在家长的强迫和家教的帮助下进行的,那么我们可以想象这个阅读活动的结果是这样的:在知识层面上,这个学生还是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在能力层面上,在老师的精心讲解和点拨下,学生可能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而在气质层面上,孩子可能因为被迫读书而进一步强化了原本对阅读的厌倦。
因此,这个学习过程对于学生的长期潜力而言是一种伤害。当然,如果这个老师很优秀,懂得在教授阅读之余启发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思考并从中寻找愉悦感和成就感,那还是有可能在气质层面收获正向成果。
但对于绝大部分学习活动而言,知识层面的结果最为明显,因而也最受家长关注。所以在现实中绝大部分的教师关注的也只是第一个层面(知识),较少关注第二个层面(能力),几乎从不关注第三个层面(气质)。所以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社会培训,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反教育。
死记硬背反复操练可能一时提高了学生的学科知识和应试能力,但却伤害了学生的好奇心、钻研精神和对知识纯粹的热爱,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持续发展的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应试教育虽然培养了数量众多的学霸,但其中很少有转化成真正的大家。缺乏了内在驱动力的人,就如同无源之水,行而不远。
在X女士的案例中,X女士用她老练的分析能力一次次帮助孩子做出了完美决定,帮助孩子获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这些决定可能在知识和能力层面给她的孩子带来了帮助,但在气质层面上,这对孩子无疑是一种伤害。缺乏平等的参与感,卵翼于父母之下的孩子往往难以发展出自信、好奇和内在目标感。对这样的孩子而言,家长的帮助在某种程度上如同一剂温柔的慢性毒药。
而与X女士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被哈佛大学录取的安徽淮北女孩董雪。董雪来自四线小城,父母都是普通人。他们没有视野也没有资源为孩子提供帮助。而恰恰也是因为这些能力和资源的缺位,导致董雪保持了近乎“放养”的原生态。她先天的好奇心,独立精神、主动性和对未来的憧憬被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没有这些宝贵的素质,她进不了哈佛。而我也想,如果她身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她还会被哈佛录取否?
最后,我引用美国著名文理学院Sarah Lawrence College 的一段话与各位分享:
Our goal is to instill a lifelong intellectual curiosity and nimbleness, as well as the confidence and entrepreneurial spirit to embrace a broad range of personal, professional and creative pursuits.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让他们受益终身的好奇心、思维能力、自信心和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个人成长、职业发展和创造性的追求上做好充分的准备。
人生的道路漫长而曲折。即便功利教育在所难免,家长们也要细心呵护孩子们宝贵的气质。默默地关心,仅给予必要的帮助,给予足够多的鼓励,必要时妈妈要懂得收藏自己的锋芒,就像当初您和初恋男友相处一样。
愿天下的孩子们永远心怀好奇、自信和目标去探索人生之深度。
(本文选自微信公众号“三生教育 ”)
延伸阅读:
开学七件事,现在打开还不迟!
文|萍老师
(本文为邓艳萍老师原创,选自邓艳萍老师微信公众号“萍语文-ID:dypyuwen”)
开学啦归来啦,放飞的风筝收线啦。开学无小事,父母再忙也要做的七件事,你做了吗?
1、请把内心打扫干净
寒假吃喝玩乐购,孩子的身心早已沾满尘埃,帮他们把内心打扫干净吧!因为,唯有一颗宁静纯洁的心,才配得上美美的开学季啊。疯玩之后,让孩子保持一颗空灵的心走进学堂,是父母最好的开学礼物。这几天,要玩就玩点儿小优雅,写字养花听音乐,都能静心。
2、开一次圆桌会议
开一次有仪式感的圆桌会议,有时间地点人物,有计划流程分工,要让孩子明白:哦,快开学了!家庭会议是一家子都要配合的事,除了鼓舞士气和畅想未来,大家还要拉勾上吊约法三章。比如,奶奶不能再娇爷爷不能再宠,爸爸不能再赏赐孩子玩游戏,等等等等。
3、赶紧调对生物钟
夜半睡,午后起,还有旅途中的星夜兼程,寒假难免生乱!请告诉孩子,从现在起闻鸡起舞,不可一觉睡到自然醒。父母要将孩子的闹钟和生物钟一起调,逐渐把调节身心的发条拧到最佳状态,蓄势才能待发啊。可别等到开学日,再睡眼惺忪地背着慵懒去上学。
4、先开书单再开学
二月飘着墨香来了,开学不列书单,尤如春来不备种子。读书这事儿,丰俭由人各有所爱,没有哪个书单是绝对的权威,请和孩子一起,精心采撷最适合的一朵。书单无需大而全,也不必让孩子做个“小小百科全书”,支持他多读一些自己喜欢的读物吧!
5、聪明的爸妈编织憧憬
寒假懒洋洋,不起早不上学不背书,谁不心生眷念?父母都在寻找收心大法,但比收心更重要的是开心!聪明的爸妈不使鞭子,总是善于帮孩子编织憧憬。你看:二月万物生长,开学要上新课,同学又见面啦……想想都美。
6、新装备配新里程
有心的父母不会让二月黯淡无光!请为孩子准备焕然一新的装备,新装备配新里程嘛!有些钱,不必省,比如新书包、新文具盒、新书皮……如此,孩子会更加珍视一切如新的开学时光。
7、温故知新
也许,你家孩子还流连于外婆家的小桥流水和海南岛的碧海蓝天,老课本旧知识都抛到九霄云外了。开学了,旧知识不重拾,新知识如何再续?请让你的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几天小板凳,温故知新!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