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什么样的妈妈才算是“好妈妈”?

2017-05-13 谭一平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谭一平专栏】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什么样的妈妈才算是“好妈妈”?

文|谭一平(父母问题专家,开发出中国第一套专门解决父母自身观念和素质问题的《父母3.0培训课程》,已出版了《父母的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等20多部专著。微信公众号:一平情商)

自从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出版以来,书名所表达的理念已基本为国人所接受,但是,到底什么样的妈妈才算是“好妈妈”呢?是不是只要爱孩子的妈妈就算是好妈?或者说,“好妈妈”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给“好妈妈”的定义是:“好妈妈”是那些用“负责任的母爱”去爱孩子的妈妈。人类的母爱可分为“本能的母爱”和“负责任的母爱”两种。本能的母爱是指受遗传基因的影响,所有动物都具备的天生爱护后代的本能,如“舔犊之情”、“虎毒不食子”等,它们都是对这种本能母爱的写照。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本能的母爱体现在人类变成了一种父母强烈的自我感情需求,这种感情需求表面上体现为父母爱孩子,实际上是父母为了满足自己保护后代这种本能需求的行为。比如,一个两三岁的孩子本来可以到处跑了,但父母仍喜欢时不时将他抱在怀里,这与其说是父母爱孩子,不如说是父母在满足自己本能母爱的需求。


负责任的母爱是指父母以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为目标表现出来的爱。它虽然是由本能的母爱升华而产生的,但它与本能的母爱已有本质的区别。比如,一岁左右的孩子在学习走路时跌倒了,但他们没有什么危险。看到孩子跌倒之后,那些具有本能母爱的妈妈就会马上去把孩子抱起来,并安慰孩子。她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们想满足自己内心保护孩子的感情需求,所以,她们是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孩子为中心;而孩子在被妈妈抱起来后,他会觉得比自己爬起来更省力更舒服,久而久之,他对妈妈的依赖性就越来越强,这样,他成年后变成啃老族的故事就从此开始了;如果年老多病的父母不能给他买房买车,那他就会认为是父母欠他的……相反,面对跌倒的孩子,那些充满负责任母爱的妈妈会“岿然不动”,哪怕孩子求助甚至哭泣也不为所动,她们在等待孩子自己爬起来;她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们以孩子为中心,在逐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和学习的机会,为他成年后的幸福打基础。


现在,人们经常喜欢使用“溺爱”这个词,它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只要把握好“爱”孩子的量就行了——“溺爱”是指爱太多。其实,母爱没有“量”的问题(如果母爱真的很伟大,那就应该是多多益善),只有“质”的问题,即母爱也有优质母爱与劣质母爱之分,所以,并不是只要爱孩子的妈妈就是“好妈妈”。长期以来,本能的母爱作为一种劣质的爱,经常以“我是为你好”的形式出现在家庭教育中,成为千千万万中国父母迫害孩子的工具。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孩子身上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中国家庭教育的质量越来越低劣!


正是由于许多妈妈认为爱孩子的妈妈就是好妈妈,所以,中国父母普遍认为自己是好妈妈,因此,她们在家庭教育中理所当然地认为需要教育的只是孩子,于是,她们只把目光停留在孩子的问题上,把绝大部分精力用于教育孩子:陪着孩子做作业,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当然,也有一些父母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不足,如不能与孩子有效沟通、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等。因此,他们也会自学,或者花钱去听专家的讲座,听专家们讲解“如何与孩子沟通”、“如何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之类的问题。然而,即使她们学习时心潮澎湃,很有共鸣,但学习过后依然没法按书本或专家讲的去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因为这些父母在学习时仍把目光停留在孩子身上,而没有回归到自己身上的问题!


孩子身上的问题,病根99%在父母身上,可以说,中国99%的妈妈算不上“好妈妈”——尽管她们都非常爱孩子!为什么中国绝大部分父母算不上是“好妈妈”?一是由于他们大多“无证上岗”,缺乏系统而又科学的“为人父母”的学习和训练。现在农民养猪都需要系统学习科学,而做父母的很少系统学习,这样的父母能成为好父母吗?二是现在年轻父母大多是80后,是独生子女。作为当年的“小皇帝”,他们虽然已经接受了一段时间的社会锤炼,已经祛除了身上许多的坏习惯,但他们身上臭毛病仍然不少,如任性、自私等。因此,当他们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孩子时,会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臭毛病“遗传”给孩子。


好妈妈确实胜过好老师,但是,好老师都接受过系统而又科学的“师范”学习或培训。因此,要想成为“好妈妈”,更需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育儿训练。否则,一个“坏妈妈”要坏过十个“坏老师”!


链接:

《父母3.0培训课程》的宗旨:更新父母观念,提高父母素质。

正在讲授:为什么说感情共鸣是管教孩子的最佳工具?

课程简介: 现在许多家长觉得孩子越来越难管教了,不仅用批评和打骂不太管用了,而且对他们百依百顺也不太管用了,这让家长非常头痛,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那么,父母到底应该如何有效管教孩子呢?对于变得越来越“熊”孩子来说,激发与他们的感情共鸣是最有效的家庭教育工具。那么,什么是感情共鸣?感情共鸣真有那么大的神奇魅力吗?父母又如何实现与孩子的感情共鸣?

(本文为谭一平老师原创投稿,作者QQ:609193889)

延伸阅读:

拥有身心健康的孩子,就拥有家庭幸福的未来

科学课堂在学校  人文课堂在家庭

詹大年:如何化解青春期孩子的对立情绪

中国孩子将来靠什么成材?常识 知识 胆识

为什么中国父母热衷于幼儿智力开发?

为什么中国有那么多孩子变成了白眼狼?

决定你格局和思维方式的,并不是你的阶层,而是你选择的知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