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遇见美好的自己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在阅读中遇见美好的自己
文|朱丹丹
博尔赫斯说,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想一想自己的阅读经历,似乎一直在寻找那个理想中的天堂。
贫瘠的童年与少年时期
读书时,我愿在每一个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
——爱默生
从小学的时候,就是一个热爱阅读的孩子。贫瘠的乡下,很难找出几本像样的书,所以,所有能够找到的带字的书籍、报刊、杂志等都被我不加选择地“吞”下去。能够阅读的资料,可能是邻居家姐姐床头的一本《中学生阅读》,可能是厕所里用来擦屁屁的几张废弃的纸,可能是糊在墙上的过了期的报纸,也可能是自己省吃俭用终于换来的崭新的作文书。那些神奇的文字,带着奇怪的魔力,牢牢吸引着我的视线,让我欲罢不能。至今仍然记得,如果能够千方百计得到一本书,无论熬到多晚,就算是在被窝里照着手电筒也一定要看完。
因了这份热爱,语文学习对我来说一直是很轻松的事情,似乎并没有投入什么精力,也总能拿到一个不错的成绩,作文也是洋洋洒洒、行云流水、一挥而就。或许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数学成绩就有点不尽人意了。因此,父母不但不支持我看书,反而会给予我种种限制,希望我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理科的学习上去,这种限制到了初中时期更加严苛。13岁的时候,读初二,自己写的几篇文字悄悄投稿并见诸报端,在我们那个小镇的学校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可结果是父母对我的看管更严,因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没有什么可以抵挡一个孩子对书籍的热爱,我仍然在坚持阅读,阅读所有能够找到的文字,不加选择地饕餮一番。初三的时候,在一本字帖里,我遇见了汪国真,在同学的手里,我遇见了三毛。至今仍然记得“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记得《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马》,对他们的热爱使我对他们的作品谈不上倒背如流却也了如指掌。在他们的陪伴下,我走过了难熬的初三,因为有了他们,我的初三变得丰富多采、五色斑斓。
黯然神伤的青春岁月
书籍是造就灵魂的工具。
——雨果
师范期间,生活一下子轻松起来,没有人再来干涉我读书,就这样与琼瑶不期而遇。对于70后、80后的女孩子,也许琼瑶都是一段不能磨灭的岁月。那时学校有一个租书的老爷爷,5角钱可以租一本书,租期是一周。现在看来,5角钱不值一提,但当时是我的一顿晚餐。我看书的速度比较快,有时半天就看完了,只好再去掏5角钱,虽然心疼却欲罢不能。《窗外》《在水一方》《剪剪风》《却上眉头》……琼瑶纯粹而伤感的文字一次次击中我的心灵。我常常想,要有一颗怎样敏感的心,才能写出这样唯美的文字啊!
那些与琼瑶相伴的日子,常常是以泪洗面的。那么美好、干净、不食人间烟火的女主人公,总是要经历那么多磨难,拥有一个悲情的结局。那时候,我真想把结果改变,让“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现在看来,悲剧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也更能够让阅读者念念不忘。
印象最深的应该是《窗外》,这也是琼瑶的处女作。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还记得读完这本书后,从天昏地暗的哭泣中抬起头来,呆呆望着窗外的那个午后。我的心里,充满了对江雁容和康南的同情,也充满了对阻止他们爱情的那些人们的憎恨。我想:爱情是什么呢?是不顾一切的勇气,还是为对方甘愿放弃幸福的成全?那一刻,我坐在同学们中间,但他们的欢笑却离我那么远,我的心和江雁容一起跳动着。直到现在,经历了感情的坎坎坷坷,我仍然对自己说:“去爱吧,就像从来没有受过伤害一样。”正是琼瑶让我成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在任何时候相信人性的美好与感情的纯真。
畅游书海的大学时代
如果有天堂,一定是图书馆的模样。
——博尔赫斯
2012年,上班一年后,我得到了外出脱产进修的机会。大学图书馆里,有那么多的书,当我终于可以畅游其中的时候,对阅读的欲望却没有那么强烈了。尽管如此,我仍然读了许多书,四年的时间里,印象最深的是读完了近三十年的《小说月报》获奖作品,摞起来差不多有两三米高;读完了外国文学老师隆重推荐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因为很厚,我是班里唯一完成这个任务的同学;了解了余华、张一弓、铁凝、莎士比亚、茨威格、马尔克斯,并阅读了一些历史小说。现在想来,那些读过的书的内容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但我相信,就像三毛说的那样:“读过的书,哪怕不记得了,却依然存在着,在谈吐中,在气质里,在胸襟的无涯,在精神的深远。”
记得那些下着大雪的周末,早上睁开眼睛,外面狂风呼啸,白茫茫的一片,整个宿舍的人都赖在床上,倚在床头不想起床,每人拿一本书静静阅读,间或说些闲话。终于有人饿了,忍不住要起床买东西吃,其他七个人就齐齐伸出一只拿钱的手:“帮我捎点吃的。”那时候,我们那么穷,却又那么富。
我从内心里感谢我的大学生活,在这之前,我只是一个没有见过任何世面的、见到陌生人羞涩难堪到除了微笑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的小姑娘。大学就像一扇窗,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让我学会从容镇定地面对所有的生活、所有的人。
柳暗花明的专业阅读
跳着舞过黯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
——狄金森
2010年底,只愿“现世安稳、岁月静好”的我,生活发生了重大变故,我深刻体会到了鲁迅先生所说的话:“谁没有经历过彻夜无眠的恸哭,谁就不能说自己经历过痛苦。”这种煎熬一直持续到2011年5月20日,我把这一天当做我人生的里程碑与分水岭。这一天,工作十年之后,我第一次外出学习,参加了《教育时报》组织的第三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颁奖典礼。与专家报告相比,更能够打动我的是那些获奖教师的发言,我惊奇地发现,同属乡村教师,他们的教育生活因为阅读和写作而幸福和完整。我忍不住狠狠问自己:“你的梦想呢?”这次学习于我而言无疑是一场头脑风暴,回归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之后,我开始了自己的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之路。
《做最好的班主任》《不跪着教书》《教育是慢的艺术》《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窗边的小豆豆》《教学勇气》《自卑与超越》《给教师的建议》……这些书籍慢慢进入我的阅读视野,我的教育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教育、教学、课堂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知。同时也开始进行专业写作,付出总有回报,从开始的《漯河日报》《漯河晚报》到后来的《教育时报》《德育报》《语文报》《四川教育》《小学语文名师》《班主任》《湖北教育》《福建教育》《中小学德育》等报刊杂志,数十篇文章的发表,我的文字被更多人所看见,这也得以使我站在2014年第五届“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的颁奖舞台上,站在2017年第五届“河南十大教改之星”的颁奖舞台上,并受邀去更多的地方,给更多的老师分享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
阅读,将我从琐碎无趣甚至濒临绝望的生活中拯救出来,我实现了生命的向死而生。或者说,在我感觉到生活“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阅读让我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一直不离不弃与我相伴、给予我温暖、让我强大与丰富的不是朋友、不是亲人,却是那一本本飘着墨香的书籍。或者说,书籍就是我的朋友和亲人。我相信,在书籍的陪伴下,我会在不间断的阅读中遇见更加美好的自己。
(本文为朱丹丹老师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河南省语文专委会-ID:yuwenwuwei”)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