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还在问孩子“今天在学校乖不乖啊?”

2017-05-22 明眼菌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别闹!你还在问孩子“今天在学校乖不乖啊?”

文|明眼菌 明眼看教育

(本文为明眼菌原创,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转自微信公众号“明眼看教育-ID:mykjy027”)


“宝贝,今天在学校乖不乖啊?”


多熟悉又亲切的话语啊,就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一样,都能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很好!那么今天咱们就一起来聊聊这句话背后的教育哲学。

 

这句话,明眼菌的第一态度是支持。因为这句话背后的目的,是要求孩子们学会遵守规则。

 

孩子走进幼儿园或者小学的第一天,也就是他们社会化成长的开始,要学会与老师同学和谐相处,顺利融入周围环境。这就要求孩子遵守最基本的校纪校规等各类规则,而不能再像在家里一样,在长辈的关爱甚至溺爱下随心所欲。

 

可以说,这是孩子步入社会最重要的第一步。

 

如果孩子不乖,那会怎样?


很可能成为“熊孩子”!


可能某些家长不以为然,觉得“熊孩子”挺可爱的啊,说不定还是聪明的表现呢。

这样吧,如果让您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熊孩子”待一天,我想,估计在抓狂之前,您就能明白“熊孩子”多么让人讨厌了!


当一个孩子让外人讨厌的时候,他还能顺利地融入外界吗?他还能顺利地成长吗?

 

我们再把目光放远一点,孩子在未来人生中所有的违纪甚至违法等不遵守规则的行为,根源其实就在儿时规则意识不强。不要等到类似“北京动物园老虎吃人”的事件发生后,再来追悔莫及,再来反思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规则意识,是父母需要教给孩子最重要的第一课。

 

所以,当您的孩子从幼儿园或者小学回来时,请及时关心他:“宝贝,今天在学校乖不乖啊?”

 

且慢!且慢!且慢!

 

虽然大家都这样问,但这句话还是有问题的。

 

首先,我们问“乖不乖”的本意,是想知道孩子是否遵守学校规则,然而孩子并不能完全弄懂“乖”与“规则”的区别。

 

也许他会因为想做个“乖宝宝”而不敢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正当的个人需求,也许他因为想做“乖宝宝”而不敢追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也许他会因为想做个“乖宝宝”而不愿意去尝试和探索未知……

 

如果因为一个“乖”字束缚了孩子的天性与天赋,哪个父母都不会愿意看到!

 

怎么办?很简单,我们与孩子交流时,不要只用“乖不乖”这样概括又模糊、孩子又不能完全理解的词汇去沟通。我们应该更具体、更细致地走进孩子的世界。


“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提了什么问题?”“今天有哪些有趣的事?”“今天有没有不开心?”

……

 

也许有的朋友会说,这样和孩子沟通,太花时间了,好累!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


还真没有!对孩子而言,父母的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您想让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那您首先应该成为“别人家的父母”。一个对孩子都抽不出时间的父母,自然不是一个成功的父母,那您自然很难要求您的孩子成功。

 

更进一步,当孩子已经能够遵守基本规则后,我们就应该跳出“乖不乖”的初级要求,往更高的台阶走去——也就是培养他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首要核心,是让孩子突破常规。一个太“乖”的孩子,往往善于模仿并有较强的执行力,这是很大的优点。但如果只有这个优点,那么孩子很难走得更高、更远。

 

举个例子,我们国家这些年来的改革开放成果有目共睹,我们的制造业快速发展,各类产品比其他国家的更为便宜,我们成了世界工厂,荷包也快速鼓起,这正是我们善于模仿并有强大的执行力的结果。然而,经过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似乎现在进入了一个困境,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由于缺乏创新和高端产业,我们的产品溢价远远不足,只能赚产业链中最低端的辛苦钱。

 

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而言,必须依靠不断的创新,转型高端产业。

如何让“乖孩子”不在未来掉队?对家长而言,必须激发他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所以,我不赞成一个成长中的孩子太乖。如何教会孩子该“乖”的时候“乖”,该“不乖”的时候“不乖”,这考验的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智慧,是一个合格的家长必经的修行。要知道,国家的未来,正是教育的今天!

 

最后,对于“乖不乖”这个教育理论,明眼菌想说的是:任何一个教育理论,都有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我们不能想当然地简单评判它的对或错。这也是为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当具备的“批判性思维”。

延伸阅读:

什么样的孩子今后能够生活的更幸福?

父母适当自私,才能养好孩子

写给孩子,关于成长的九封信!

一位副教授对刚考入大学的女儿提出九条忠告,感动千万父母

干货!学校不会教的这几个技能,却是孩子真正幸福成功的必备!你的孩子做到了几点?

育儿学问:提醒,不教育

你乖乖,妈妈爱你;你不乖乖,妈妈也爱你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