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俞敏洪:高考依然公平,但教育思想还活在古代

2017-06-08 俞敏洪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940万高考生,于2017年6月7日迎来人生大考。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时至今日,“高考”影响的不只有千万考生家庭的命运,更凝聚了全社会的期盼。人们视其为教育改革的炼金石和先锋队,关于它的讨论向来是喧嚣不止。


在这个特殊的当下,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考生,俞敏洪既受益于传统教育,更在私立教育大有作为。双重身份下的他将如何看待“高考”?请看今天的文章——

【俞敏洪专栏】

高考依然公平,但教育思想还活在古代 

文|俞敏洪


今年是高考恢复40周年,1977年中国从文化大革命走出来,开始第一年的高考。那一年我记得特别清楚,是省一级的考试,没有全国统考,那一年我刚好高一,印象非常深刻,因为在1977年之前,我其实就有了上大学的愿望,但我知道当时是工农兵学员,需要在农村拼命干农活,把农活干好了,受到大队和公社的推荐,才能去上大学。

  

当时我已经做了一颗红心干农活的准备,但是1977年,邓小平突然就宣布,所有要上大学的人,恢复到高考状态,也就是说以知识为主,来决定你到底能不能上大学。也就是在1977年我高一,我们的农村高中在一夜之间就转变了风向,我们的班主任和校长要求我们从那一天开始认真学习,迎接1978年的高考。当年的高中只有两年制,也就是高二毕业要参加高考。所以从1977年开始,我对高考有着深刻的印象。到1978年我第一次参考全国高考统考,1979年我考了第二次,1980年我考了第三次,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我对高考有着深刻的、切身的体会。

  


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


像我这样考了三年的人,原则上会对高考非常仇恨,但实际上我非常热爱高考,因为我知道当年的高考是我走出农村、走向世界的唯一路径这条路径很窄,像过独木桥一样,因为每年几百万人考试只有十几万人能够被大学录取。但我知道,一旦我被大学录取,我就从此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村生活,从此可以在自己所喜欢的知识世界和外部世界中去遨游。

  

这件事情证明我的坚持是对的。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我1978年开始参加高考,到现在高考40年过去了。中国的高考形式从省考到全国统考,又从全国统考逐步走向了地方高考为主。但是不管怎样,高考的形式基本没有改变,还是以各种学科为主的考试。

  

可以说40年的高考为中国孩子走进知识殿堂,走向新世界提供了非常多的机会。这里面包括了城市孩子的机会和农村孩子的机会。如果没有高考的话,到目前为止,几百万从农村走出来,走向城市的孩子,包括像我这样的人完全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整体来说我对高考持肯定的态度。

  

近几年对于高考的非议越来越多了,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大家觉得高考已经不再是一个公平化的考试了。其实这里面有一个误解,我认为高考实际上依然是一个公平化的考试,因为在一个省之内,或者在全国范围之内,整体上高考还是有标准的。


之所以大家觉得不公平了,是因为我们发现农村孩子考上优质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少,甚至农村孩子进入大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这里面的原因是不是跟高考相关呢?我认为跟高考只是间接关系,比如说高考中间出的一些题目,在农村上学的高中生可能就不太容易理解。比如说大数据、人工智能,对于城市孩子来说,是非常熟悉的话题,但对于农村孩子来说,就是不那么熟悉的话题。

  

大家之所以觉得高考不公平了,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高考前的教育。我们可以发现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农村孩子和普通平民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变少了,尽管中国变得更加富有了。变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有钱有权的人,他们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在农村,如果是干部的孩子,从乡镇一级开始,从小就是在当地最好的幼儿园、最好的小学以及最好的中学接受教育,不管他们的孩子本身资质怎样,他们进入最好学校是一定的。但是普通老百姓的孩子就没那么幸运,他们只能在当地一般的小学、中学上学,除非他们的孩子成绩特别优异,才能在初中、高中进入城市最好的中学学习。


那么也就意味着,成绩一般的或者成绩够不上名牌高中的农村孩子,他们就只能待在普通高中学习,接受普高教育,进入中国优质大学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高考的差距实际上是被从幼儿园开始的教育资源不均衡分配所导致的,并不是高考本身的不公平。

  

但是高考本身也是有一些问题的,这跟中国教育的体制有关,因为中国教育的体制比较僵化,让学生按照知识结构不断学习,不断背诵,不断考试,最后给出标准答案,才能够考上大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高考其实没有跟上时代,有点像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从唐代正式开始进行选拔人才,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意义是巨大的,因为普通的老百姓通过努力学习最后就能在中国当官,变成中国社会发展中坚力量


但随着科举考试不断推进,科举考试的考试范围越来越窄,思想越来越僵化,越来越符合官僚体制的僵化利益,科举考试就脱离了时代。尤其是当中国跟西方交往以后,我们发现科举考试还在考四书五经,而不是把科学纳入到科举考试中,科举考试就彻底脱离了时代。


现在我们的高考,尽管没有像科举考试在清朝脱离时代那么严重,但也可以看到它脱离时代的特征非常明显。我们依然在考几十年不变的各种基础知识,对于现代知识的更新、迭代,科技创新方面关注非常少。老师的教课,也依然用着黑板、学生和家庭作业之间这样的教学形式,对于现代世界的发展、融合、世界政治体制的变迁变革、思想观念的变革,关注很少。

  

这样导致高考的卷子在某种意义上,是落后于时代了。这样的落后加上中国教育的区域不均衡,直接导致现在高考筛选人才的时候,只能筛选到一部分人才,但对于农村孩子和没有家庭背景的孩子来说,确实形成了一个走进社会,寻找发展机会的障碍。

  

毛坦厂中学的陪读妈妈在祈祷


我觉得这个障碍,在高考40周年总结的时候,是一个我们需要严肃认真思考的话题。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要在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第一、从幼儿园一直到中学的教育资源均衡问题。城市之间不同的老百姓群体的均衡,城市和乡村的均衡,发达地区和非发达地区的均衡,变成了中国的一个最重要的话题,也是政府最应该解决的话题。

  

第二、教学内容的改革问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问题对于中国的学校来说,教学内容不改革,就不可能把新的知识和世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教学方法的改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高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推进,不管是在哪个地区的教学,我们如何利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来使学生更好的、更有效率学习,就变成了中国学校教育系统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制,导致了中国教育的僵化,导致了中国老百姓对中国教育的不信任。面向未来,中国的教育制度怎样尽可能为更多的年轻人服务?能够遍洒雨露甘霖给每一个希望接受教育的人,尤其是贫困地区、落后地区的教育如何提升,应该进行很好的改革。教育制度的改革要着眼于均衡教育的发展,着眼于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教育内容的改革。在这点上,我觉得从教育部到教育厅、教育局都应该花巨大的力气来做这件事情。由于高考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高考本身的改革我觉得也是势在必行。

  

现在政府已经做了一些事情,比如一些课程的统考,以及一些课程的自主考试,都算是改革的一部分,但我觉得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思想可以更开放一点。


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自主考试、学校的自主招生、学生素质内容的考试与中学学习期间的学生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中国的高考达成一个既能够普选人才,又能够照顾到不同人群,又能够符合现代世界发展规律的轨道上去。


当然具体怎么做,我们这些老百姓只能说说话,我们希望中国的教育领域的领导人物,能够起到担当作用,也希望中国的教育人士,不管是民间力量,还是国家力量,能够一起共同努力,让我们的高考在未来40年走得更好,为中国选拔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俞闲话(laoyuxianhua)”

延伸阅读:

人生的结果,都与童年相关!

恢复高考40年,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代人的青春

孩子,考好考坏,妈妈都等你回家吃饭!

你越骂,孩子越差劲!犯错后只需这8句就够了!

孩子进不了名校, 碰不到名师又如何!听一位大学校长的自白

106个汉语多音字一句话总结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