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怎样对待伴侣,暴露最真实的人品!看看你在第几层?

2017-09-18 文摘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你说,不吼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发自内心感叹当父母真是个技术活,如果按照情绪类型来分4个层级,看看你们正处于哪一层?


怎样对待伴侣,暴露最真实的人品

文|小莉说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小莉说”(ID:xiaolispeaking)


最近和一位做企业的朋友聊天,他说他每次招聘高管都要请对方的太太或者老公吃饭。我说你什么都学西方,这个也学?他说不是学谁,主要是觉得确实有用。通过对于伴侣的观察,通过他们之间相处模式的观察,可以看到很多信息。说的直接一点,从这个人对待伴侣的身上,你能看见他最真实的人品。


如果一个人对待伴侣傲慢无理,基本可以判断他的修养不够,公共场合都这样,他们私下相处的情况更不可想象。这样的人可能在某一方面比较优秀,可以走到今天的位置,但他的格局气量决定了他不会有特别大的发展,这样的人未必是坏人,也可以用,但不会重用;但如果这个人对待饭局里的其他人却殷勤谦逊,这种人绝对不用,这就不是修养素质问题了,这是表里不一的笑面虎,人品有极大问题。


我说你吃顿饭就对人下定论未免偏颇了吧,他说一顿饭不能完全判断一个人,所以他公司经常做员工家庭聚会。原来公司家庭聚会还有这样的作用,各位,以后别光顾着吃喝玩乐,小心背后盯着的HR和老板的眼睛。



回到家中,面对伴侣,是一个人的真我时刻。灵魂和肉体一样真实。你回想一下回家的过程。当车行至小区的时候,你已然放松下来,院子里孩子的嬉笑打闹之声让谈判桌上的硝烟大多散去;当你打开家门,放下公文包,脱下大衣,换上家居服的时候,你感觉自己像一个从战场上回归的士兵慢慢地找回了人间气味;最后当你拿起遥控器窝在沙发上开始无意识地胡乱换台的时候,你已经彻底变回了张三李四那个最真实的自己。这个自己和学历无关,和职位无关,和社会声望无关,和收入无关,很多时候,与这个自己最息息相关的,是遥远小村庄那个光着屁股抓泥鳅的小男孩,或者旧日胡同里那个在阳光下篦头发的小姑娘。


为什么你对伴侣冷漠?因为你本身就不是一个热情的人,在演讲台上的激情四射只是为了吸引目光以达成自己的商业目的;在朋友圈中的热情活跃,即使没有金钱的企图,潜意识里也是为了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自己崇拜的人。而对于伴侣,这个某种意义上已经坐实的固定资产,既没有增值的可能,也没有失去的顾虑,额外的投资对你来说可能是一种负担。


为什么你不愿意说我爱你?即使你明明知道说这一句能让对方开心。因为你本身不是一个乐于付出的人。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有些东西,做了能让对方高兴,自己也没什么损失,可当短期的回报不存在的时候,你本能地拒绝了这种利他的行为。你在慈善晚宴上仗义疏财,却对自己的伴侣如此吝啬;你对员工的冷暖尽心尽力,却对伴侣的需求不闻不问。无论对错,夜深自省,哪一个才是真实的你。



有人会说,这是因为没有爱情了。然而爱情并非善待他人的必要条件,即使没有爱情,面对一个立下过契约的生活伙伴,如果你心中真实存在的东西是善良,是为他人着想,是害怕别人受到伤害,你也能规范自己最起码的言行。没有花前月下,琴瑟和鸣,也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而另一方面,爱,也并非解决相处之道的万能良药。很多感情非常纠缠的夫妻也过不好日子,并不是他们不爱对方,而是他们的真实自我,处理不好夫妻之间的关系。


也有人说,家就是让你发火的地方,你在家里不发火,去哪里发火;我们为什么对亲近的人不好,那是因为我们爱他。这是最无耻的强盗逻辑。因为我爱你,我就拥有杀了你的权利。既不合逻辑,也不合情理。同时,这也是一种懦弱和无能的表现,为自己的不思进取寻找拙劣的借口。


真实的,并一定就是好的,埃博拉病毒很真实,但他会要人命。但真实的东西,具备变好的前提条件。这和要研发抗病毒的疫苗,首先得拿到病毒结构是一个道理。所以,有一句话非常好,家是修行的最好场所。


我们无需为那个真实的灵魂感到羞愧,因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应该羞愧的,是不知改变的傲慢和惰性。


延伸阅读:

爸妈“戒吼”的四层境界,你在第几层?

文|蔡尖尖

本文为蔡尖尖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凯叔讲故事(ID:kaishujianggushi)”


1


“你说,不吼孩子怎么就这么难呢?我怎么就管不住自己呢?”


好友小温无力地把手机推给我看了一下,

原来她参加了儿子班主任发起的一个30天不吼孩子活动。

“你猜结果怎么着?连着3期3个月,

没有一个家长能够通关,一个都没有!”

小温敲着桌子感叹,

我一听居然有点按捺不住地窃喜,

原来大家都半斤八两嘛。


“那你是为什么没坚持下来呢?”我好奇地问。


“就是很烦啊。”她沮丧地说:

“有时是忙了一天了,想要好好休息,

刚踏进门就见到撒了一地的玩具;

有时候就是眼看要迟到了,

早饭吃了二十分钟嘴里还含着饭不吞下去;

有时就是好说歹劝都不愿意放下平板……”


什么叫心有戚戚焉,我想这就是了,

生活的琐碎、工作的压力、心情有时候波动太大……

脑子里头的保险丝就像被突如其来的电流烧断了,

不经意间一声吼就让前面的努力打了水漂。

2


小温的低落,

一部分是出于对自己的失望,

一部分是对孩子深深的愧疚,

看着孩子在自己突如其来的吼叫里整个身子一抖,

那种感觉并不是痛快,而是一种无力感。


坦诚说,

我以前和很多的爸妈一样,

常常暗下决心要控制自己;

然而“吼叫”这个小怪兽,

一次又一次地跑在了理智的前面,

对孩子张牙舞爪。


我现在基本上能做到完全不吼孩子,

是源于一次小事故。


女儿两岁多的时候,

小人儿正处于秩序敏感期,

这个时期的孩子,简直就是小强迫症狂:

鞋子们要码整齐,

小汽车们要排排队,

吃饭要坐固定位置,

碗和汤勺必须是专属的那一套。


但女儿还有个更麻烦的小怪癖,

掉地上的东西必须捡起来,

不然就大哭大闹。


有次骑车带她买花生糖,

店主人送她一块,她没拿好掉地上了。


她着急地让我捡起来,

我告诉她:“脏了不要了。”

她马上尖叫挣扎着要下去自己捡,

走没十米,激烈的动作就带翻了座椅和单车。


我强忍怒火,

把她放到一边去捡摔落的东西,

结果她转身就往糖店的方向跑,

这可是在大马路边上!


我粗鲁地抓回了她,

大声吼“不要命了”

“跟你说脏死了不要了”

“以后不带你出来了”之类的话,

她被我吓到了,

一边大哭一边拼命嚷着“妈妈抱”,

路人纷纷侧目。


那个场景现在想起来都让我羞愧不已:

马路边上,一个嚎啕大哭的可怜孩子和一个面目狰狞骂骂咧咧的妈妈。


女儿有错吗?

没有,她只是在运行着她正常的程序而已,

我本来可以先捡起来,

安抚好她的情绪后再告诉她脏东西不能吃,

她也不会不同意。


但是那一刻,

我只觉得愤怒、丢脸、孩子胡搅蛮缠。



3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

我开始观察自己和周边的爸妈,

和孩子起冲突时候的反应和措施。

一段时间后,

发自内心感叹当父母真是个技术活,

如果按照情绪类型来分4个层级,

我自己处于第三层,看看你们正处于哪一层?


一触即发的高爆炸弹

第一层级


有次在菜市场买菜,

一个妈妈带着三四岁的儿子在鸡蛋摊前,

趁着妈妈在找钱,他伸出手拿起一个鸡蛋。


“放下!”妈妈大吼一声,

孩子一惊,鸡蛋脱手掉下来裂了,

妈妈就马上爆发了,一边骂一边抬手抽了他几下,

尽管摊主喊着“没事别打孩子”,都没能阻止她。


知道自己出错了,

但我看见他倔强抿着嘴没哭,

似乎在等待妈妈这波火气过去。


实际上,对于一部分孩子,

吼叫这一招就像抗生素类的药一样,

疗效逐日下降,抗药性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会看到气急败坏的家长和一脸漠然的孩子。


这种情况,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超限效应,

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

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在这种效应下的孩子叛逆心很重,

常常会分不清楚事态轻重,

到了青春期常常让父母操碎了心。


另一部分的孩子,就是自卑和懦弱。


我见过亲戚家的孩子,

爸爸虎视眈眈地坐在书桌边,

她念几句诗词写几个字,

就小心翼翼抬头看爸爸,

算术要说答案安全后才敢下笔,

那种害怕犯错的眼神,不信任自己的举措,

让人看着心疼。


蒙特梭利博士就说过:

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

这种畏手畏脚,将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循环自责的定时炸弹

第二层级


多数爸妈就属于这个层级,

忍耐到失控中还有一个缓冲区,

如果引爆了,过后就会陷入懊恼中,

或向孩子道歉,或加倍温和地对孩子好。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

有次妈妈出门,我哭闹不休,

爸爸讲道理各种哄无效之后,爆发了,

用我从来没听过的话骂,甚至第一次打我。


这就是我的核心情绪记忆包了,

简单来说我们每个人小时候受到强烈刺激的那些情绪,

都会打包放到我们的记忆库中。


我们每种情绪反应,被情绪记忆包所控制,

长大后也许会忘记发生过的场景,

但是当类似的事件出现的时候,

它就会刺激我们爆发当时的情绪。


比如大声叱责孩子不要再哭了,

一方面是情绪记忆非常不愉快,

要停止难受的感觉,

但下意识又沿用了父母曾经对待自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但就是因为厌恶这种小时候被对待的方式,

才会对孩子感到内疚,

循环往复地折耗我们的心力。


如果你走到这一层,

恭喜你,

进入第三层的潜力非常巨大。


操控自如的导弹系统

第三层级


你会害怕自己失控,而避免和孩子起冲突吗?


有位爸爸认真地和我说过:

“我不认为父母不能和孩子起冲突,

这是人和人之间相处必须经历的一件事。”


确实,

冲突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利益需求立场不一样,

但这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在和孩子需求的相互碰撞中,

逐渐找到平衡,

这也是孩子将来处理冲突的最好模板。


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之后,

不妨在心里默念这几个问题:


我生气前发生了什么事?

我为什么会生气?

情绪失控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孩子的行为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

把你激怒的事件非常类似,

让你失控的点也基本相同,

这时候你就可以找到那个核心情感情绪包,

把它和现在的链接切断。


比如小温,她突然想起来,

小时候自己有次不小心摔跤,弄脏了校服,

刚回家就被妈妈吼了一顿,

她赌气和妈妈几天不说话,

现在想起来,妈妈又要照顾3个孩子又要做工,

手洗她那件白校服是很累。


可是她摔跤也不是故意的,

她还希望妈妈能看到她擦伤的手肘。 


如果我们从孩子的角度看,

你会发现孩子衣服脏了、乱涂乱画,

屡教不改的一些习惯,

其实不过就是他们这个年龄正常不过的事,

孩子的成长,也需要时间。


当然,孩子的一些危险行为,

比如乱穿马路、攀爬窗户、玩火等人身安全的原则问题,

就必须严厉制止。


化危机于无形的扫雷仪

第四层级


不管是明星还是我们身边的普通朋友,

脾气温柔的爸妈们总是很圈粉。


张亮在最近的综艺节目《中餐厅》里,

有个细节非常打动人。


周冬雨到达餐厅后,准备给大家泡茶喝,

拿起水壶放水后直接把茶叶丢了进去,

赵薇一看就叫起来“你别放这个里面”,

她像做错事的小孩一样尴尬地笑,

张亮就过来解围说:“第一次可以去去新壶的味。”


这个瞬间,

让人回溯他过去在节目里面,

对待儿子天天的教育方式。


天天其实是个有点娇气又磨磨蹭蹭的男孩子,

但他从来没有按常规吼:

“你能不能像个爷们点啊!”

他总是很温柔耐心地解释,

安抚儿子的小情绪,慢慢引导他想办法,

天天在后来也表现出和爸爸一样的暖男本色。


这种层级的高手,

他的共情能力,柔软的姿态,

谁和他相处放松又舒服。


最后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

无论我们正处于哪个层级,

都需要先接纳自己的情绪。

谁也不是生来就是父母,

都难免会有情绪失控的时候,

千万不要一边崩溃一边死撑

“没关系,我接纳你的情绪!!让我陪着你!!”

这不是共情,

这是硬生生凹出一个完美妈妈的造型而已。


当我们不小心跟孩子发脾气之后,

不妨放下父母的架子,

与孩子聊一聊,为自己的情绪失控道个歉。

随后你会发现,这个小小人儿也不是不讲道理的嘛。


“希望我们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

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来遗憾”。

延伸阅读:

批评孩子,千万别挑这三个时间,再气也得忍着

教育世家老校长的教子经:对成长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一位爸爸的教子方法与心得

怎样做父母

如何做才能成为懂孩子的父母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失误?

教育孩子需要知道的八种智慧

好家长测试-您是个好家长吗?

如何让您的孩子在学习方法上胜人一筹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