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性发新生奖学金合法性何在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刘文明专栏】
任性发新生奖学金合法性何在
文|刘文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负责人)
江苏常州某职业学院在开学典礼上对149名高分考生每人奖励一万元,当天共发放各类奖金近180万元。此举兑现了今年学校在招生宣传时向中学考生提出的承诺:报考该校并且被该校录取的大一新生,只要高考分数达到考生所在省的本科分数线,即可获得10000元的新生奖励。对此,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学校如此发钱会“宠坏”学生,容易让学生养成不好的消费习惯;也有人为学校的做法点赞,觉得这是对学生的激励,更能为一些贫困学生减轻不少经济负担。(2017年9月21日《现代快报》)
事实上,给高分新生颁发奖学金,在国内高校非常普遍。其目的有二:一是奖励高分考生,激励和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二是花钱赚吆喝,借机造势,扩大学校影响。说到底,在生源大战狼烟四起尤其是生源数量已经下滑的一些地区,就学校的出发点而言,宣传学校、吸引生源的目的性比奖励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要更为突出。
笔者随机调查了国内近20所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普通本科学校和高职院校,高分考生奖励上限每人10000元的大有“校”在。但是和常州这家学校有着本质不同的是,各校基本上都是以学校文件的形式,预先明确设定了新生奖学金各获奖等次的获奖人数和金额标准。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依据考试分数折算,设置一等奖5人,奖金为每人10000元;二等奖25人左右,奖金为每人5000元;三等奖35人左右,奖金为每人2000元。总计获奖新生约65人,奖学金为20万元。
相比以学校文件形式固定的新生奖学金发放的学校而言,常州这家学校在招生宣传时向中学考生提出的“高考分数达到本科分数线即可获得万元新生奖励”的口头承诺,显得很是随意,做法太为粗放,有点像临时起意的拍脑袋决定。说得不客气一点,完全不像是一所严谨的大学所为。
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理念下,公立的高校做任何决策都要追问合法性。新生奖学金这个事情也不例外。对新生奖励究竟多少个名额,奖金是多少,是否可以持续,能不能“韩信将兵多多益”,是高校管理者应该首先考量的问题。
关于奖助学金,国务院曾经在2007年颁发《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及具体实施办法中明确规定: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4%-6%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按照这个法定的标准,目前全国各地各公办高校基本执行5%的提取标准用于高校奖、助学工作。
再回头看看江苏这家高校,按照江苏媒体公开的省属高校生均拨款1.2万元,学校公开的平均学费5000元、住宿费1500元收取标准,以上简单累计,再加上有可能的其他投入和收入,该校事业收入经费大约在每生2万左右。以该校报到的3700名新生计算,涉及该部分新生的总事业收入小计约7400万元,按照5%计提标准,约有370万元用于该批学生一年的奖学和助学。按照诸多高校奖助大约各占一半的比例,该批学生一年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大约各需要185万元。也就是说,光是新生奖学金这一项,已经把这批学生“奖”的部分用得差不多干干净净。接下来,或许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或者压缩其他奖学助学金的办法来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后果,又可能会产生新的矛盾,导致新的问题,带来新的不合理不合法,在未来的审计工作中难以过关。
各个学校想尽办法、出高招,适当奖励新生、吸引高分考生可以理解。但是,切记要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有节制地进行。切不能太随意,即使学校有钱,也不可太任性。如果大家都超出了一定的度,靠着“一掷千金”用钱砸去吸引生源,势必会引起兄弟学校特别是同城兄弟学校之间的恶性竞争,这恐怕是教育主管部门不愿意看到的。
凡事都应该抓住主要矛盾。其实,对于任何一家高校而言,是不是可以吸引到优质生源,关键还是要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人才培养质量。切实把办学质量搞上去,才算是抓住了牛鼻子。因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越来越清楚利害关系的学生根本不在意你的区区万元奖金,而在于在你这里读书是不是可以学到真本事,是不是可以得到“增值”。只有凭借着高质量才可以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质量就是口碑,高水平才是王道。只有质量好,才能从根本上把优秀学生吸引来,培养好,将来毕业出去能找到好工作。因为毕业生好,受社会欢迎,又会提高学校声誉,促进学校招到好学生,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本文为刘文明老师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