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朱永新:爱与智慧同行 应对两大挑战

2017-12-02 朱永新 林一如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朱永新专栏】

朱永新:为什么纸质阅读很重要?

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书院BigData-ID:Jssy-Bigdata”


朱老师:


近日,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强调,要“注重儿童的纸质书籍阅读习惯的培养”,因为“纸质阅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思考力”。我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也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思考路径——将阅读和人的注意力、思考力的发展勾连起来。可能是因为采访时间的关系或篇幅的原因,从相关报道看,这个观点基本没有展开。利用这个机会,想请您谈谈,为什么“纸质阅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和思考力”?

林一如

一如老师:


来信收到。这个观点是前不久我在江苏盐城做阅读的讲演,回答媒体提问时提出来的。由于时间限制,没有充分展开,非常高兴你的来信,让我有机会对这个问题具体阐发一下自己的思考。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并不是水火不容的两种阅读。人类阅读的载体也是不断变化不断发展的。从最早的摩崖石刻、结绳记事,到后来的竹简木刻、纸质图书,再到后来的电视电脑,阅读的形式与载体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电视、电脑、移动终端等,不断把人们从传统的阅读中拉走,电视的大屏、电脑的中屏和手机的小屏,让现代社会的阅读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电视应该赎罪》,希望电视能够在黄金时间为阅读鼓与呼,把精彩的美文诗篇在黄金时段通过电视传播给观众。当然,那只是我的“一厢情愿”而已。


现在“低头族”已经成为社会的一道“风景线”,纸质阅读的危机也再次凸显在我们面前。


网络阅读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不面对这个事实,就是掩耳盗铃。事实上,工具书的查阅与阅读,新闻资料的查找与借阅,已经离不开网络。快速及时、效率高、检索方便、成本低、携带方便,以及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等特点,使网络阅读逐步成为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网络阅读也有其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我在采访中提出的对于专注力和思考力的负面影响。


首先是对于专注力的影响。网络时代是一个“信息过剩而注意力稀缺”的时代,以网络为基础的当代经济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网络时代,最重要的资源是注意力。我们知道,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等终端产品,屏幕呈现的内容往往跳跃性强,色彩鲜艳,会吸引和刺激人的眼球,分散人们的注意力。网络的超级链接让我们在一篇又一篇文章之间、一个消息又一个消息之间应接不暇,每一次点击,其实都是一次注意力的中断与转移。我们在网络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不断处于亢奋或者疲倦的转换之中,对于发育不够成熟的儿童来说,注意力与意志力处在成长关键期,过早地进行网络阅读,显然不利于他们相关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许多国外中产阶级家庭不让孩子看电视、上网,甚至不让孩子接触IPAD等电子产品的原因所在。


其次是对于思维力的影响。在网络时代,我们处在一个信息不断涌来的海洋之中。碎片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有价值的信息与无用的信息交杂在一起,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黑格尔曾经说过:在绝对的光明中与在绝对的黑暗中一样,什么也看不见。所以,我们需要厘清各种信息的真伪,需要过滤无用的信息,需要付出更多的处理信息的时间与精力。


我们知道,思维品质反映了人们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仅以首当其冲的思维深刻性为例。思维的深刻性,即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涉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这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发现事物的规律性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理性的、冷静的深入反刍的过程,需要集中才能突破。网络阅读容易向广度无限扩展,恰恰限制了这一点集中,不是提高思维深刻性的最佳阅读环境。因此,网络阅读有其利也就有其弊,在某些方面会使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当然,我不是说网络阅读或者移动终端的阅读、电子书的阅读不能够培养思维的深刻性,而是说与纸质阅读相比难度更大,不要说中小学生,就是一个正常的成年人,在网络面前,也很难抵制各种“标题党”的诱惑和各种汹涌而来的信息诱惑的。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如果在阅读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过早投入到网络阅读之中,就更难养成专心致志的注意力、思维的深刻性等等相关能力品质。


因此,在童年尽可能让孩子们养成纸质阅读的习惯与能力,在此基础之上,再让他们了解和掌握网络阅读的方法,将网络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使用,及时查询知识,了解新闻信息等等,并形成控制上网时间等良好习惯,是一种既顺应发展,又确保根基的良好阅读方法。 

朱永新

节选自《教师月刊》2017年9期

延伸阅读

朱永新:爱与智慧同行 应对两大挑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新的时代背景需要具有新文化、新理念和新行动的家庭。


当今的家庭,规模不断缩小,通过家规、家训、家风等形式规范家庭文化的传统在一定意义上发生了断裂,平等意识、儿童本位越来越被重视,并且面临着信息时代和二孩政策的挑战。


是互联网的原住民,生活分为现实生活和网络生活两个层面。他们可以熟练地上网,从互联网获得丰富的信息、知识和满足交往需要的虚拟空间,信息来源进一步多元化,人际交往进一步网络化,置身于前所未有的迅速成长之中。而互联网的所有信息也无选择地进入儿童视野,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如果缺乏成年人的引导,尤其是缺乏亲密、和谐、民主的正确引导,两代人之间将会造成隔阂、矛盾和冲突。所谓代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过,堪称为“代渊”——两代人的心灵深渊。


同时,二孩政策对家庭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之前六个大人围绕一个孩子的“四二一”式,转变为“四二二”式,孩子受到的关注有所下降,能体验到更为多样化的情感形式,手足之情成为常态,也产生了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二孩出生后,家庭的生活、教育开支明显增加,父母的焦虑心态容易随之增强,对于父母的生活能力、教育能力都是很大挑战。如何发挥新型家庭规模对教育的有利影响,如何让孩子们相互帮助、成长,如何最高效、最简便地协助父母做好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难题。


面临这两个挑战的现代家庭教育,需要爱与智慧同行。


智慧爱是有底线、讲规矩、守原则的爱。智慧爱的反面是溺爱,培养的是纯粹自我中心的自私孩子。


智慧爱是平等尊重,充分自由的爱。只有意识到孩子与父母在人格上的绝对平等,才可能尊重孩子,才能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很多父母满怀善意地剥夺孩子的自由,越俎代庖帮助孩子包办一切,扼杀了孩子得到锻炼的成长机会。


智慧爱是尊重个性,扬长避短的爱。每个孩子都有独一无二独的天性和潜能,教育的最高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发现他自己、成为他自己。把孩子与别人家孩子去比较,尤其把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去比较,盲目攀比,是家庭教育中扼杀天性、压抑个性的最常见错误。


智慧爱是理性、科学的爱。理性就意味着有节制,现在的父母总体呈现出教育“过度化”的倾向,往往在“爱”的名义下,没有节制地把各种东西塞给孩子,导致孩子的心灵消化不良。科学就意味着懂规律,掌握孩子的成长规律,就能够让教育事半功倍,就能够让家庭教育省心省力,反之,听话的孩子成为父母眼中的宝贝疙瘩,有主见的孩子反而被责备。有些父母把生活上的溺爱演变为精神上的暴力与控制,轻则训斥谩骂,重则拳打脚踢,甚至触犯法律。


智慧爱是身心相伴,共同成长的爱。意味着不过分重视孩子的物质生活和身体需求,不简单满足孩子的身体成长的需要,更要满足孩子的心灵发展的需求,关注心智与人格的不断提升。意味着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不断学习,用自己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爱是内心勃发的亘古不变的情感,智慧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应对方法。以智慧爱面对教育的挑战,就要关注时代需求,教育目标从培养有螺丝钉精神的人,转变为提高人的素养,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信息时代的教育如果不能走向生活,形成深层次的素养,就意味着教育的彻底失败。家庭教育如果不能够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意味着事倍功半。


父母可以在充分了解两个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商议不同的目标,制定不同的方法,给予不同的协助,从而达到效果的最大化,把承担着多一个孩子的压力,变成分享着多一个孩子共同成长的幸福。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生了孩子之后,像对待科学研究一样细心观察两个女儿的天赋,注意到大女儿伊雷娜在数学上的成功、小女儿艾芙在音乐上的早熟。在居里夫人科学有效的引导下,伊雷娜和艾芙在事业上都取得了成功。


时代越是变化剧烈,我们越要注意变化之中的不变,清晰家庭教育的定位、把握家庭教育的本质、深刻理解家庭和学校的分工,把智慧与爱更紧密地结合,用更多的方法、更大的力量来完成共同的教育使命。


爱和智慧的完美结合,可能是永远无法企及的教育最高境界,却是推进家庭教育的不二法门和理想。与智慧同行,爱才有深邃隽永的价值。与爱同行,智慧才有生命的温度。只有拥有足够的教育智慧,父母才能有真正的爱。

延伸阅读:

朱永新:谁偷走了教师的幸福?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上篇)

如何缔造完美教室(下篇)

储朝晖:面对教育的不完美,做不抱怨的建设者

通过阅读,给自己打好光明的底子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