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讨厌唠叨教育!家长如何避免?

2018-04-06 智慧妈 校长传媒

点击上面蓝色↑↑↑“校长传媒”免费订阅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其实,这种唠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相信每个人都深有体会,小时候最烦的就是父母的唠叨,等到自己当了父母后,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却重蹈覆辙,不断叮嘱、不断督促的唠叨在教育中真的起不了作用,父母应该怎样避免唠叨,而给孩子有用的指导呢?



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导,但不喜欢父母的唠叨。那么,指导与唠叨有什么不同呢?


一、指导是亲切的,是言简意赅的;唠叨则往往会有责怪、警告的成份。


二、指导是一种促进,是引而不发,鼓励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而唠叨常对孩子表现出不尊重和不信任。


三、指导的后果是孩子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而唠叨则是反复的单调刺激,使孩子厌倦、反感、苦闷。唠叨的结果会形成儿童行为惰性,你不说几次,孩子就不会去做。这种恶性循环,还会导致子女独立自主的积极个性被破坏。



一个人唠叨,首先是自己不相信自己,对自己讲出去的话,做了的事,由于不放心才会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再就是,个性属于软弱和紧张型的人特别容易唠叨。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其实,这种唠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那么,父母怎样避免对孩子唠叨呢?


其一,不要信口开河。比如说,规定孩子做好作业再开饭,但有的父母话虽讲出去了,可心里又怕孩子肚子饿,就没事找事地说:“你饿不饿?““快做快做,饭都凉了。你还想不想吃饭?“诸如此类自相矛盾的话,反映了自己感情的软弱,说话不算数,没有威望。克服唠叨,首先在对孩子讲话前要经过一番理智过滤,不能信口开河。


其二,不要强行命令。多和孩子讲悄悄话,家庭语言的低声调是母子关系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有利于避免气氛恶化。如果让孩子做什么事,可以用亲切的语言在他的身边轻轻地告诉他,尤其对幼小的孩子,这既是命令,又是感情的信任,悄悄一句话比你大声喝斥的作用大得多。


其三,不要事事叮嘱。可以说,家长对孩子讲的话虽然多,但许多都没有讲到点子上。事无巨细,都反复强调叮嘱搞得家庭上下不得安宁,大人为孩子不听话而气愤,孩子在繁杂的语言环境里定不下心来做功课,结果会适得其反。


特别是对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他们有一定的逆反心理。有时更容不得家长的过度唠叨。



逆反心理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特点,因为进入了青少年阶段以后,比如说孩子的小学期是幼年期,到了18岁已经就是一个成熟期。小学阶段有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依赖性,但是到了18岁以后往往想走向独立。青少年阶段就是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阶段。

  

他们要自我发展,但是知道还离不开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他们认为自己会有 48 30576 48 14940 0 0 2736 0 0:00:11 0:00:05 0:00:06 2833强的自制力,想干出一番名堂,但是也知道,由于知识面的缺乏,还要去继续学习与奋斗。


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那就是妈妈对孩子不断地叮嘱,不断地提醒,不断地督促。其实,这种唠叨在教育中起不了什么作用。


在这样情况下,青春期青少年有一种闯荡的特点,当然还有一种自闭的特点,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同龄的孩子,而不愿意告诉家长。所以当家长过度询问和建议,即使是正确的,但由于他们的逆反心理在作怪,嘴上的也是持反对意见的。


这样产生的青春期逆反心理,这应该是青少年阶段正常的心理状态。所以,家长不必惊慌,只要孩子没有什么过激的言行,或者突然改变以往的生活习惯和交往人群,就不要过度频繁的唠叨。对待青春期孩子一些超前的社会观,家长尽量多与孩子沟通并予理解。


少唠叨,多指点,用让孩子佩服和赞同的观点与之交流,那么孩子的一切你必然了解于自己心中。

本文选自“母婴育儿知识”,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延伸阅读:

一个黄金教育时机胜过一万次唠叨

控制唠叨三原则

为什么你越唠叨,孩子越不长记性?

父母这样说话,孩子一天比一天优秀

一位父亲跟12岁女儿说的六句掏心话,相信您读后有启发

好好说话,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家风

这是三败俱伤的时代病

请把这13句话讲个孩子听,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妈妈常说这7句话,孩子情商将高出同龄人3倍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教育圈兴趣部落”轻松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