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渠敬东: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正在扼杀教育
来源|本文由“校长高参”推荐,选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作者|渠敬东(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我在北大教书,原来也在清华教过十年书,这些年来确实有点体会,我来谈谈我的感受:
我现在觉得教育要不断地反思它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个人认为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
教育要重回学生的健康
身体的健康
第一,身体的健康。我的一个本科学生,一个学期11门课,做了34篇作业,他能健康吗?要是换成我,也会得拖延症的。
在这种训练的强度下,他会有持久的对一项事业的喜爱和热爱吗?今天不同于以往,北大学生真拼,真刻苦。刷夜,一宿一宿不睡觉,年纪大的人都知道,以前欠的债现在都要还的。
我的意思是说,大学四年或七年如果完全在这样的节奏里,我们能培养出为了一项事业保持长久的兴趣,并献其终身的学生吗?大学考得好保研能保上,能证明他是未来能够坚持50、60年的人才吗?
我们的教育真的要好好想想这些事情。
刚才各位说的经验,我真不觉得是成功经验,说不定都是教训。一个孩子的持久性、忍耐力,长久保持对一件事情的热爱和忠贞,才是我们教育需要的。一句话,他需要体力,需要健康的身体。
心理的健康
第二,心理的健康。我们的孩子今天很脆弱。
几年前,有一个清华的孩子写了作业给我看,我一边打电话一边说我真是白教你了,文章不能这样来写。那边学生说老师你别打电话了,我头晕,感觉吃不消。我就很懂事,马上把电话挂了,心理脆弱如此,确实是惹不起的。
任何真正的人才都是要敢于面对失败的,无论你今天考多高的分,如果不能面对失败,不能在失败中挺过去,就不是人才。
成就居里夫人的,不是几千次失败吗?换句话说,她能忍别人忍不了的。
人当然要聪明,但最根本的不是聪明。要忍受失败的考验,要接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勇于承认自己的缺欠。凭什么世界都是你的呢?你不可能以自己要求整个世界,所以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有一个学生去芝加哥大学念书,临走之前我跟他聊会儿天,他说老师我这些年我去看了很多次心理医生,我说你为什么看心理医生啊?他说我也没什么大毛病,就是去找心理医生聊聊天,因为我们整个学校没人跟我说话。
今天,孩子们是很孤单的,孤单疏离的人不能集聚周围人的能量,无法从别人那里获得力量,如何会成就自己呢?
精神的健康
第三,精神的健康。
这个精神健康不是就精神失常的病理而言的,指的是国家培养的真正人才,应该是有无我之境的,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成功,要有对那些伟大的人或事物有敬畏感,要对以往的历史和传统有敬畏感。
那些榜样,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物,是引领我们自己的力量。
真正的人才,需要有大无畏精神,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
如果我们只是在技术上讨论教育的问题,我认为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现在的教育让每个人
在每个时刻都处于竞争之中
我们今天的教育有很强的竞争色彩,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竞争化了。
国家在国与国之间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学校在校与校之间竞争的角度理解教育,个人的教育更是陷入了一个全面的竞争状态。
我们的绩点制度让学生在每一个课程、每一个单元、每一个自我管理上都要获得成功。哪有谈恋爱的时间,哪有发呆出神的时间,哪有到哪个地方溜达溜达的时间……
竞争的精神涉及到各个领域,从幼儿园开始上辅导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儿童到成年每一个阶段、每一段生活里的时间都被强行地挤压与规范化。在无所不在的丛林中,每个人必须在每一刻胜出才能胜出。
我个人认为,当每个人在每一刻都胜出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注定失败了。标准化的制度,大学的排名,各个系的评估指标等等都助长了这个竞争机制。这就是弗洛伊德讲的,庞大的超我结构使得每个人在竞争中最后心灵处于一个全面压抑的状态。
竞争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必须在一个标准系统里和其他每一个人做出区分。你愿意在这个世界里活着吗?反正我不愿意。
我们必须跟每个人都不同,每时每刻都要赢。世界大学排名就是这样的,把北大排到15、26、37,又能怎么样呢?作为北大的教授,我一点都不care这个排名,我就要做我真正关心的工作。
所以,我认为如果只为了“赢”来确定教育目标、任何时候的成绩名次都会是你的“瘾”,那就像吸大麻一样,最后的结果就是年轻人过早地夭折。
教育成了家庭资源无限投放的无底洞
我最后想说的话,可能校长们听了会不高兴。
我想说的是,学校减压减负,快乐童年,都是“异想天开”。
国家教育机构掩耳盗铃,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看,减什么负了,学校里面快乐成长,一出校门孩子们就马上被家长领着进各个辅导班。不进班怎么办?孩子将来命运没法预料,似乎落下一步,就意味着毫无出路。
所以,我觉得今天教育最大的问题是,国民教育里最好的资源都退出了教育。当我们学生在中小学校中不断降低培养目标,我特别心疼,这是国有资产流失啊。
教育任何时候都是立国之本,现在的教育让位给孩子一出校门就进的各种班,全面让位给市场化经营的教育企业。
接下来,家长作为孩子的经纪人,把绝大部份的积蓄都投入到针对孩子的教育市场里,家长们必须得不断研究各个年龄段、各种教育资源的比对和匹配,俨然成了一辈子的经营项目的CEO了。但这个CEO不以盈利为目标,而是以大笔的花钱为目标。
所以,真正研究教育的人,应该好好地看一看每一个家庭,经济水平不同的家庭,因为国家资源的退出而为市场付出了多少成本和代价。
教育一方面使得国家不再负责国家的职能和义务,另一方面又在用庞大的资本市场攫取了所有家长重要的经济资源。
这就是今天的教育双轨制,而且越是这样,越让孩子提早进入到一个残酷的竞争世界里,孩子从小就越明白,我拿高分是用资源换来的。
真正的教育要回归单纯朴素的心
我们用这种教育制度,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到中学,最后交到大学老师的手里,孩子们还如何保持对知识的纯真兴趣,如何保持对生活的持久热爱?
孩子们长期经历的这个过程,使他不觉得知识有多么神圣,因为我们获得知识的目的只是为了赢。
说句实话,真正的教育,可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的教育,并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专业,而是在于你在一个好的学校里,遇到了一生当中需要效仿的典范和崇敬的榜样。
如果我们大学的老师今天不把精力花在教书育人上,不能全方位地抚育他们成长的话,你就不会成为他所尊重的榜样。如果我们成了只会写论文的动物,不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交流时间,那么学生们的内心里究竟还会留下什么?
我真的希望留给孩子们的是那些不太考虑自己,而一心为了孩子,一心为了一个科学目标或者一心为了一种文化传承的人,从而最终在孩子身上注入一种力量,可以感召他们、影响他们,而不是在二十年后,留给他们的是虚无感、厌恶感、无聊感。
今天的孩子很容易读懂萨特,加缪或卡夫卡,因为他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表面化的世界里,可他们很难读懂像莎士比亚、歌德和托尔斯泰这些人的作品了,因为教育及其环境,无法为他们展现一种博大的世界和胸怀。
卢梭说得好,人类正因为从孩子长起,所以人类才有救。我们千万不要让孩子过早地进入成人的状态,用每时每刻的竞争和焦虑不安的心理来扼杀教育,扼杀我们的未来。
所以要留住孩子们单纯朴素的心,让他有能力去喜欢他喜欢的事情、去追寻他所敬仰的人。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个人真正的成功,在于他能够与世界和解,能够在前辈和后代之间,扩展出连续的生命,而不是每一次的竞争中,“赢”得只剩下了孤家寡人,只剩下疲惫的身体和残破的心灵。
【尹秋彬专栏】
孩子逆反怎么办?一高老班教你四个绝招,立竿见影!
原创作者|尹秋彬(河南省新野县新野一高中副校长)
生活中常见一些小孩儿,滔天的逆反,你指东他偏往西,你让他撵狗他偏逮鸡,牵着不走打着后退,家长吹胡子瞪眼不管用,只剩下干着急。但是这些小孩儿到了有经验的老班主任手里,马上就变得服服帖帖,乖得跟猫儿一样。什么原因呢?让一高老班教你四招“必杀技”。
一、切身体验逆反中孩子的心理感受。
每一种逆反的存在都是有理由的。理由可能各种各样,比如孩子上了一周的课,回到家,书包刚一丢,你就逼着他学习,他回家就是想放松一下,这时他能不火大吗?比如孩子天性就是获得欲望强烈,极其渴望得到一件东西时,你再怎么讲道理他也不愿意听;比如“早恋”中的孩子他其实就是想和对方一起努力,一起学习,一起考上一所心仪的大学,就这个动机而言真没错,而你硬要给他扣一顶“早恋”的帽子,他怎能不逆反?
可能,你的孩子的心理是这样的:在学校,老师看着,一天学习十几个小时,累得像狗,还要忍受老师的批评指责,不能顶撞,否则就是不尊敬师长;在家里,父母管着,不能玩这,不能玩那,不能出门,困得像笼子里的鸡,还得忍受父母的啰嗦唠叨,不能顶嘴,否则就是不孝顺父母。所有的规矩都是老师父母给我制定的,所有的道理都在老师父母那边。我只能服从,我只能忍受,但是我是个活人,我也有情绪,所以我必须要爆发!如此心理,如果你是学生,你怎么办?
我曾在一个家长会上要家长们尝试一下,在一个半小时的家长会上不说话,不看手机,不上厕所,不做其它无关的动作,结果能完全做到的家长几乎没有。而高中的学生一天要在板凳上坐十二三个小时,还得竭尽全力,绞尽脑汁的学习,你追我赶,你死我活的竞争,并且日复一日。这时候家长如果再抱怨他学习不够认真,成绩不如别人,他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吗?家长你想一下,如果你是学生,这样的日子你能坚持一天吗?因此,任何不能体会孩子感受的“教育”和“指责”在孩子看来纯粹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尽可能体会孩子的切身感受,在此基础上提出来的指导和要求才能更符合孩子的心理承受度,也才更易于被孩子接受。
如此,孩子自然不会逆反。
二、让孩子在自己的阅历中体会道理。
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所以大部分的家长都想孩子避免走自己的弯路,于是他们会生尽千方百计把自己前半生的经验教训凝聚成智慧哲学然后不厌其烦地告诫孩子。但是孩子缺少家长的阅历,他们没有切身体会,所以家长的人生感悟对他们来说就是纸片化的大道理。家长对孩子的爱有多深,大道理就会有多少,说得多了,就是啰嗦,听得多了,就会厌烦,逆反也由此产生。深谙孩子心理的班主任会告诉你,创造阅历条件,尽可能让孩子在自己的阅历中去感悟生活,领会道理。
一个假期出去旅游的学生告诉老师,当他走了一天的路,又累又饿的时候,有人给了他一个鸡蛋,他是忍着内心多么强烈的冲动才没有把鸡蛋连皮儿塞进嘴里。这种饥饿的体验比讲一千遍珍惜粮食的道理都管用。山西一个叫兰会云的教师带领11个学生暑假千里骑行,一路下来,不仅收获了健康的身体,广博的知识,还学会了善良宽容,赞美感恩,也培养了理想信念,团队意识,抗挫能力。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实就是想提示人在阅历中感悟和成长。
当然,这并不是意味着对目前的孩子就可以放任不管,等孩子到了中年时再让他去后悔。当我们教育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时,我们尽可能多的去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去经历,去感悟。高中有厌学的孩子,一高班主任经常会建议家长让孩子假期去建筑工地打工(当然得确保安全),一个月高强度的劳动就可以让他看到不努力学习十年之后的自己;班主任按照班规罚一个学生操场跑45圈(分几天跑),要让他至少十年内记住生活上学习上不再马虎,跑完后,学生说可以记一辈子。
这种基于自己生活阅历而获得的体验和感悟真实而又深刻,孩子自然不会逆反。
三、提升自身思想和修养,跟上时代变化。
世上最难的事就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比这更难的是改变一个成年人的思想,比这还难的是改变一个自以为是的成年人的思想。对于一个具有丰富阅历,忍不住要给孩子讲大道理的家长而言,基本上都属于第三者。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想要改变一个逆反的未成年人的思想其实是最容易的,但前提是作为家长的你的思想就是正确的吗?你的思想能否跟得上这个时代的变化?你敢保证能用你的思想能带给孩子正确的引领吗?你意识到有必要改变自己吗?你有决心能改变自己吗?
经常见到家长这样现身说法教育自己的小孩儿:爸爸当年为了摆脱农民身份,刻苦攻读,考上了小中专,终于成为了国家干部,吃上了“商品粮”。孩子只要你考上大学,你今后也会衣食无忧,飞黄腾达的......先不要说孩子不理解你说的“小中专”“商品粮”,就说孩子上了大学真的一定能衣食无忧飞黄腾达吗?现代社会剧烈的竞争下谁能保证这一点?2019年400万本科毕业生已经有近300万报考研究生了,几年以后可能博士生都遍地开花了,社会对高知识高学历的需求已经让很多本科生成为很普通的一员了,家长却还在用自己浅陋的落后于社会几十年的思想去误导孩子,孩子如果“听话”才真的有问题。现在孩子的知识面,见识度已经远超很多家长,怎么可能听你的话?但如果你也能和社会同步,思想进步,你可以这样为孩子做出人生规划:孩子啊,好好学,高考考出好成绩,大学能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有前途的专业,研究生努力考取本专业里一所有名气的大学,博士生认真选择一位有实力的导师,你的人生将开启无限可能......我相信,孩子再看向你的眼神里一定飘着小星星!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家长。“问题家长”们也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带给孩子的可能更多的是负面的东西:自私狭隘的品质,急躁偏执的性格,低俗粗野的行为,不拘细节的习惯。真正的爱孩子,一定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认真审视自己的三观,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身思想和修养,跟上时代变化,让自己成为孩子的膜拜者,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
如此,孩子哪里会逆反?
四、你付出了多少,才能要求孩子多少。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可能做出那么多的改变,那么下面几点你能做到吗?
1、陪伴。安徽合肥考生李恒杰高考结束后在考场外跪谢母亲的视频,感动了无数人。母亲李娕,放弃了自己的生意,为儿子陪读了两年半。
2、榜样。几年前听过一次报告,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的父亲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大家纷纷向他请教经验时,他只说了一句话,为了培养孩子早起的习惯,他从十二年前每天早上六点前起床,直到现在,风雨无阻,没有中断过一天。大家都不说话了,因为能十年如一日地做到一件事的人少之又少。
3、环境。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凤遐夫妇的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博士生,李老师说,我没有给儿子补过课,我只是给他提供了一个学习的环境:每天晚饭后三人三张桌子,李老师夫妻一人一张桌子备课,儿子一张桌子学习,三口之家静悄悄。
4、沟通。和孩子沟通,能了解他现在心里真实所想的就是父母的成功;和班主任、老师沟通,告诉老师孩子的最真实的想法和最具体的问题,就是家长能做的最好的事。相信我们的老师会有最专业的针对性教育。
站在孩子的角度,孩子逆反可以原谅,因为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家长犯错不可原谅,因为你是家长,不能无知。
(本文尹秋彬原创投稿)
延伸阅读:
人民日报公布不合格家长行为自查表:父母这样做,太耽误孩子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