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千百万人在等“钟南山”面对面?
为什么千百万人在等“钟南山”面对面?
只要是社会恐慌时段,谣言就会流行。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谣言更加是防不胜防。
几天来,频频有网友发相同的内容,“今晚9时30分,央视新闻频道白岩松主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题现场直播,邀请钟南山院士介绍疫情,请家长朋友们届时观看。”事实证明,这是谣言。
我第一次收到类似这个信息的时候,打开了电视,看到的新闻连线,一头是白岩松,另一头是专家高福。等到最后,也没看到钟南山的身影。
第二次,也是准时打开了电视机,等在中央13台,结果看了超过45分钟的新闻联播重播,没看到采访。
等到第三次再看到类似消息的时候,我就判断,这是谣言。不过,除了在个别群里指出,并没有发在朋友圈辟谣。非常时期,即便听信,也可以理解。作为多年跟踪辟谣的分析者,我不是也两次“上当”?
不过,即便证实网传不靠谱,即便重申钟南山院士没有出现在荧屏,还是会有很多人愿意相信,这就足以证明,钟南山院士已经成为了抗击病毒疫情的象征,是一份老百姓心里的“主心骨”。
网络上有很多钟南山院士坐高铁餐车从广州北上武汉的照片,84岁高龄依然得奋战在第一线,这一次比上一次的任务更重,作为专家组的组长,会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和责任。
网上资料显示,钟南山(1936年10月出生),福建厦门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现任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长期从事呼吸内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哮喘、慢阻肺疾病、间质性肺炎等呼吸系统疑难杂症方面的研究。其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SARS)肆虐时期主持了广东省的非典防治工作,是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03年度”十大人物之一。
钟南山的父亲是医学大家,他的童年是和父亲做实验用的小白鼠一起度过的;24岁,考上北医大,但他真正从事医学学习的时间却非常短,在北医大读书时,大部分时间都被拉去参加田径训练了;43岁,赴英国留学,第一天就收到了导师的劝退信,导师在信中告知这个小伙子,中国医生的资格不被英国认可,你在这里待够8个月,就可以回家了…不过,他是等到学成才回家的,而且田径训练的底子让他80多岁依然敢秀肌肉,依然可以奋战在第一线。
和很多人一样,认识钟南山院士也是在非典时期。每天窝在家里,听着外面偶尔呼啸而过的救护车声音,心理状态肯定不好,甚至也六神无主。后来,正是因为新上任的王市长与钟南山院士的坚定勇毅才让自己的心神平静下来。
当年非典病情刚爆发,病因一开始迟迟找不出来,被简单判定为“很快能被控制的衣原体感染”造成的。这时候,钟南山站出来说:这根本不是支原体感染,而是一种罕见的新型病毒。
后来,面对质疑,钟南山说:当事实和权威不一样的时候,我们当然首先尊重事实,而不是尊重权威。事实证明,钟南山的坚持是正确的,也为正确的应对打开了正确的方向。
据说,非典时期,央视《面对面》节目决定采访他,在录制节目过程中,主持人王志突然问钟南山:“你关心政治吗?”他并不知道王志当时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他意识到,王志问的这个问题说明他已“卷入了政治”。不过,当时他几乎是脱口而出:“我只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的工作,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2003年,钟南山院士带的团队,最先报告非典病例,最早建立第一个非典隔离病房,最先创下抢救成功案例,最早制定出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最早总结出救治原则和方案,创下最高的非典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
据报道,在当年非典刚刚被战胜后的一两年后,钟南山院士在接受专访时特别提到,原因在于现在一些动物还存在病毒,”如‘中华菊头蝠’就存在类似非典的病毒,在香港、武汉都有发现。”
十七年过去了,当新的传染疫情出现的时候,人们本能的怀疑是否又和上次非典一样存在错判、隐瞒,面对社会上各种传言不知所措。这个时候,需要一个站出来一锤定音,这个人要能得到大家的信任。
不约而同,人们都想到了钟南山。就现在的形势而言,也只有钟南山院士可以得到各方面的认可,一句话就可以安大家的心。
面对疫情,钟南山在第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掷地有声地说:
“这次我们花了两周,就定位清楚(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良好地监控和隔离,我本人是很有信心,不会重复17年前的“非典”。”
一句看似简单的话语,却重千金,这句话也确实让很多人得到了安心。
当然,钟南山院士也不是神仙,对付病毒并没有灵丹妙药,我们都需要时间,需要众志成城,需要每个人都负起责任来。钟南山院士以及更多的医护人员需要支援,需要理解,也需要休息。84岁的院士不可能天天出现在镜头前,民众却希望时刻听到他们的声音,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何9:30那个谣言会让那么多人相信。
当人们将所有的信任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也应该进行反思了!人们如此期待白岩松连线钟南山,说明人们的信息饥渴是多么的强烈。
在这里,祝愿钟南山院士和所有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健康安全!
(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北国骑士,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
【李月亮专栏】
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钟南山?
原创作者|李月亮
首发李月亮的微信公众号“李月亮(ID:bymooneye)”
武汉疫情蔓延。
一个“过气”老人,也随之重回公众视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
这两天,一张照片刷屏。
这是钟南山在工作一天后,紧急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没有座位,他挤在餐厅一角,疲惫地睡着了。
随后,他频繁出现在媒体,告诉人们发生了什么,该怎么办。
而他说的每句话,人们都信。
在民众眼里,他就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一个中国工程院院士,一个医学专家,神奇地拥有了100%的可信度。
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老百姓为什么信他?
听了下面几个故事,你就懂了。
01
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
2003年,中国出了两个英雄。
一个顶天,一个立地。
顶天的是航天英雄杨利伟。他乘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太空,成了中国第一个“上天”的人。
立地的,就是医学专家钟南山。他在抗击非典中战功赫赫,拯救了不知多少生命。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说:如果没有钟南山,抗击非典的结果可能要改写。
这句话背后,是个惊险的故事。
2002年11月,广东佛山出现第一个非典病例。
随后,这个可怕的疾病迅速在全国传播开来,成千上万人感染,却无药可医。
你能想象那种局面吗?
一种极易传染的病,得了就可能没命,但医院毫无办法,用了各种药,都完全无效。病人一波波涌进医院,医生护士一批批被传染,但他们都只能无望地躺在医院里,一天天恶化。
医学专家都在拼命想办法,但前期,很多专家误入歧途。
北京方面,有权威人士宣称“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并建议使用抗生素治疗。
媒体随后大量报道。
这是一个错误的方向。如果照此方案执行,不知非典还要多带走多少生命。
但在当时一团懵的局面下,大部分人倾向于采纳这个建议。
只有钟南山坚决反对。
因为他试过很多次,抗生素对非典患者根本无效。
于是他顶住压力,多次疾呼:病原不是衣原体,不能使用抗生素。
公开挑战权威和同行,这是很“没情商”的行为。
钟南山后来跟朋友解释:“这不是一般的学术争论,事关病人的生死,耽误时间,用错了药,就可能多死几百人。”
这位67岁的老人,通过翔实的研究,最先摸出了非典的基本真相——“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
他的坚持,使广东在非典防治中没有走更多的弯路,广东省SARS病死率全球最低(3.8%)。
而钟南山团队当时提出的行之有效的救治方法,也成为我国SARS诊治指南的基础,大大提高了非典的治愈率,明显缩短了病人的治疗时间。
如果不是钟南山的“叛逆”,也许非典的结局真要改写。
02
“灾难面前,不能扯淡。”
当然,钟南山的“叛逆”,远不止那一次。
2003年4月,卫生部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有官员在会上宣称“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
尽管钟南山会前已经被告知“不要讲太多”,但他还是忍不住开口反对:“什么叫现在已经控制?根本就没有控制!目前病原都还没搞清楚,你怎么控制它?”
钟南山不傻,他知道这样说话意味着什么。
他事后透露,发布会前,他在父亲的坟前站了很久,最后下定决心说真话。
因为他坚信“真话和真药一样重要”:
“当时全国疫情都在蔓延,我们所的医生都倒了20个了,实在不能扯淡。”
“非典是疫情,社会上的谣言和恐慌则是另一场疫情。现在回头看,后者的破坏力更大。”
他好像有些叛逆,但这正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那场发布会9天后,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因为处置非典疫情不力,双双被免职。
灾难之下,最见人性。
有人趁着混乱,大赚横财。
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
有人惊慌失措。
有人避之不及。
但是。
也有钟南山这样的人,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
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03
他心中,有信念。
钟南山,1936年生于一个医学世家,父亲是享誉全球的儿科专家,母亲是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因为他出生的医院地处南京钟山以南,所以父亲为他取名“南山”。
他儿时经常去医院,眼见父亲全心全力治病救人,从不懈怠。
他的家里,也经常有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病。孩子康复后,家长高兴,他父亲也很开心。
钟南山说:
“那时候我就觉得,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会得到社会的尊重,有很强的满足感,这是我热爱这个行业的一个原因。”
所以,他对“治病救人”这件事,是有强烈信念感的。
他做医生,也许有谋生的考虑,但更是骨子里的追求,这是他至高的梦,他不愿亵渎。
他说,中学老师曾经告诉他一句话:
人不该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
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
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与自己的抱负相比,也会变得很小。
这句话,钟南山记了一辈子,也践行了一辈子。
所以,他会在非典最凶时,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因为他觉得,那是他的使命。
非典时期,67岁的钟南山曾经连续工作整整38个小时。
最后查完病房走出来时,他感到天旋地转,因过度劳累而病倒。
他发烧,乏力,甚至出现了肺炎。
但他自己观察体会,觉得不是非典,就把自己隔离在家,在门框上钉一枚钉子挂水。
几天后,症状消失,他立刻回到医院,继续投入战斗。
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
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诚。
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
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
04
自己打脸
极偶尔的时候,钟南山也会错。
2009年5月,他有次对媒体自我检讨:
“昨天我说甲型流感与普通流感的病死率相似,应该是说错了。
确切的数据应该是普通流感的病死率是百分之零点多,而甲型流感是百分之一点多,其病死率要高于普通流感。”
那时,他已经是极受推崇的大神,但他依然保持冷静,严谨遵守科学精神,发现错了,就主动站出来,自己打脸。
比起那些明知错了还讳莫如深、咬牙嘴硬的专家,的确是高出很多。
钟南山说:
我接触过许多真正有学问的人,他们敢于肯定自己,也敢于否定自己。
对的东西,他敢坚持。但经过实践发现是错的,他也敢否定。
否定自己有时比肯定自己还要难。
我要按照事实来说话。一旦事实证明我错了,我就要纠正过来。
“错了,就要承认并改正。”
这是小学生都知道的品质。
但我们成年人,因为虚荣,因为利益,因为各种各样的复杂心理,往往很难做到。
只是,出了错,又不认,那谈何改变,谈何进步?
毫无疑问,一个愿意认错的科学家,才会是一个好的科学家。
一个坦诚接受打脸的人,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05
所以,人们信他。
仔细看钟南山的采访,你会发现他有个口头禅:“我实事求是地讲”。
每次他预估自己的话不太中听,就会沉吟一下,说“我实事求是地讲……”后面一定是一堆大实话。
他严格秉承一个科学家的高贵品质:客观,诚实,有一说一。
包括这次在武汉。
在他开口之前,我们对疫情所知甚少。
很多重要信息,都是钟南山第一个告诉我们的:
明确此病人传人。
医护人员有感染。
没事尽量不要去武汉……
这个84岁的老人,不但医术高超,更敢讲真话。
《人民日报》微博这样评价他:
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
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的确。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
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
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
同事说,她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但昨天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就跟她爸说:看到钟南山,我心里就踏实了。
她爸说:我也是。
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这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
而钟先生,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
点个在看吧,为这位敢讲真话的国宝级专家,也为这次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
愿钟南山院士寿比南山。
愿南山之外,还有南山。
文章作者:李月亮。高人气专栏作家,新女性主义者,扎实写字的手艺人。以理性和智慧陪万千女性成长。新书《你要活成一束光》当当网热卖中。微信公众号:李月亮。新浪微博:李月亮。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延伸阅读:
家长注意!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一图看懂,速收藏!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查看历史消息”轻松阅读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