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柳袁照:“一刀切”是教育的肿瘤!孟母三迁是为了“择校”

校长传媒 2022-06-06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柳袁照 Author 柳袁照八子

【柳袁照专栏】
“一刀切”是教育的肿瘤
原创作者|柳袁照(江苏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本文为柳袁照校长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现在,教育上的一刀切,特别多。上级发文,往往有“一律不准”的字句。比如,假如某地发生一件校园伤害事件,各地马上闻风而动,立即层层发文,要求各校一定要加强安全保卫工作,然后,一定会提醒“一律不准。”什么事不能做、什么活动不能搞,都要一刀切。引以为戒这不错,为何平时不把校园安全当作首要的学校管理工作来落实呢?非等了别人出问题,才惊醒,又往往纠错过头。又比如,某校外出春游、秋游,或其他社会实践活动出了安全问题,有师生伤亡。其他地方一定马上警钟敲响,马上发文,强调一律不准春游、秋游,与大型师生外出活动。往往为了安全,把该在校外举行的教育活动一律取消,视为洪水猛兽。大家反思一下,如今有多少地方、学校师生是一律不得外出活动的?这些“一律不准”,有时真的匪夷所思。


这种“一刀切”,实质是“懒政”行为,没有担当的表现,因噎废食。不仅在学校安全工作是这样,常常表现在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比如,有些地方的有些学校学生负担太重,在校时间太长,可解决这个问题,又不是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分类、多元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式,而是“一刀切”:统一规定小学一律下午三点半前放学、初中一律四点半必须校园清场,等等。不管师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不管家长能不能接受,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行事。到了假期,又为了防止学校加班加点补课,又是一刀切,规定假期学生一律不准到学校,假期开展正常的社会实践也不能到学校,一旦被举报、被查实,校长一律免职。可社会、家长学生有“补课”的需求,学校不作为,社会看到了商机,这些年教育教学培训机构多如牛毛,做得做越精致化,集团化办机构,实施个性化服务,什么一对一、什么兴趣辅导、什么竞赛训练、单学科全学科,等等,只要有需求,马上开拓对应。学校放弃阵地,机构大有作为,使得学校很被动,被拖着消极走。危害极大,后果开始一一呈现,现在,突然醒悟,要抓整治,要一刀切禁止,可是早已放虎归山,难上加难,只能自食其果。


义务教育的内涵,包括教育的公平,但是公平,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平均主义。针对不同的学生,学校实施分层教学、举办相关的特色班、特长班。有些地方变了味,成了快慢班、重点班,抓了少数尖子而牺牲了大多数学生,暴露了许多弊端。于是,教育部门全力纠错,这都对,也很有必要。可是,又是“一刀切”。规定义务教育学校一律不得分各种班,包括特色班、特长班,一律平均分班。什么叫平均分班?依据考试成绩,主要是分班考试成绩,每个班的平均成绩要一模一样,不差半分一分。这个成绩真的就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水平?分数之外的各种情况可以忽略不计?对真心诚意做教改、真正实施因材施教的,和假心假意做教改,挂羊头卖狗肉,以因材施教的名义强化功利教育的,同等对待,一律禁止,好坏不分,是非不分,怎么能真正办好教育?管好教育?


义务教育实施“就近入学”,为防止“择校”引发的种种问题。有的地方采取“零择校”的政策,一个也不得择,一刀切。都是“零”,怎么做得到?太绝对了。热门学校有余额,于是,搞摇号,即抽签。如此好像能解决问题,教育部门也不用烦心、担心了。可是社会上烧香拜佛的多了,家长都寄托于菩萨,寺庙热闹了,香火旺盛。本来公办、民办还有点区别,毕竟体质不同,让民办学校多一点活力,允许公、民办分开招生,现在一刀切,都一个模式了,还要民办学校干什么?好学校、差学校都切上一刀,人不管生什么病,都吃一样的药,真有的让人哭笑不得。浙江一位教育资深媒体人士,说得好:“公立义务教育入学也搞摇号,谓之教育均衡,实属行政懒政。”人们说了多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流水线,不能一个模式、一个规格地生产,遇到具体事情都记不得了。


前几天,我写了《孟母三迁,是为了“择校”,选好老师、好同学、好教育》一文,对择校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教育与咨询心理学系戴耘教授看到了,在微信上留言,他说:“尖端人才培养需要一个特殊氛围和特定资源,因此,每个社会还不得重视这种小众的教育需求,并且警惕把教育平等和公平等同于教育平均主义,差异化的教育卓越往往能实现公平,因为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导致的零和博弈。”段话,应该引起我们重视,当我们竭力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引发另一个尖锐的矛盾。


遇到问题,“一刀切”,简单又方便,省力而保险。忘掉了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千差万别的,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的环境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模式、一种办法去解决,无论怎样努力都会适得其反。只知道维护了一方利益,而不尊重和维护其他各方利益,会暴露更多的问题。对事物,尤其是对复杂的事物要作具体分析,而不能采用一个标准、一个政策来对待,后患无穷。所以,我说“一刀切”,是学校教育的“肿瘤”,“肿瘤”当然有良性、有恶性的区别,尽管如此还是要抓紧治疗、要吃药、要开刀,否则会引发并发症、病情会恶化,那时候就晚了,结局大家可想而知。


2020年5月10日于真水无香台


孟母三迁,是为了“择校”,选好老师、好同学、好教育

原创作者|柳袁照(江苏苏州第十中学原校长、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本文为柳袁照校长原创,首发微信公众号“柳袁照(ID:Liuyuanzhaobazi)”,校长传媒获得原创作者授权发布


“孟母三迁”现代诠释中的疑义


“孟母三迁”的典故,成为成语,小学读本上就有,家喻户晓: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


孟子的成才,与其母亲是分不开的。早年丧父,母亲一手带大。开始家在墓地附近。少不了祭拜、办丧事之事,他也少不了做着哭丧、跪拜之类的游戏。他的母亲感觉这个地方不适合小孩居住,马上搬走了。搬到集市旁,集市热闹,做买卖的多、屠杀牲口、生禽的多,孟子也少不了学着做些买卖、屠杀的游戏。他的母亲又感觉到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又一次搬家,将家搬到学校的旁边。孟子天天听到的都是读书的声音,耳濡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时间久了,孟子开始逃学。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就对着孟子生气地用剪刀把织机上的布剪断了,严厉地对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孟子猛然醒悟。这是孟母“断机教子”的又一佳话。



这个典故,在历史上产生很大的影响。汉朝韩婴在《韩诗外传》中,就用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汉朝的赵歧也在《孟子题词》中说:“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南宋时的《三字经》也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性的启蒙读物,历史上虽有多次修订,但孟母三迁及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后人评价:“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成为大儒,且有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他母亲逐渐教化的结果。孟子成为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他的政治主张很鲜明,即民本思想、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众是第一位的,国家第二位,君主放在最后。他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施行仁政,天下百姓就会像潮水一样涌来归附,这样才能“仁者无敌”。



我讲“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典故,是想借此讨论当下有关“择校”的题。“择校”于当下是被基本否定的,有人认为是“毒瘤”,视为洪水猛兽。孟母三迁,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还有疑问?历史上公认孟母三迁是对的,认为没有她的三迁,不会有以后的孟子,孟子达不到“亚圣”的地位。孟母三迁,我认为本质上与当下的“择校”是一致的。在现行政策中是不被允许,很难做到的。



孟家到了孟子这一代,日子不好过了。父亲早亡,孟子与母亲相依为命,先住在墓区,后又到菜市场,所在的环境是比较差,拿今天的话说,就是学区不行。最后,孟母想出了办法,搬进了“学区房”,能够“就近入学”了。自古以来,每一个家长几乎都想为孩子创造好一点的受教育的条件。今天的家长同样也有孟母迁居的情结和行为,花大价钱买学区房,那需要家长有这个经济条件。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做不到。有权力、有门路的人也行,能写条子“择校”。校长手中有些自主权,通过各种测试、调研或变相测试调研,收录一部分非学区、也没有条子的“高分”学生,这是当下小学、初中的入学(招生)现状。


假如,“一刀切”实现“零择校”,要上好学校,只能靠“学区房”,“权力生”、“高分生”无望,对“权力生”断路会受到社会认同、称赞,优秀的贫寒子弟就彻底断了门路,而“权力生”则很难预测结果,矛盾就会更尖锐起来了。


现在,我提出几个问题:要不要给孟母搬迁的权利?似乎有些突兀。我提这个问题,是想进一步提问:今天“择校”是不是也合情合理合法?


孟母三迁,本质上是选老师、选学校、选环境,选同学。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才是有集聚效应的,人才往往是成群结队产生的。比如,三国时的曹操父子三人,北宋的苏洵父子三人,唐宋八大家,北宋的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苏澈、曾鞏等六个人几乎在同时涌现,当代宋庆龄她家宋氏三姐妹,鲁迅他家周氏三兄弟,沈从文夫人张家四姐妹,人是相互影响的,人才更是相互成就的。实事求是地评估一下:义务教育阶段需要不需要“精英”学校?顶尖优秀生的集聚,是否有意义?


思考问题有一个“立场问题”,即站在什么位置上思考:有些有识之士认为,一旦允许“择校”,是薄弱学校普通学校的灾难,教育生态遭到破坏。这是“学校立场、区域教育的整体立场”与“家长立场、学生立场”并不完全一致的,如何统一?


孟子成为孟子,果真是“三迁”的结果?孟子的“民本思想、仁政学说”的产生、形成,难道与他小时候住在墓区、集市没有关系?平民意识,对孟子的影响不是从这里来的吗?假如,从小不接触社会底层,能有他的“民本”与“仁政”?当下的孩子都需要住进学区房?需要不需要有住过非学区房的经历?



“择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我以为核心是选择老师。与其说“孟母三迁”重要,不如说孟子有这样的母亲更重要。孟母是一个好老师,是一个首任、首席好老师。这一点我们不得不知,当下的时代既需要像孟母一样的家长,更要像孟母一样能“断机教子”善于教育的老师。好老师多了,好学校也就多了,“择校”问题也许会渐渐淡化。——我们都是孟母吗?“孟母三迁”假如有疑义我们能解答吗?思考问题我们能真正以人为本吗?用孟子的仁政、民本理念推演,思考教育的问题:学生(老师)第一、学校第二、校长第三,如此,就能取舍了。


2020年5月5日于石湖


本人亦叫“八子”,或“江南八子”,因而亦可称为“八子的世界”,应该有山有水,有风有云。应该有教育的静谧与教育的行走。应该有教育与诗的旅程。应该有校园与园林合二为一的美妙。是一个虔诚的卑微着的世界,有我们平常人所具有的一切美好。


延伸阅读:

柳袁照:校长坏了形象,主要在这几个月

柳袁照:减轻教师负担,只有基层教育部门“少作为”

柳袁照:建议校长戴着口罩在教室坐一天

柳袁照:教育,不能总想出新花样,要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本领

不尊重教师,何来好教育

校长、教师、家长需要战略思维

窦桂梅:面对教育,校长、老师、家长需要怎样的成长

“中小学校园复课心理支持手册”完整版

最新最全!免费下载!教育部发布中小学国家课程教材电子版链接

官宣!全学段免费领取 !小学、初中和高中春季统编教材、人教版教材电子版发布

1-9年级语数英上下册教材高清电子版+知识要点集锦,赶紧收藏吧

部编版1-9年级语文电子课本(完整版)

李瑞:家庭教育方法小探

李玫瑾教授“育儿经”合集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第一时间获取教育行业最新资讯和深度分析

分享“教师卓越发展智慧”与“学生健康成长方案”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

xiaozhangchuanmei@qq.com

联系我们加QQ:2636915649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