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理想的教育就让学生自育自学
有感于魏书生培养学生自育自学能力
文|书虫625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应邀讲学告诫老师们说:“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魏书生把“自育自学”当做教育的最高理想和教学的宗旨,与叶圣陶先生定义学校教育“教是为了不教”如出一辙。近几年来教育改革大潮涌动,标新立异雨后春笋。但归根结底,最理想的教育就是“授之以渔”,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本领,让他们一辈子享受自育自学的红利。
魏书生一直坚持让学生自育自学的教育原则,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效。即使他一学期多达两个月在外地讲学,班里的学生完全靠自律自学,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够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文化课考试依旧取得令人惊诧的好成绩。归纳起来,他在学生自我教育的举措上,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鼓起积极向上的学习姿态和生活态度。另外,他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上,一直按照给学生树立总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和途径。
自我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真实了解自己的优缺点,鼓舞学生的自信心。魏书生的经验是,他给学生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往往会让他们写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那些学习好表现好的学生可能很快写好了,有些所谓的“差生”就苦着脸说:“老师,我没什么长处。”魏书生就亲切的诱导他们说:“孩子,你怎么没有长处呢?你不想来学校,但还是天天来,意志力多顽强啊;你学习成绩不好,父母骂、老师挖苦,但你还是每天好好坐着听课,抗挫折能力多强啊;你就算被老师挖苦了,但见到老师还是说‘老师好’,这是多么宽容的心态啊……你怎么能说这些不是你的优点呢?”教育大师的话拉近了与学生心灵之间的距离,鼓舞起学习存在障碍学生的自信心,很多学生因此而坚定地告别昨天,从此开始了重塑人生——做好学生——的艰难路程。
其实,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很多优点和长处,学习好是优点,乐于助人、热爱班集体等和学习好一样,也是值得发扬的长处。教育,就是要将学生的这些优点和长处明确出来,坚守住做人之本和那些平常不太引人注意的优点。即便是不太明显的优点,坚守住,用善心和汗水浇灌,也一定会开出灿烂的花朵。
光有自我管理能力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在这种状态下让学生拥有一辈子受用不尽的自主学习能力,取得优异的学习效果。魏书生曾经有点灰色幽默地说:“让教育回归草根、回归心田。守住学生的长处,守住优秀经验,守住传统常识,别总是瞎嚷嚷着创新,教育其实很单纯,没有那么多花哨的创新。”大师的话,一语切中教育问题的肯綮。其实教育本来是很单纯的,培养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让他们明白学习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受教育,那他们就能更好地从学习中享受快乐、获得成就感。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重要的是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发挥的学生主观能动性。老师的重心在于“辅导、引导、开导”,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智力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获取学习成功的喜悦。
现在有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我把控能力,他们更多的是习惯于依赖老师,习惯于有老师监督指导的学习形式,不会也不能自我设计安排学习事宜。我们的老师如果像魏书生那样,制订符合学生实际的一日常规,从各方面引领疏导学生,就一定能够给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他们自己制定学习计划,确立适宜自己的学习方法,采用行之有效的听课技巧,规划自己的复习和预习方案。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础,学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能力。
总之,最理想的教育就让学生自育自学,就是让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备了自育自学能力的学生,才有可能在激烈的大浪淘沙的学习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高考跻身高等学府,然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本文为作者原创,首发书虫625的博客)
向魏书生老师学习什么?
——魏书生弟子分享经验之谈
文|吴献新(辽宁省特级教师、盘锦市第二中学校长)
学习魏书生强大的人格魅力
作为教师,应少做实验,多学经验,有自己信服的人,有自己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相信热爱能创造奇迹,人格能提升魅力。我毕业的时候被分配到一个企业的子弟学校,只有四个班,而我教的是最差的一个班。每个班有40个学生,好学生一听我是新毕业的老师就走了。我们班的第一名排在全年级第26名,而只有排在年级前16名的学生才可以上重点高中。所以,我得想办法改变,我就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那一年17个学生考上重点高中,我们班考上了13个,所以我想原因是什么呢?你热爱她,你就能够创造奇迹。
当你有一个强大的人格的时候,你的喜怒哀乐,举手投足都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为你的学生信服你,你的学生崇拜你,你的学生信仰你。魏书生之所以成为魏书生,是因为他有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习魏书生能够守住教育常识
教师面临很多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师生关系问题。现在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教师的权威意识不断削弱。当我们面临新的师生关系时,由“尊师重道”转变为“爱生乐教”,是彻底的颠覆,尊师重教是对教师以外所有人提出的要求,要尊重教师,重视教育。爱生乐教,是除了教师以外,所有人对咱们提出的要求,你要爱护学生,重视自己的教育。所以,几字之差,差别巨大。当我们面临着新的师生关系失衡的时候,而我们的手中却没有戒尺和教鞭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二个问题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当素质教育艰难推进的时候,我们做不成的事都埋怨应试教育,还要推及到科举制度。我们不得不反思当今的教育,教育是被很多不懂教育的人管坏了,被家长参与坏了,被一些媒体宣传坏了,如幼儿园发生暴力事件,媒体铺天盖地宣传,接二连三的事件同样发生了,为什么?因为当你在谴责的时候,你会给很多人心理暗示,会效仿。所以我觉得有些事,适宜内部通报。再者就是过分夸大某些做法的正面效应,教育不是数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公式,教育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人。但是当我们思考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特点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的共同点:对人才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不问背景的公平竞争,那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非此即彼呢?科举制度也有优势,不限制年龄。所以我想说,我们做真正的教育,绝不应该非此即彼,我们应该切记的宗旨是:我们想干什么,我们追求的是什么?
第三个问题面临着媒体和社会舆论评价的问题。1998年,《北京文学》列举了语文老师许多条罪状:学生个子越来越高,知识越学越多,道德却越来越坏。现在屡败屡考,屡考屡败,教师只培养了学生极大的抗挫折能力。2004年第一期《教师之友》杂志刊登了一系列文章,公然批判魏书生和钱梦龙老师。当我们去跟风的时候,就会迷失自己,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高一点、低一点都要坦然面对,要想育好人,教好书,做好人,努力让自己的言行一致,因为中国从古至今对老师的评价就没客观过。三教九流中,教师排行老九,介于娼盗之间。文化大革命给教师起名叫臭老九。到80年代初,小平同志设立了教师节,那个时代百废待兴,科教优先发展。到90年代初期背上了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美名,还有七匹狼之一,无论怎么评价,我们还是在做教育。
产生职业倦怠和压力的时候怎么办?当我们感觉压力大的时候,我们就用魏书生老师的比较方法来排解压力。你可以跟职业压力比你大的人比,就不觉得自己的压力大了。职业压力排行第一的是矿工,矿工每次下到矿井的时候跟家人都是一次生离死别。职业压力排行第二的是警察,随时随地都有生命危险。排名倒数第一的行业是图书管理员。要跟职业压力大的人比,就能缓解自己的心理压力,所以教育需要少一些评论家,少一些理论家;需要多一些懂理论的教育实践家,有实践的教育理论家。这也是为什么即使我做了校长,也不想离开教学一线的理由和原因。一段时间不上课就感觉自己的心空了,苏霍姆林斯基虽然是教育家,但是他做了一辈子的校长。
学习魏书生“科学、民主”做教育
老师,你觉得幸福吗?
你可能会说我寻找不到幸福的感觉,我要说你错了。幸福是没有战争,没有灾害,没有疾病,有事可做,有书可读,爱与被爱。这些都符合咱们的现状,我觉得咱们还是幸福的。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职业,重新认识教育。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改变不了国家,改变不了社会,但是可以从自身改变,可以改变一个学生,可以改变一个班级;作为校长可以改变一个学校。
教育无非是“教”和“育”,教什么?教书。怎么教?教学生学会学习。育什么?育人。怎么育?培养终身受益的习惯。我的教育观: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服务。德育是什么?德育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服务需要标准。标准是倾听,最好体现是爱。爱班级的最后一名学生,无论这个孩子什么样,都试着去爱他,如果你真的做到这一点,就能走进一个全新的境界。怎么去爱,以母亲的情怀去爱;以园丁的情怀,每天走进花园关注的都是满园的花草里最后开的一朵,施肥浇水,对它倾注最多的爱;以医生的情怀,没有一个医生会嫌弃自己的病人,越能解决疑难杂症的人才能成为专家;用向导的情怀,没有一个向导会埋怨迷路的人。要以平平静静的心态去爱,学生有权利不爱你,也别指望着毕业后都能来看你,但期望值过高,就失去很多。以感恩的心态去爱,我们赚得都是纳税人的钱,这一点民办学校的老师体会更深,所以,我们教师要每天带着感恩的心态走进班级。
服务需要细节。我硕士学的是教育管理,书上第一句话说:教育管理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它是借鉴于企业管理。看到这里,我就不看了。为什么?因为第一它承认了是一门不完善的科学,第二它是借鉴了企业管理,所以我还不如去学企业管理的书,所以我读了许多企业管理方面的书。海尔的首席执行官张志勇说过: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这里面,每个人能前进一小步,班级前进一大步;每个人退后一小步,学校就会退后一大步。要关注每一个细节,我见过全国很多的机场,但是唯一对哈尔滨的机场印象深刻,安检台的前面都有一个苹果,我最开始以为是苹果不让带上飞机,但是我顺势往旁边台上摆了一个苹果,我问服务生:“为什么每个台上都要放一个苹果呢?”服务生微笑着说:“祝每一个旅客都平平安安。”所以我想教育就是需要这样的细节。
服务需要制度化。魏书生说过一句话: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之内人人自由;制度之上没有权威;制度之外没有民主。我在石家庄中学做校长时,每半年修改一次管理制度,每个人都有权利提出议案,有些老师不涉及自己的切身利益就不提议案,当真的涉及到切身利益的时候他去找校长了,但是我们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制度错了也要按照这个执行。因为惩罚你该发扬民主时,你冷漠,所以给这些人一个教训。当每个人都重视的时候,制度就是一种权威,就会按照制度说话办事。人管人气死人;制度管人烦死人;文化管人管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的标准,是需要传承和完善学校的文化,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最好能任职时间稍长更好。
学习魏书生班级管理艺术
德育存在的问题:一是高。过于理想化,脱离学生实际和社会生活的实际,学生够不着;二是缺乏层次性和阶段性,脱离学生年龄的属性;三是空。缺乏明确的要求和具体的指标。
怎么解决呢?
首先要降低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如果做事不突破道德底线,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就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怎么降低德育的要求,大公无私,谁能真正做到呢?我们可以要求大公有私,先公后私,但是旗帜鲜明地反对自私自利,这就是教育的实际。
其次确立德育的实际性,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绝大多数老师理解因材施教是知识上的因材施教,实际德育也需要因材施教,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不同的要求。我给学生讲鲁迅的《药》,主题是揭示辛亥革命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当老栓知道夏是为了革命而死的话,他还会把馒头蘸他的血给小栓吃治痨病吗?我觉得这个引导学生不会有其他的答案,现在的学生特别聪明反问我,“如果父亲特别爱儿子呢?”言外之意,如果父亲特别爱儿子就可以只求目的不择手段,多么可怕。我在上海讲课,讲《麻雀》这篇文章,主题是“不自由,毋宁死”,麻雀不吃东西绝食死去。我问:“小麻雀这样的精神可贵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可贵。”“你们愿意做麻雀这样的人吗?”回答不愿意。什么原因?语文科代表,一个很漂亮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我能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我宁可失去一部分自由。”这就是我们面对的挑战。所以我说当我们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
然后,从培养习惯入手,这有很多方法。
用魏书生老师的一句话:尽管我们每个人无法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把我们的内心世界管理得天青日朗,能让自己更珍爱生命,善待他人,求真务实,奋发进取,能放善缘。宽容开朗,生活的大浪能把我们冲上高峰,也许把我们卷入深谷,无论在哪个坐标点上,我们都能够自强不息,乐观进取,高楼住得,茅屋居得;高官做得,百姓当得;寒也耐得,暑也熬得;表扬禁得,批评听得;顺境处得,逆境受得。一根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五天忙碌六七不休,八思九想十分用心,百般教诲千言万语,滴滴汗水浇灌桃李遍天下。也许我们教师不能像名家一样,不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是我们可以把最小的班级管得天青日朗,开拓出自我的新天地。
(本文根据辽宁省特级教师、盘锦市第二中学校长吴献新在“全国班主任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整理。选自华师教育研究院-微信号 hsjyyjy)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