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闲”书
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闲”书
文|王永彪(吉林省长白县金华乡学校校长 )
亲爱的孩子们:
当你们休息了七天返回校园的时候,我估计上海的那位捐书者和我的心情一样,都想知道大家的读书情况。休息了七天,读一本书应该是不成问题的。(注:看到我在校长传媒微信公众平台发布的募书告白,上海一位爱心人士为我们捐了世界著名小说系列丛书,一套59本,放假前,我们分发给孩子们。)
实际情况呢?几个同学连翻都没有翻过,只是把书原封不动地搬回来,又放到了前面。
在你们的眼里,也许会认为,这些书和考试丝毫没有关系的,读与不读,似乎不会影响我们的未来。既然如此,读它干什么呢?有那时间,不如四处走走,或者打打游戏。
我是不反对四处走走的,因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可惜,我们似乎也很难走出长白这个小圈子,因为我们基本上生活在农村,十月一正是忙碌的时节,我们的父母怎么会有时间和你一起到处走走呢?那么,我们也只有圈在山水间,熟视无睹了。
面对这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我们的确已经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因为我们看到的除了山,还是山。我们窥望外界的,除了教材,还有一些浮光掠影的媒体,譬如电视新闻等。那些真正可以让我们厚重起来的书籍,却常常躺在柜子中“独自流泪到天亮”。
这些书籍,的确是有别于我们的教材的,体裁不一,厚薄不同,有时甚至会出现观点相悖的情况。放在以往的家长眼里,这些都是被称为“闲”书的,因为他们认为,翻阅它们,不可能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提升分数,甚至还可能让我们因痴迷此类“闲”书而影响了正常学习。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努力读所谓的“闲”书呢?
借助“闲”书看清外面的世界。“秦时明月汉时关”,我们如何领略?明月仍在,秦汉早已成为历史。我们到何处寻找秦皇大帝的叱咤风云,到何处寻找汉皇高祖的雄韬武略?翻开历史的画卷,一幕幕惊涛骇浪、一场场血雨腥风,哪一幕不触目惊心,哪一场不催人泪下?由着文字,我们穿越于历史的时空,丝毫不受羁绊。“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面对家国凋敝,徒生慨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踌躇满志的杜甫面对逶迤泰山,以欣喜之情挥洒人生豪迈……由着文字,我们体味着不同的角色,完全不受限制。“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无法打败他。”铮铮铁骨,海明威,以桑地亚哥,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硬汉形象,而其人,一脸络腮胡子的海明威,却以一杆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硬汉生命……由着文字,我们走进了矛盾的生命,全然不用预约。看看吧,万千世界,皆在“闲”书中。
借助“闲”书领悟大家的智慧。“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怎样的战火纷飞,鸡飞狗跳?怎么的蓬头垢面,全无颜色?怎样的望穿秋水,对月伤怀?乱世之间,触目所及,整个世界都分崩离析。于是,乱世之间的人们哀叹: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由着文字,我们纵横于历史的天空,尽领世界风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其清雅的心境?然而面对动荡的社会时局,陶老夫子无力阻止,只能以文字构想出一副宁静祥和的世外桃源。“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生命是神奇的,各有自己的循环往复,也自有其内在玄机,刻意的征服只能让征服者自尝苦果,唯有真诚地善待万物,我们才能坦然而行。由着文字,我们漫步于广袤的舞台,尽悟生命真谛。吴承恩曾经构想的上天入地,拔根汗毛变出万个猴子,如今都已经转化为现实。吴老先生创作《西游记》时,也许只是生活在荒诞的梦中,也许写着写着,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因为简直就是幻想。孰料,今天竟比他想的还要神奇!大胆的想象配以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由着文字,我们驰骋于未知的世界,尽撒人间美梦。
借助“闲”书找到真正的自己。滚滚红尘,我们到底在何方?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辈就一直在寻找,及至今天,依然在思考,我们的生命中,究竟哪一个才是我们的真实面孔,究竟哪一个才是我们要履责的核心?由着文字,我们可以遍览岁月烟云,慢晓人生角色。茫茫人海,我们似乎总是不停地跋涉,关乎天,关乎地,关乎爹,关乎娘,外在的风花雪月迷失了我们的双眼,外在的光怪陆离揉碎了我们的柔情,当我们把自己完整地交给这个多变的世界时,却常常忘记了问问自己的内心世界,到底有怎样的需求?由着文字,我们可以一睹大家情怀,看清内心世界。当我们沾沾自喜,沉醉在自己暂时取得的一点成绩时,我们可能忘记了“山外青山楼外楼”,当我们彷徨不定,徘徊在外在或内在画出的圈子时,我们可能无暇顾及“柳暗花明又一村”,我们为微小的成绩或“庞大”的困难所缠绕,无法突破,很难跨越。翻开典籍吧,我们的先辈遭遇了太多的瓶颈,挣出去,我们就可以触摸到更加明媚的阳光。由着文字,我们可以接受高人指点,实现自我超越。
如此看来,“闲”书不“闲”。那么,无论我们多忙,都要停下脚步,走进文字的世界,给我们的身体一座漫游的花园,给我们的内心一方休憩的沃土,给我们的精神一泓遨游的清泉。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