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方式带出优秀孩子
三种方式带出优秀孩子
文|刘平易 家长慧(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家庭教育公益推广人、开心糖果幼儿园家庭教育高级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会员、聊城市妇联家庭教育特邀讲师。家庭教育、育儿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
有一次给社区做家庭教育讲座,到场的近百人,可是,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是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这些老人每人都带着小本子,听得很认真,记录的也很仔细。讲座结束后是提问互动时间,老人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问题,从中发现老人在养和教育的问题上存在很多困惑,不知道该如何养,也不知道怎么教,再加上隔代教育存在的误区,让老人们更是很纠结。有位奶奶说道:“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一个月都回不来一次,甚至半年才回来一次,并且都是来去匆匆。平时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都是由我们老两口照顾,有的时候也知道不能太娇惯孩子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本来父母就不在身边,孩子也怪可怜的,又怎么能狠下心来管孩子啊”。这位奶奶说话的时候眼睛里闪着泪花,其他的老人听了之后都连连点头,从他们的唉声叹气中透着无奈。
养和教的问题不仅仅让老人们感到纠结,同时也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头疼不已。有多少父母在工作和孩子之间做选择时备受煎熬,虽然,工作和孩子不能放在同一天平上进行衡量,但是,现实情况却让年轻的爸妈不得不这样去做。能够放弃工作而做全职爸妈的毕竟是少数,这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做基础,最起码的就是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大多数年轻的父母还都处在为了生计而忙碌的阶段,不可能完全放弃工作而照顾孩子,所以,养和教引起的问题接踵而至。每一位做父母的都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孩子的到来,让每一位父母既兴奋又无所适从,兴奋的是自己要当爸当妈了,无所适从的是,自己从来没有当过爸妈,没有任何的经验,不知道自己行不行。就这样怀着一颗忐忑的心情,从孩子的角色转换成了父母的角色,这次的转化就好比是凤凰涅槃,如果年轻的父母们能够学会适应这种角色的转换,那么,就会发现涅槃后的幸福和快乐。
转换就是一种变化,从旧有的舒适的环境里面走出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里,任何一种变化都会遇到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带来的痛苦,并且还有转换角色过程而带来的不适应。如何带孩子,怎么带孩子,就是当今年轻爸妈所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由于特殊的中国式家庭结构,不仅让如何带、怎么带成了问题,也让孩子由谁来带成了问题。孩子由谁带,无非就是三种情况,第一:老人带;第二:自己带;第三:老人和自己一起带。
第一种情况针对的是由于自己的工作在外地,再加上工作环境的不允许,只有把孩子放在家里,让老人带。这种情况会由于父母和孩子接触的少,让孩子不能感受来自于父母的爱,而形成性格上的缺陷。这种情况就需要父母要经常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和孩子不断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虽然人不在身边,但是也要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并没有忘记他们,不管在哪里都是爱他们的。
切记:在交流和沟通的时候,不要只问孩子的成绩和有没有不听话,这会让孩子不愿再接听你的电话,要把自己对孩子的想念传达给孩子,多问问孩子的心情,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第二种情况自己带孩子,是最好的方式,孩子在父母的身边会有安全感。并且,孩子会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很多语言和行为模式,这些对孩子的成长都很重要。可是,有很多的年轻父母却忽略了这点的重要性,形成了只有妈妈一人带孩子的现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关键,但是,父亲的缺席对孩子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母亲,善良、宽容、柔弱;父亲,果敢、坚强、力量,这些不同的人格特质,是由父母两个人才能对孩子形成影响的,一个人是永远不会起到作用的。
切记:不管是什么情况,都不能成为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缺席的理由,爸爸和妈妈、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组成部分,这就好比是一部机器,缺少了谁,这部机器都不可能正常运转。所以,你可以忙工作、忙生意,但是,不要忘了,一定要让孩子感觉到你的存在。
第三种情况老人和自己一起带,这是当下比较实际的方式,也是问题比较突出的一种方式。年轻的爸妈,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一个孩子,大家住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特别是孩子的问题,经常惹烦忧。老人对孩子的过于疼爱,年轻的爸妈看不惯,自己对孩子的严厉,老人有时候会心疼,这是最常见的分歧点。
切记: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而引发家庭内部的矛盾,一定要就事论事,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就是一种良好地教育环境,孩子在和睦的家庭氛围中成长,就是有点小问题,也会很快被爱的氛围所淹没。
不管是谁来带孩子,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这是天职,这是法律所赋予的神圣职责。任何一位父母都没有理由和资格,推卸这份责任,更不要因为某种困难而放弃孩子。所以,年轻的爸妈们,你不但要会养孩子,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教育孩子,要想让孩子优秀,做父母的就要不断地学习如何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从来没有一层不变的规律可循,只有不断地学习,再学习!
延伸阅读: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微社区-教育圈”轻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