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位美籍华人妈妈的家教智慧:好妈妈是天然的老师

2016-02-14 陈晚 校长传媒

一位美籍华人妈妈的家教智慧: 

好妈妈是天然的老师

文|陈晚


自序


纵观中国的书市,和中美教育有关的亲子教育书籍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哈佛爸爸耶鲁妈妈写的书,这些书主要告诉读者如何让孩子挤进美国名校。另一类书是普通爸爸妈妈写的书,这些书的作者主要着重于孩子品德性情的培养,以及探讨如何处理亲子危机时的一些对策。我虽有三娃儿,老大也上了大学,遗憾的是,我并不是哈佛妈妈。所以说,我的这本书名副其实地被我归入了第二类。

 

不是我闭关自守,也不是我夜郎自大,哈佛妈妈和耶鲁爸爸写的书我本人很少读。不过为了完成这部书稿,我在写作期间参阅了一位韩国哈佛妈妈写的一本书,加上我以前读过的《虎妈战歌》,我对名校学生家长写的书,确实只读了这些。通过阅读这两本书,我感觉到无论是韩国妈妈,还是美国妈妈,只有虎妈类的孩子才有可能挤进像哈佛耶鲁那样的名校。因为性格使然,无论如何我也做不了虎妈,所以我的孩子也就很难进入哈佛了。依此推理,有什么样的妈妈,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如果我们说,妈妈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从学业的角度来说,至少应该顺理成章。

 

对大多数的孩子们来说,能进哈佛的学生绝对是少数。如果孩子没有进哈佛的潜质,妈妈又没有虎妈般的严厉,即使你把哈佛妈妈的书倒背如流,你的孩子也进不了哈佛。或许这就解释了我本人为什么不热衷阅读哈佛妈妈书籍的原因。对大部分家长来说,我们面对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并让普通的孩子成才,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应该深思的大问题。

 

我在美国已经漂泊了二十多年。多年前,我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做了五年的助教,我和美国学生和教授有过多年的交流。虽然我自己曾经做过留学生,也荣获了美国生物学博士学位,最近我又重返校园开始攻读文学类的第二学位。基于这些种种的原因,无论是在二十年前,还是在如今的现在,我对美国大学的文理科教育并不陌生。加之近二十年来,我同时也在抚育着自己的三个子女,我在帮助我的孩子们应对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时,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经验和教训。这本书里面的一些内容,就是以各种各样的实例,展示了家庭教育和美国学校教育之间的你中有我有中有你的互补关系。此外,本书也探讨了对孩子品行教育和道德培养的种种实例。

 

无论身居何处,我们中国人非常重视教育,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的确,每次我从美国回国探亲,当我和国内的亲朋好友交谈时,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孩子上了哪所重点高中?孩子上了什么大学?孩子找到了什么工作?我发现,所有父母关心的主要话题,几乎都集中在这几个即简单又复杂的问题里。中国妈妈如此,美国妈妈亦然,这几个问题可谓是中美教育的共同切合点。

 

或许是因为美国文化的熏陶,我的三个孩子总会让国内的亲朋好友,甚至是陌生人读出一些不一样的性格和气质。有一次,我带我家二宝到家乡的理发店收拾头发。二宝刚刚坐下,理发师就好奇地发出惊叹,这孩子哪来的?这孩子的气质和咱中国孩子的气质不一样,这孩子眼睛里面有思考。家乡的这位理发师走南闯北,可谓是阅人无数。他眼光的犀利,让我亦悲亦喜。原本是中国人的后代,二宝却不像中国孩子,这让我有些淡淡的伤悲。从理发师惊奇的提问中,我同时读到了他对孩子气质的欣赏,这又让我有些自豪和欣喜。我当时就想,到底是美国文化,还是家庭教育,才造就了我家孩子与国内孩子不一样的气质?

 

去年夏天回国,我和孩子们在上海火车站候车。当几乎所有的旅客都用手机阅读打发时间时,我家的二宝和小宝却能在熙熙攘攘的候车室里读书。这个让我看似非常简单的一幕,却让陪我同行的国内朋友赞叹不止。你家孩子爱看书,这太棒了!国内的很多孩子,没事就爱玩游戏。朋友的一番赞许,让我有些不好意思。其实我只是在出发前,提醒孩子们带上一本他们喜欢的书籍,用来打发等车时的寂寞。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提醒,才让我的朋友发出了这样的赞许。美国孩子爱玩儿游戏的也不少,我的孩子到底是玩儿游戏,还是读书,全在于我的提醒和督促。在日常生活中,妈妈的适当管教看似简单,却能造就不一样的结局。

 

作为家庭教育的主力军,母亲的作用不容忽视。“世上只有妈妈好”、“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等等这些俗语或者典故,都把母亲指向了家庭教育的最先锋。加之现代社会中男女分工的不同,经常陪伴孩子的家长,不是父亲,而常常是母亲。从孩子诞生那一刻起,母亲的家庭教育就已经开始了。给婴儿哼唱儿歌,和婴儿讲话,谁能说这不是启蒙教育的一种呢?等孩子长大以后,教孩子认字,给孩子讲故事,哪个妈妈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帮孩子选学校,送孩子上学,和孩子谈心聊天,辅导孩子写作业,哪个妈妈没为此操劳过?正因为妈妈常常出现在孩子的视野中,母亲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母亲,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说,好妈妈是天然的老师,就不是什么空穴来风了。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个课堂。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位家长都是老师,我们都有可能是潜在的教育家。可惜,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游戏规则。在这个社会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同样的话语权。即使某位家长对教育有真知灼见,如果他/她没有话语权,他/她的观点只能属于他/她自己的家庭。

 

作为一名普通的家长,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早就以关注教育为己任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三个孩子的家长,也不仅仅是因为我有在美国和中国就读的经历。我关注教育的主要原因是,我耳闻目睹了许多家庭为了子女的教育绞尽脑汁却出师不利。我先是因为恐惧,才对教育产生了兴趣,因为我不希望我和我的孩子们也在同样的挣扎和困惑中失去方向。后来,我的恐惧慢慢转化成了一种希望,我希望每个家庭的孩子们都能在成长中如鱼得水。当我收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来信时,大家对教育的集体困惑,才使我慢慢意识到了某种责任。

 

其实我们每个家长都应该以关心教育为己任。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送去光明,我们也可以把我们的经验教训当做是一盏明灯,用来照亮依旧在黑暗中摸索的家长们。虽然我们每个人的视野都很有限,我们都无法看到教育真相的全部,但集体的智慧远胜于一人独行。

 

在关注教育的过程中,专家学者的观点固然值得参考,但普通家长的声音更值得倾听。学者的高谈阔论永远无法代替家长们的叹息声,唯有大家一起在经验教训中前行,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这种成功,不以名校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这种成功,不以起跑线论输赢。无论风吹雨打,还是电闪雷鸣,当我们能以坦然的心态面对孩子们无畏的笑容时,我们对教育的关注,才能开辟出另外一条通向成功的小径。

 

这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从我们日常琐碎的生活中,提取出家庭教育的精华,看看它对孩子的总体教育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比如说,在上海火车站我并不提醒孩子们带书,他们很可能也会拿出ipod津津有味地玩游戏。所以,我一直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决定了孩子未来的总体模样。这种模样并不仅仅表现于孩子的外在气质上,它也表现在孩子看不见的精神世界中。

 

在文学世界,有很多歌颂母亲的诗歌和典故。在此,我愿引用美国总统林肯所言的一句话来表达一下母亲对子女成长的重要性。在提到自己的母亲时,林肯曾经深情地说过:我所有的成就,都因为我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人们常说,每一位成功的男人身后,都站着一位好女人。根据古今中外的亲子教育典故,假如我们说,每个好孩子的身后,都站着一位好妈妈。这种说法,你赞同吗?

 

如果你有缘读到这本书,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好妈妈何以是好老师的种种答案。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本文为作者原创,选自水影儿的博客)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求孩子不马虎,他的功课会更糟糕?

一张图道出千万家庭教育的真谛

反省自己——家长要补的功课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微信号xzcm888)

有教育的地方就有我们

投稿邮箱:xiaozhangchuanmei@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