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滩自贸区:国有大行只是第一波?
真正关注金融的你,请关注我们
3月7日,胡和平省长在北京“两会”上举行记者会,虽然有多项内容被关注,但抢镜最多的提问始终是:陕西自贸实验区。
作为专注于区域金融的观察者,校尉君有一个坚定的看法,财经新政的终极意义往往谁也预期不了,与其空泛的猜测,倒不如与“西安金融棒棒糖”的粉丝们一起看看那些具体的行动派!
因为,政策这种事,就得抢第一波。
连名字都改? 中国银行出手最狠
醒得最早的是中国银行。
3月1日,中国银监会官方网站挂出信息:同意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港务大道自贸区支行更名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自贸区支行,营业地址为西安市灞桥区港务大道99号。
虽然只是将“西安港务大道自贸区支行”改为“西安自贸区支行”,但从外界观感来看,却是大大的“升格”,毕竟从区域开发区概念到了“大西安”概念。
其实,作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大行,中国银行陕西分行早在2016年下半年已经开始布局自贸区业务。
第一招,借专业培训高举高打,获得政府支持。
自贸区在西安是个新鲜事物,在中国银行可不是。如果想拿下领先优势,必须先让陕西财经官员认知中国银行在自贸区领域的专业能力。
于是,2016年9月,由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举办的“自贸区建设与金融改革”首场主题讲座在西安举行,陕西省发改委、省金融办、国家外汇管理局陕西分局、高新管委会、国际港务区管委会、杨凌农业示范区管委会相关领导纷纷出席,现场共计180人。
尽管陕西分行组织了各分支机构统一收看视频,但在校尉君看来,中国银行最期待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陕西财经官员”,呵呵。(从商业精神上看,完全正确)
第二招,借媒体释放信息,提出“自贸首选”。
2016年12月底,《中国银行陕西省分行打造陕自贸区金融服务首选银行》一文开始出现在西安当地媒体上,在介绍了诸多自身优势之后,有一句话直接切中了主题:
“积极参与自贸区各项金融改革探索,巩固自贸区业务领先优势”,这就是中国银行陕西分行的整体意图。
校尉君对此并不意外,中国银行毕竟是对“全球化”理解最深的内资银行,继2013年首批进驻上海自贸区之后,2017年初已在湖北、辽宁、广东各地深入挺进,“西安自贸区支行”的落地,只是其“全国棋局”中的最新一子。
吸引力何在? 绝不止是“赚钱问题”
坦白说,国有大行内陆分行面对自贸区是有压力的,急需向总行或其他自贸区支行“求援”或“取经”。那么作为“西安金融棒棒糖”的粉丝们,我们也需要看看自贸区对现代商业银行有什么样的吸引力:
1:业绩增长
在上海自贸区,挂牌后短短9个月,区内已经注册了8000家企业,加上存量8000家,总共1.6万户企业,大多数企业老板一拿到营业执照,转身就来到银行申请开设自由贸易账户(FT)。
这种爆发式的需要给银行带来了直接的收益:
以中国银行上海自贸区分行为例,截至2015年8月末,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近9000个;FT(自由贸易账户)项下人民币公司存、贷款余额分别近50亿元和300亿元;跨境人民币借款余额超100亿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的收付量近500亿元,各项业务持续领先同业。
再以招商银行为例,近10年来该行离岸贷款、结算量、中间业务收入、税前利润复合增长率均超过50%。
2:能力创新
财经媒体2014年左右曾对此大量报道,校尉君归纳后大致如下:
过去:虽然境内银行可以为外向型企业提供进出口的贸易结算、汇兑业务甚至汇率、利率衍生品,但是产品类别比较少,手段和工具比较缺乏。
今天:FT账户对银行的账户管理和核算系统提出了新标准和新要求,诸如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等业务,也是银行业务和流程创新的大胆探索,比如中国银行已经为自贸区企业办理了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打通了国际大宗商品套期保值交易通道。
呃,校尉君绝对不是跨境业务的专家,对此技穷,粉丝们其实也不必纠结,我们只需要知道一点即可:就是当打开自由贸易之后,银行必须做许多过去不会的业务,这就够了。
那么,随着陕西自贸实验区挂牌临近,国有大行驻陕分行均有相当压力,一是大量新企业可能在自贸区诞生,大量自贸业务可能井喷,这可是眼睁睁赚钱的机会;二是总行一定会对创新业务进行单项考核,任何一位分行行长都不想在这种事上“丢掉面子”(当然,里子也不能丢)。
扎堆是必然 但绝不止是银行
第二个跟进的是中国农业银行陕西分行。
公开信息显示,省农行党委要求“举全行之力”做好自贸区金融服务工作。我们来看看动作:
1:2016年9月,指定对口部门与专人开展前期调研,先后与前两批自贸区分行(陕西为第三批)进行沟通,与陕西省商务厅、发改委等部门进行交流获取信息;
2:2016年10月,成立省农行自贸区工作领导小组;
3:2016年11月,派员前往天津、上海、广东分行进行实地考察学习;
4:2016年12月,印刷“中国农业银行陕西自贸区金融产品与服务手册”;
上述动作的结果就是拿出一堆产品,包括收代通、内保外贷、融资租赁等。校尉君先不判断这些业务的成色,行动起来就是好事。
根据上海2013年挂牌最初的动静,校尉君判断,拥有一定全球业务能力的商业银行应该是迅速填补西安自贸区,揣测的名单中应该包括: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至于陕西本土的长安银行、西安银行应该也会有所动作,毕竟当“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长安银行就果断地设立了“丝绸之路支行”。
但最有价值的信息不应该只限于商业银行,也更不只限于国有大行。
还是让我们再看上海,截至2016年7月底,也就是上海自贸区设立三周年前后,累计有45家机构接入人民银行有关监测管理系统(其中,银行37家,证券公司2家,交易所2家,财务公司4家),区内近8万多家机构共开立自由贸易账户55543个,当年累计账户收支28184.4亿元,月末FT账户余额1326.9亿元。
根据胡和平省长在北京释放的相关信息(三个片区),校尉君可以尝试做一个更为具体的设想:
1:西安中心片区
猜测:这一片区扎堆的金融机构应该是“能源金融+科技金融”居多,前者应该有能源交易所扩容的可能,后者则是商业银行跨境业务尤其是投贷联动主战场,当然券商主攻的ABS、股权直投也不为旁落。
2:港务区浐灞片区
猜测:这一片区主攻方向应该为“贸易金融”,最引人的新面孔应该是金融租赁公司或融资租赁公司,毕竟面对“一带一路”大宗设备的进出口,没有租赁公司是难以想象的。
3:杨凌片区
猜测:这一片区的金融服务尤其薄弱,但胡省长已视农业板块为陕西自贸实验区的特色,可见未来将鼓励涉农金融大加发展。(暂时还不敢想象出现郑商所之类的机构)
助力金融中心 有望拓展全新格局
“西安金融棒棒糖”的粉丝们最关注的,应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自贸区能不能推动“西安金融中心”的建设?
胡省长在北京表示,根据省政府的规划,要将“一带一路”和自贸区的建设融合起来,推动开放,希望能够打造五大中心,1是建成国际商贸物流中心,2是建成国际科技教育中心,3是建成国际产能合作中心,4是建成文化旅游中心,5是要建成区域金融中心。
对于这个表达的次序,校尉君内心是认同的:
1:国际商贸物流中心:西安居于丝绸之路的起点,随着中央政府对中亚、西亚的战略突破,西安自身的努力(包括港务区、长安号等),尤其是近期一大批现代物流公司的抢点(京东、阿里),使得西安确实拥有了一定的地缘优势;
2:国际科技教育中心:这一点不必多言,西安在科教上的优势人所共识,所需要突破的只是体制机制(如果有必要,校尉君会专注地写一篇“NB的西安光机所”,以向粉丝们介绍);
3:国际产能合作中心:粉丝们对此不要觉得费解,其实比较简单,对中国而言就是“产能输出”,毕竟我们的供给能力太强大,尤其是基础设施、成套设备领域;对境外而言则是“产能输入”,合作中心的定位,则可能是“市场撮合”;
4:文化旅游中心:陕西是旅游大省(虽然不是强省),但其“中华文明起源的符号般影响力”,却令全球游客无法抗拒;
好了,如果粉丝认同,请再耐心看看上述4个中心背后的“金融力量”。
1:物流:现代物流绝对不是简单的“运输”这么简单。有物流,就需要结算,而且是“跨境”结算,想一想新加坡凭什么成为亚洲金融中心之一?有贸易,就需要“跨期”,想一想为什么芝加哥为什么产生农产品期货交易所?
2:科技:科技是“新金融”最喜欢的“暴利区域”,想一想那些动辄估值百亿美元的“独角兽”,以券商、PE、VC甚至是产业基金,都是偏好者之一;
3:产能: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基础设施、成套设备的是中国的“强势产业”,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却普遍缺少一次性支付能力,这就需要金融租赁或者是融资租赁(建议粉丝们琢磨一下为什么“GE金融”为什么比“GE制造”来赚钱)。如果更夸张一点,谁说不可能诞生“产能交易所”呢?
4:旅游:如果上前述几点是物流、信息流,旅游可是“人流”,这一点在“地球村”时代仍然异常重要,许多真正的“前端业务”都必须依靠“人际沟通”来实现。退一万步讲,超常规发展现代旅游产业,现代金融也不可或缺,否则陕西就不会出现规模近100亿的旅游产业基金了;
许多粉丝会问,真是会是这样吗?
校尉君不想单纯地说一句“万事开头难”,其实,中间会很难,未来也会很难,市场竞争本是如此,建设金融中心也是如此。但我们都是具有“建设性”的人,在拿到了正确的钥匙之后,我们需要做的就是:
勇敢地打开这扇门,走进去,并且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