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书记的10个问题:我们试着回答第9个
永康书记作为“大西安”的最大的议程设置者,总能牵动主笔们的目光。
8月,永康书记提出“10问”,一时间大家都在报道。但截止目前,提出办法的人却很少,作为西安金融业的一个抱有建设性态度的观察者,校尉君决定撸起袖子试着回答下,但仅限于第9个问题,呵呵。
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们拥有国家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等多项政策红利,拥有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新起点等良好平台,理应成为国内外金融资本的汇集点,但丝路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产业却达不到省上要求?”
把“为什么”暂时放在一边
这是一个好问题,其实也是一个老问题。如果务实地看,原因其实很多。
1:经济发展水平尚不发达:
从整体经济的繁荣度上看,推动金融中心的建成还有许多困难,需要时间,因为金融产业不可能脱离整体区域的财经背景;
2:金融中心的要求其实并不低:
上海2009年就超过了香港的GDP,但仍然无法说自己在金融方面领先香港,例如香港平均每7个岗位就有1个和金融相关,而上海金融从业者累计占比只有5%。初看是国际化交易工具、国际化人才的不足,本质是还有区域政策和区域环境的原因;
3:西安金融体制一直不顺:
“一行三会业务监管”+“地方金融办其他职能”+“国资委管资产”+“组织部管人”,还是比较复杂的;(当然,这是全国普遍问题)
4:金融专才的长期定位:
官办金融是陕西和西安的主流,其间有中国市场化渐进的取舍,也在事实上让金融专才在“官员”和“企业家”中左右徘徊;
从大的框架上看,这4条基本是主要原因,至于观念不开放、创新力不足等,都基本难脱这个大背景。
但是,校尉君认为,永康书记“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他更关心的应该是“怎么办”,这才具有建设性。因此,怎么办成为校尉君写作的重点。
同时,还有几点提示:
1:谈西安建设金融中心,应该放置于“省市共建”的角度上看,因为多数金融机构的股东主体为省管机构;
2:本文中暂不讨论资本市场,因为这个话题更复杂(有机会另议),因此本文关注的是银证信保这一传统领域;
3:对于科技金融、文化金融、能源金融和新金融亦暂不讨论,也不包括交易所等其他金融市场要素;
关于“怎么办”的7项建议
一:需要厘定一个“新规划”——(解决“方向”问题)
2017年金融工作会议和《关于陕西金融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是“非常”关键的,因为过去我们曾经对陕西金融产业也做了不少表述,但多数就是“说说而已”,例如:
1:陕西金融产业的整体目标过于模糊,不像四川已经明确到了牌照数、机构数、建成时间和GDP占比;
2:西安金融中心的定位需要进一步细化,西北金融中心、西部金融中心、丝路金融中心,这基本都是不同的定位和要求,至今校尉君自己也没明白到底追求目标是啥?回到市区内,从10年前提出在浐灞建设西安金融商务区后,直到2016年提出“西安金融金三角”,才算有了定论。但事实上,目前各城区、各开发区多是各自为战,至今没有一个“十分确定”的规划。既不能做到上海以“陆家嘴单纯片区为核心”的模式,又不能做到四川推动“成都全市为核心”的模式;
因此,我们建议在西安市委市政府层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明确,告诉全市公众,我们的金融产业到底要怎么推进。
二:需要一个“核心理念”——(解决“思想”问题)
核心是“市场化+职业化”
1:市场化
(1)结合“混改”,推动专业级战投和优质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产业;
(2)鼓励自我发展,政府不再以行政方式进行资本支持(个别惠民类主体可例外);
(3)推动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尝试“总裁及核心管理团队”脱离行政序列;
(4)打破过于简单的限薪制,给“总裁及核心管理团队”以市场化报酬;
2:职业化
(1)变革考核体制,对“总裁及核心管理团队”按市值、利润率等进行直接考核;
(2)推动职业精神,鼓励国有控股金融机构按市场化方向公开招聘“经营层”;
三: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总控团队”——(解决“抓手”问题)
以陕西目前的情况看,组织部管干部、国资委管考核、金融办偶施援手的现状,是典型的“人人都管其实谁也不管”,急需改变,上海“金融工委+金融服务局”的模式是最有效的模式,四川“金融局”的模式次之,但核心都是“总有一个明确的、专业的队伍向政府负责”,我们的局面就是不知道谁该向政府领导负责,政府领导也不好说“板子该打在谁身上”。
因此,尽管有中央编办审批的实际困难,但校尉君仍建议:
1:坚定地学习四川模式:将金融办从办公厅“释放出来”,升格为政府直属金融局,金融机构除干部队伍仍由组织部管理(中央也如此)之外,“事、权、人”全部由金融办负责;
2:对金融办制定专项考核:有位须有为。升格后的金融办需要向政府报送真正务实的规划、明确建成重要金融中心的时间表、细化相关指标、对具体金融机构要进行真正的管理和指导、负责外区域金融机构的引入、化解区域金融风险等;
3:要为金融办找到“专业与强势的干部”: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欧阳泽华调任四川并负责组建成立了四川金融局,他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干部,作风也大胆。例如他提出“债券优先”、“资本市场是短板”等问题,就是发挥了他在证监会工作的优势,他还提出“2020年必须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也显示了一定的决心和勇气。我们的金融办就需要这样的干部,不能说“升格后”还是“老样子”,找到这样的人,可能在组建、完善、运转过程中,十分关键;
四:需要一大批“试点”——(解决“手段”问题)
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不是一个小事,一定会对目前金融机构带来“短期困扰”,加之金融改革牵一发动全身,可能需要“小步快跑”,因此校尉君建议:
1:选择3-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金融机构,推进“两化”(具体措施可能需要国资委与金融办“非常认真”的调研和推出);
2:及时跟踪数据,因为金融机构的年报、半年报都有制式要求,应该对“试点机构”进行总结分析,并辅之以动态调整;
3:允许试错:“试点”总会有失误,建议不怕暴露问题,暴露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真正的鼓励“有想法的人”,也类似于目前已达成共识的“容错机制”;
五:需要1-2个“大型金融机构”——(解决“标兵”问题)
陕西的金融机构虽然数量不少,但整体实力都偏弱,简单说仍是“一堆打不赢架的小朋友”。但我们也不能像重庆一样,把一堆机构简单的“兼并整合”,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实际上还是“官办体制”,竞争力相当有限,不过是“小学生凑成了一个班集体”,在事实上也只是当地政府的一个“另类投融资平台”。
因此,我们的建议是:
1:可以组建一个或两个“真正的金控平台”,而且必须是“市场化金控平台”,就是说无论是出资还是配备金融专才,都不能“麻烦政府”,不能“用政府的钱来办政府的事”,而应该是“用市场的钱、用市场的人,来解决市场问题”;
2:在“市场化金控公司”的筹建主体上,我们建议优先选择“上市”金融机构,毕竟上市平台可以解决扩张牌照的资本金(向证券市场募资)、专业人员(上市公司本身更为公开透明)、薪酬问题(对其他牌照的管理团队及业务团队而言),这样既不用政府再出资、配备干部,还会“具有天生的市场化基因”,建议关注已提出金控意图的陕国投;
3:对长安银行和秦农银行的“金控意图”也可以鼓励:城商行和农商行的“金控”更多是银行思维,既有做大资产负债表的规模趋动,也有计划提升客户粘性、一站式服务的商业合理性,但其应与综合类金控在管理输出上略有不同;
4:在整体要求,必须实现“协同效应”,牌照不是“简单的堆积”,必须在市场检验下,迅速发挥这种“集团军优势”;
六:需要1-2个“开放型企业家”——(解决“符号”问题)
类似马云于杭州、任正非于深圳的意义,我们一直认为,“企业家精神”是现代城市最佳的代言人,他们有可能激活一池水,而我们目前的金融机构负责人,多数“领袖感”不强,且多以官员形象出现,尤其是在现代传媒、现代公共关系的号召力方面较为缺乏。
因此我们建议:
1:鼓励现有金融机构“总裁及核心管理团队”大胆展现“个性化工作状态”:不要仍以行政级别来“自我约束并刻意低调”,他们需要向外界传递的符号是“企业家”,是“市场人”;
2:超常规重视“待批民营银行管理层”:如果说国有控股金融机构负责人短期内难以突破,就必须鼓励民营银行来做“先导部队”,他们必须在市场上生存,他们也明白“企业领袖才是最便宜的广告载体”,在市场逻辑上,他们的董事长、行长一定是愿意多展现自己,这样才能扩大机构的知名度、影响力,最终脱颖而出并实现商业获利。对于这一点,我们建议政府应该重点引导;
七:需要一个“氛围”——(解决“舆论”问题)
由于金融机构长期扮演了“赚钱赚到不好意思”、“高大上”、“金饭碗”等角色,加之确实存在一些违规事项(如银行飞单)等,在普通公众心里,一直有点对立情绪,如果推进金融变革,我们建议还是站在普通公众角度,来以“建设性+正能量”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
鉴于现在“人人都是通讯社”,校尉君就不便多说了,试举几例如下:
1:用“新形式”发布“西安金融中心建设线路图”:在全省金融工作会和《若干意见》之后,一次性向外界公布“西安金融整体预期”,以提升全省金融机构的士气,扩大公众认知度;
2:用好“新闻热点”:如西安银行正在推动IPO(显示陕西金融机构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透明度等)、长安银行推出覆盖500多个村子的惠农点(显示陕西金融机构落实普惠金融理念)、长安信托香港公司进行运营(显示出国际化视野)、开源证券债券业务强力发展(显示省属券商核心能力)、自贸区金融创新(全新的负面清单)、陕西金资推动“大投行”思维等,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可以通过这些看似随机、实则关联的新闻动态,来塑造陕西金融产业“景气升腾”的舆论环境;
结尾:
永康10问,基本是切中的“大西安”的旧疾与顽疾,作为一个金融观察者,我们的建议也可能落得褒贬不一,但提出问题总得有人思考,有人回答。我们这次作了尝试,也盼望糖豆们若有更多的研究与见解,及时提出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