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次被宝鸡“拿下”,咸阳真要沦为“省内老4”?
撰文丨黄高航
编辑丨黄高航
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咸阳人,我自小就觉得咸阳是个“大城市”,到了西安之后心理上也感觉“起码是关中老二”。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据陕西省2019年前三季度各城市GDP数据显示,宝鸡以1613亿元列第3,咸阳以1538亿元排名第4。同时,咸阳名义增速仅为1.8%,在全省10个城市中垫底。
这意味着近20年间宝鸡GDP第二次超越咸阳,上次在2006年以6亿元微弱优势短暂性胜出,保持了不到1年,此外其他年份均在咸阳身后。
宝鸡是如何干翻咸阳的?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咸阳和宝鸡今日之局面,或许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早已显露过诸多迹象,这些迹象值得一番探究。
我们从两个角度出发:长期和短期。
从看长期来看,主要是产业结构。每一座城市的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互相依赖,彼此促进,某种意义上讲,产业结构是经济增长的基础,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那么,近些年咸阳和宝鸡的产业结构究竟如何?又经历过哪些变化?
金融棒棒糖整理了两座城市近10年来的GDP产值和增长值,将三大产业划分对比,形成如下图表。
第一产值:相差翻番。近10年来,咸阳和宝鸡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均经历了早先大幅上涨,再趋于平缓,后略微下降3个阶段,但从总量上来讲,咸阳市始终高于宝鸡市,且每一年近乎翻番,尤其是2016年,咸阳产值是宝鸡2倍有余。
从占比走势看,两市以2011年为节点,此前出现较小幅度回升,此后连年下降,咸阳从最高点的18.6%下降到2018年的12%,宝鸡从最高点的10.93%下降到去年的7.2%,可以看出,宝鸡市第一产业占比远低于咸阳市。
第二产值:势均力敌。近10年来两市的总量相比势均力敌,有趣的是,2009年至2012年这4年间宝鸡市略胜一筹,随后4年间,咸阳市出现间歇性反超,直到2017年宝鸡市又重回当初的位置。但遗憾的是,2017年宝鸡的反超是建立在咸阳下降的基础之上,这也是咸阳近10年来第二产值首次出现下降,反观宝鸡连年增长,非常稳定。
从占比走势看,两市均呈现先逐渐上升后缓慢下降的场景,中间偶尔略微波动,但宝鸡第二产值占比始终保持在60%以上,且高于咸阳约6至10个百分点,很明显,是一座重工业城市。
第三产值:共同进步。近10年来两市的产值持续增加,且非常稳定,但相较而言,咸阳始终高于宝鸡。咸阳从2009年的265.4亿增加到2018年的738.56亿元,增长了约178.3%;宝鸡从2009年的230.26亿增加到2018年的667.7亿,增长了约190%,势头似乎更猛一点。
从占比走势看,两者均先下降再回升,早些年咸阳略高于宝鸡,但随后被迎头赶上,并于2016年短暂性超越,后又逐渐拉开差距。
从短期来看,则不得不提及两座城市投资驱动。
因宝鸡近两年的上半年固投数据未予公布,金融棒棒糖结合2017年数据和近两年增速计算得出,2019上半年宝鸡固定资产投资约1598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96.52亿元,同比增长27.2%;再看咸阳,固定资产投资仅为783.57亿元,同比增长0.3%,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91.71亿元,同比增长98.8%。
不难发现,2019上半年无论是固投的总量还是增速,宝鸡要远远高于咸阳,且固投总量是其2倍有余,增速超6倍;相较于宝鸡,短期内咸阳的跌落毫无支撑要素。
15年后再跌落之痛
回顾省内10座城市近20年的GDP排名,就会发现,这已是咸阳的第2次跌落。
首次跌落出现在2005年,彼时咸阳的GDP为432.49亿元,被高出其15亿(447.63亿)的榆林超越。此后,榆林牢牢盘踞省内第2名的位置,至今仍将咸阳甩在身后。去年,两市GDP已相差近1500亿元,是首次超越时候的100倍,令人唏嘘!
不可否认,榆林的增长是凭借资源优势,赶上中国煤炭业的“黄金十年”,在“风口”加速奔跑了一阵。
然而,宝鸡并非榆林,不具备煤炭资源优势,GDP却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超越咸阳,究其原因,值得深思。
1:西咸建立的冲击:2014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陕西设立西咸新区,中国的第7个国家级新区诞生,原咸阳下辖的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兴平市等部分街道城镇共计657.16km²面积划拨至西咸新区,管辖面积的缩减对咸阳必定产生影响。
有分析称,这一变化从长期对咸阳整体的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从短期则大量丧失了土地供应指标。在承接东部产能转移的大背景下,土地指标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2:明星企业的失落:城市的产业和经济格局深受区域内上市公司的影响,尤其像咸阳这样的二线城市。彩虹股份(600707)作为咸阳市第1家上市公司,曾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五家拥有液晶玻璃基板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液晶玻璃基板智造企业,是每个咸阳人的骄傲,甚至是咸阳工业的名片。
这是彩虹股份近10年的财务报告,亏损部分折线波动非常刺眼。
分开来看,总营收在2014年之前持续下跌,此后局面有所改观,今年第三季度因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政府补贴款新增等稍显好转;营业利润最令人惊讶,连续10年均出现亏损,最大值出现在2012年,高达2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样不容乐观,盈利能力极不稳定,近10年当中半数时间都在亏损,且数值较大。
从2009年至2018年,彩虹股份盈利年份的归母净利润累计1.44亿元,但在亏损年份累计高达39.52亿元,近10年合计亏损约38亿元。
3:县域差别尚未拉开:据陕西省最新行政区划,咸阳下辖2区2市9县,宝鸡下辖3区9县,以2018年全年为例,其中,两市各下辖9座县城生产总值方面,咸阳仅领先14亿元,实际上咸阳“非城镇人口”为212万人,宝鸡只有176万人,证明县域经济的差距尚未拉开。在市本级区方面,则出现了增速差异,如宝鸡产值最高的渭滨区总量达546.30亿元,较上年增长9.2%,而咸阳最高的秦都区,仅为382.82亿元,增速只有4.7%。
珠三角是咸阳的好老师
再一次跌落背后,不禁让人深思,咸阳未来之路应该如何走?关于这个答案,时下最流行的当属以下三种观点。
1:速合派:以张宝通为代表,认为原来的西安是“小西安”,西咸新区代管后是“中西安”,只有实现了西(安)咸(阳)行政一体化才是“大西安”,且必须是“行政一体化”。
2:渐融派:以三足分立为现实选择,鼓励逐渐融合。就是接受西安市、西咸新区、咸阳市的现状,“大家先各自发展,然后待事实上形成聚合效应之后,再徐图之”。
3:北进派:向西北方位推进。根据2018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咸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年)的批复》,这一规划中,“咸阳北进”是大方向。
事实上,上述三个观点,究竟谁对谁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但我们认为:西安与咸阳作为“关中城市群”内两座重要城市,产业分工才是决定性因素。
我们用两张图来解释。
我们先看广东地理,这个大湾区里基本会实现最好的“产业分工”,香港为金融中心,广州是商贸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东莞和佛山是制造中心,澳门和珠海是旅游中心,无论是当年的“广佛一体化”还是现在的“大湾区”,也没有说“谁要把谁在行政上吃下来啊”?
我们再看交通先行,融合发展没有交通互联就是空中楼阁。上图只是大湾区2023年之前的地铁联接线(还不包括未来的有轨电车),面对这样的地下交通网,除了“丧心病狂”无法形容,未来一条广州到珠海的地铁线居然会长达200公里!当然这里面有广东整体较为发达的原因,但从背后也能印证出当地各界对“什么是融合”的优先理解。
行文至此,西安金融棒棒糖的态度是:首先要理性,关中城市群建设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各方的大量交通投资,不能依靠“在纸上划圈”。更重要的是投入更多精力研究三地间的“产业分工”,实现资源集约化和效益最大化,最终依靠经济规律形成城市群,繁荣发展。
结语
宝鸡GDP再次反超咸阳,从省内各地区良性竞争角度看,其实是一件好事,毕竟大家不是“比差”。但在城市发展的进程中,我们更盼望咸阳能尽快找到定位,对关中城市群的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毕竟“中国城市群崛起”、“东西部产业大转移”这两大历史机遇,谁都不能错过。
前期回顾:
注:棒棒糖微信粉丝交流群已开通啦!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Neptune54】
声明: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