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特体育“关店潮”:我找不到几家门店了
撰文 | 吾十二、云也
编辑 | 简佳
亚特体育(837930.oc)关店风波去年就频繁见诸于媒体了,而现实远比报道中的还要严重。
这家陕西知名连锁健身品牌,截至2019年6月30日,尚有29家门店,短短大半年的时间,雪崩式关店,目前据政府官方1月份消息,其仅剩8家门店。而受疫情影响,8家门店是否继续收缩,目前尚不得知。
亚特体育是本土健身连锁品牌的代表,2016年登陆新三板后,吸引了多家看好健身行业机构入主,从极速扩张到门店遍布全市,再到如今跳水式收缩,从公司和商业角度而言,一家新三板公司和一个品牌的滑落,都值得研究。
01
29家店只剩8家
亚特体育大家都很熟悉了,糖豆中应该有不少是这家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我们从公司的角度,还是来简单介绍下这个健身连锁品牌。
亚特体育是新三板挂牌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于2015年10月完成股改,董事长梁亚东为实际控制人。2016年7月挂牌时,有16家门店(3家为筹建门店)。
公司运营连锁健身俱乐部的方式主要为直营,店铺基本为租赁,定位面向大众,提供全方位、低成本的符合社会各类阶层及人群的健身平台。
公司的业务结构并不复杂,主要收入来源为健身会籍费收入、健身私教收入、平台产品收入,商业模式没有跳脱出一般的健身俱乐部。截至去年中旬止,公司共拥有 29 家健身俱乐部门店。
亚特体育被媒体爆出大规模关店是去年下半年,公司官方微信在去年8月30日发布了一封《告会员朋友书》,称将关闭一批前期虚浮扩张的店面,保留14家左右的规模。
紧接着10月14日,亚特体育官微再次发文,关于关店的措辞却有了微妙的变化,在一段时期内量力而行,保留部分精品店,抹去了保留店铺的数量。此后至今,亚特体育再也没有更新过公众号内容。
而在人民网的领导留言板中,金融棒棒糖发现,关于会员退费及员工讨薪的留言多达20多条,在其中一条1月份的留言的回复中,西安市碑林区政府称,亚特体育关闭了部分店面,但目前仍保留了8家店面正常经营。
诸多细节可以看出,亚特体育面临的困境可能更猛烈,说是危机也不为过。29家店砍到仅剩8家,而此仅为1月份的情况,此后疫情对其的影响,是否会进一步收缩门店,尚不清楚,但我们判断即便保留了8家店面,亚特体育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为了深入了解亚特体育的困境,我们也实地走访了亚特体育高新店、小寨店、钟楼店、体育场店、西稍门等店铺,这些位于城市黄金地段的店铺均在去年关店,有些是查无影踪,有些则是换成了其他的健身俱乐部。
比如高新店原址换成了博凯体育,据该店工作人员称,业内传闻亚特体育事实上只剩了临潼一家门店,对于该店员说辞我们不去判断真伪,金融棒棒糖想说的是,从行业传闻侧面可以窥见的是,亚特体育的艰难处境。
事实上,数据更能真实的反映一切。天眼查数据显示,亚特体育及公司主要股东均被列为被执行人,公司自去年1月至今年1月,涉及9起被执行案件。股东梁亚东被冻结的股权数额1088.17万元,李书兰553.11万元被冻结。
02
融资扩张之祸
剖开说亚特体育的困境,我们的本意并不是唱衰,只是唏嘘这家门店曾遍布的陕西知名连锁健身品牌,在短短一瞬的时间内便风雨飘摇,作为财经观察者,我们更希望从公司和商业的角度,总结其失速的原因,以儆效尤。
对于公司的困境,亚特体育倒是很坦诚,据其发布的《告会员朋友书》,因为前期资本的助力,公司在扩张发展尝试中,遇到了众多大型企业都不可回避的风险,即银行信贷政策调整,迫于各种压力,亚特体育在偿付完大部分银行到期贷款后,陷入了现金流暂时短缺的困难局面。
亚特体育也深刻反思称,做公司是量力而为,稳步发展?还是借助资本快速扩张?最终,公司决定回归亚特体育上市前的经营发展战略,从今往后,绝不贪大冒进,凭借自身盈利能力,依靠自身资金储备,稳步发展,坚决停止脱离实际的贷款扩张、融资扩张的经营模式。
提炼而言,公司的扩张不是建立在实体经营获取的现金流的储备再投资,而是依靠信贷和资本助力仅追求规模和数量上的扩张。
同样数据会说话,亚特体育登录新三板时的股权结构为,梁亚东为实控人,李书兰为第二大股东,二人为夫妻关系。两人均为运动员出身,创业做亚特也算是专业者做专业事。公司在登陆新三板不久,就做了2016年首次股票发行,机构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入场。
这次募集资金的用途,主要用于门店扩张。扩张的门店数量为7家,超过公司登陆新三板前已有门店(13家)的一半。
2017年2月,公司引入第二家机构。梁亚东将公司4.17%股权,以7.00元/股的价格转让给陕西骋越旅游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据亚特体育2017年年报,截至当年底,公司共拥有28 家健身俱乐部门店。也就是说,从挂牌当年11月机构入场,扩张开始,两年时间,亚特体育门店数量扩张逾1倍。
前文说过,亚特体育急速扩张的动力源于信贷和资本助力,资本即两家机构的入场,信贷方面,我们统计发现从2016年至2018年公司短期借款急剧上升,2017年期末短期借款490万,2018年则为1000万,增加104.08%。
正如公司坦诚,此扩张模式为公司资金链及关店埋下祸根,可以看下亚特体育登录三板以来的业绩数据,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是断崖式下滑,投资回报率亦低走滑落。
坦白讲,亚特体育作为实业公司引入资本,一定程度上增添了自身抵御风险和获得资本助力,本无可厚非,但遗憾的是,本应依靠自身盈利能力和资金储备稳健发展的企业,却被资本裹挟,导致企业动作变形,变成了数字游戏,怎样使用资本这把双刃剑,希望亚特的教训能给到更多实业企业思考。
03
连锁健身品牌之路
当然,除了融资扩张的祸因,亚特体育也披露了一些企业面临的外部困境,比如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发展趋势变革,消费人群的变化。
我们都知道,健身市场本身有极广的市场空间。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健身产业目前约700亿元规模,渗透率仅为0.5%。参考海外市场情况,国内健身产业有约10倍以上发展空间。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健身休闲产业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
以亚特体育体育为例,公司两家机构股东为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有限合伙)及陕西骋越旅游文化传播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前者背后站着延长、陕煤、陕西有色等国企,后者有陕旅集团间接参股,机构的进入足以说明看好健身行业及公司本身。
不过,亚特体育的业态仍为传统健身房,业态较为单一,定位大众,经营营收主要还是通过健身会籍费和健身私教收入。关店潮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公司在模式和业态上的问题,因此这里我们想探讨正热的健身行业下,健身连锁品牌市场定位及商业模式的问题。
同为新三板公司,我们拿赛普健身来对标,赛普健身专注私人健身教练技能培训,即通过提供培训私人健身教练服务,收取培训费取得营业收入。2016年6月,赛普健身登陆新三板,成为“私教培训第一股”,与亚特体育前后一个月挂牌。
可以看到,赛普健身的定位细分而精准。挂牌后赛普健身业绩表现优异。2018年赛普健身营收6.20亿元,同比增长60.07%;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47亿元,同比增长36.10%。
再比如古德菲力定位高端健身俱乐部,价格高,环境精致,健身器材,业态多元,注重会员体验和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优质产品,该连锁品牌亦是找准市场定位明晰。
我们注意到,亚特体育在年报中也披露,相比传统健身房,健身行业目前呈现两个趋势,健身消费人群的年龄在呈年轻化,而这些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主要是以短期、分期的为主。
“小而精”、“轻量式”收费的新式健身房品牌涌现。这些新式健身房品牌多数摒弃了靠年卡销售获得现金流的传统方式,转而以消费者为核心,在服务、体验、内容等方面的创新,运营趋向精细化,涌现出24小时自助健身房、线上线下融合的O2O式健身房等新模式。
事实上,亚特体育也尝试在转型,但在业态和经营模式上的变革有限,且转型过程中,融资扩张的隐患很快爆发,打的亚特体育措手不及。
做实业不易,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战略动作的失误会让企业元气大伤,没有及时感知行业环境的变化,懈怠于创新止步不前,同样会失去市场,我们最终还是祈愿亚特体育能够挺过困境,也愿本土中小企业少走些弯路。
前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