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0万!“交大天才”刺激“工程师红利”?
撰文 | 李娜
编辑 | 简佳
“华为天才少年”刷屏了,目前网上曝光的名单中,12名天才少年是来自“清北”、“中科大”、“华科”等顶尖高校的应届博士毕业生,很多年薪拿到了200万。
但近期消息传出,“西安交通大学”有2名应届本科毕业生成功入围“华为天才”,将分别入职华为消费者BG鸿蒙操作系统和高斯数据库团队,其年薪将达到100万元。
01
“新工科”的年轻人:来自钱学森班
华为“天才少年”项目,是任正非发起的用顶级挑战和顶级薪酬去吸引顶尖人才的项目。三个“顶”中足以可见华为是真的下了大决心搞科研,在薪酬方面施行“高薪激励”,工资共有三档,最高年薪达201万元,目前全球仅4人拿到最高一档年薪且均为博士生。
西交大两名本科生丁聪、张子杰则获得了华为年薪100万的职位。
资料显示,丁聪、张子杰研究方向均为计算机,其中丁聪在“2019 CCF CCSP(大学生计算机系统与程序设计竞赛)”中获得金奖(第4名),并在第43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刷新了交大历史最好成绩。张子杰在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分别夺得过金奖(第19名)和银奖。
两位少年的入围“偶然也并不偶然”,因为丁聪、张子杰均毕业于西交大“最牛班级”——钱学森班。
为了践行钱学森科学精神,2007年西交大创立了国内最早的“工科试验班(钱学森班)”,目的就是为了推行“大工科通识教育,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出更多现代工程领域领军人才”。13年过去,钱学森班为国家不断地输送了高水平科技型人才和成果,据不完全数据统计,钱学森班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中国机器人大赛等国际级、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赛事上,累计共获奖296项,并且在持续招生上,保持了本校历年高考录取最高分专业。
▲图:钱学森班学子在牛津大学参加人工智能与工业4.0项目
在金融棒棒糖看来,钱学森班的背后,体现的是西交大对于“新工科”建设越来越重视。目前有一个共识,我们是工程教育大国,却还不是工程教育强国,而未来必将是以科技为主导的产业时代,高校则是至关重要的战场。
西交大副校长郑庆华在采访时曾指出“当代大学教育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校园围墙里,必须朝着引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建设支撑未来世界科技、国民经济或产业发展的前瞻性专业,培养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西交大先后出台了《西安交通大学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2016-2020年)》和《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本科教育行动方案》,肯定了“新工科”战略层面的意义,并且行动早已经开始了:改造升级现有专业,孕育医工结合、文理渗透、管工贯通新专业,首批举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12个。同时与华为、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龙头企业和科研院所创办12个“菁英班”,着力培养科学家型的工程师。
02
“伤痕累累”的华为:与西安极匹配
从一定意义上说,华为已经成为国家标志,几乎承载着“中国科技”的血与魂。而在我们看来,历经磨难的中国华为,最大的价值是让中国人意识到:没有基础研究,没有科技投入,中国制造业是没有希望的。
而这种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投入的早慧,正给了西安无限机会。
▲图:华为西安研究所
一:西安已是华为研发重镇:
2000年9月成立的西研所,已是华为全球16个研发中心中员工数量最多、业务布局最全的研发中心,员工总数超过16000多名。根据2012年的数据,西研所研发的产品占华为整个销售收入30%。2019年8月,华为西研所二期快速启动。
2019年之后,华为在西安的步伐突然加快,先后有10月在航天基地设立的“华为云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有12月在高新设立的“陕西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更有2020年1月“华为中国区运营商总部”,据传这是继深圳龙岗、东莞松山湖之后,华为的“第三总部”。
二:西安高校已成华为最爱:
1:人才输送:在“芯片大战”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西安高校每年向华为输送上千名应届毕业生,其中西电当之无愧排第一,截至2018年9月,华为在职的西电校友以8406人排名第1,在西电2017年的毕业生中有556人加入华为,2019年至少也有696人。
2:学科优势:西安高校的电子信息以及计算机学科于华为而言大有可用。其中西交大的专业几乎涵盖整个电子信息领域的所有新兴学科;西电是电子信息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基地,也是中国雷达、信息论、密码学、电子对抗、微波天线等学科的发源地;西工大计算机应用技术是西部地区第一个、西北地区唯一的计算机重点学科。这些学科的技术突破是华为的核心研发方向。
3:合作基础:华为很早前便选择与西安高校展开深度合作,建立了一定的合作基础。与西工大合作设立华为“鸿蒙生态菁英班”,培养华为鸿蒙操作系统专业顶尖级人才;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6所高校开发6门鲲鹏软硬件课程开展鲲鹏人才培养,为鲲鹏产业生态发展提供丰富的产业人才储备。
三:陕西历史已具象征意义:
在美国全球封杀的背景下,任正非先后祭出两大方案:分别是“南泥湾计划”和“塔山计划”,前者主攻以智慧屏、loT智能家居产品、笔记本等“独立化”持续推进,后者则主攻亦“自主技术”芯片生产线。在我们看来,熟读历史的任正非已经展现了“必须自力更生”、“再造一个新华为”的决心。
如果我们再开阔一点看,南泥湾大生产实现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延安13年”则是中国艰苦奋斗的缩影,尤其是在这一时期产生的“论持久战”,早已成为面对外部压力的经典之作。可以这么说,诞生于陕西的“延安精神”对今日“芯片战”而言,都预示着华为强烈的“必胜信心”。
从如上角度讲,金融棒棒糖认为,西安高校在“基础研究”、“新工科”、“计算机”等方面的优势,恰好对华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人力条件,倘若再加上这座城市正在提振的“硬科技精神”——专注、坚定、笃志,空间势必广阔。
03
甲骨文的提醒:西安必抓“工程师红利”
改革开放40年后已形成基础共识,“中国制造”必须升级为“中国智造”,一是“老龄化”、薪酬上升等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优势开始弱化,二是中国进入全球竞争的格局需要挺进高端制造。
这其间最核心的就是从“人口红利”过渡到“工程师红利”。那工程师红利有多重要?我们看看甲骨文老板怎么说?
不用多说了,这就是全球精英的共识。幸运的是,中国已然在迈向这一步。
高等教育类:2000年时,中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不到100 万,而在2018年,我国毕业的大学生数量超过了1000万。根据测算,受高等教育人数的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0.3%升至2018年的11.4%。
工程师类:金灿荣说“中国产生了世界一半的工程师”,科技部也曾公布数据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超过美国同等学历水平科学家工程师数量。当然,网络上也有人发文称《中美工科教育的根本不同:一个一门心思搞学术,一个却培养解决问题的工程师》。但无论如何,情况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回到西安,其实应该更有条件发挥“工程师红利”。
1:人才优势明显:教育资源全国排名第4,将有效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9年本土毕业生为225793人(占比68.64%),应该说西安具备了“工程师红利”发展的人才基础。
2:投资强度明显:以2018年为例,陕西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排名全国第7位,而西安研发投入强度为5.1%,仅次于北京,列全国大中城市的第2名。
3:产业基础明显:西安虽然很难说是传统的制造大市,但历史上形成的密集军工优势不可否认,否则也不会出现航天城、航空城,甚至是东郊的军工大厂,这些都是这个城市对“工程师思维”的历史记忆。
4:规划引导明显:2019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做强电子信息制造、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6大支柱产业,最终形成6大集群及5大新兴产业,这都是工程师的施展之地。
5:商业效能明显:创投基金崛起、科创板开闸、注册制扩容,西安已经是西部地区新增上市公司最多的区域,西部超导(688122)、铂力特(688333)、瑞联新材(688550)、派瑞股份(300831)、中天火箭,每一个都是工程师的主战场。与此同时,隆基股份(601012)市值突破2000亿元,也暗示着“工程师前景”。
▲图:华为董事长成员多为“工科出身”
结语:
到底该让谁赚到高薪?甚至到底谁应该发财?
纵观中国改革开放40年,最初一批人享受了“政策红利”,也就是有人常说的“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中间一批人享受到了“要素红利”,例如资源价格上涨(煤炭)、地产牛市,后来一批人享受到了“互联网红利”,以应用思维借助中国广阔的市场地成为创业英雄。
但时至今日,在美国的打压之下,“工程师红利”宣告来临,这是对“基础学科”、“原创研究”的真实回归,也是中国经济发展到第二大经济体时的必然诉求。如果再体会“核心技术买不来”这句论断,更觉得中国发展之不易,更觉应该珍惜这些“埋头新工科的年轻人”。
两个西安交大的年轻人拿到100万年薪,绝对是好事一件。
我们替这两个年轻人的家长高兴,更为“科技致富”开心。
前期回顾